1、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等方式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地理实践力)2掌握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综合思维)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土壤的物质组成是什么?2土壤的剖面构造特点是什么?3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各自作用是什么?4土壤的功能是什么?如何进行土壤的养护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一、观察土壤 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_,能够生长_的疏松表层。2物质组成:矿物质、_、水分和_。肥力植物有机质空气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用颜色来
2、命名的。(2)土壤质地 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砂土:通气、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能弱,易_。壤土:蓄水、保肥性能强,是_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通气、透水性_,保肥性能好,但质地_,不易耕作。耕作农业生产差黏重(3)土壤的剖面构造 森林土壤剖面有机层黑色矿物质粘重碎屑物质母岩层耕作土壤剖面。有机质保肥保水自然土特别提醒 土壤与土地不同 土壤只是构成土地的要素之一,而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除土壤外,还包括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等。易错提醒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肥力不一定越高。有机质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也
3、是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土壤就是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黄土高原的土壤名称是黄土。()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微思考 在野外观察土壤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提示: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_也是最_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_,通过_使营养元素在表层富集。基本活跃有机质生物循环3气候:(1)岩石风化的_和_与温度、降水量呈_。(2)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_的分布规律。4地貌:多方
4、面影响土壤的发育。强度速度正相关土壤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_,_越明显。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越厚土层分化特别提醒(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湿地地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将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与其意义连线。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_和_的关键环节。(2)为_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3)具有重要的_、_功能。(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_。有机界无机界植物生长蓄水保水自然资源2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_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_的能力。种养
5、高效肥力特别提醒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土壤造成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几乎没有作用。()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土壤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意义重大,人类应该合理利用。()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探究点1探究点2 观察土壤下图为森林、草原及耕作土壤剖面图。问题1(区域认知)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主要对应于哪类土壤剖面?提示:耕作土壤剖面。问题2(综合思维)分析图中森林土壤与草原土壤垂直分层的差异及原因。提示:森林土壤剖面最上层为有机层且土壤剖面厚,而草原土壤表面无有机层,土壤剖面较薄。原因:
6、森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土壤层较厚;而草原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稀疏,土壤发育条件差。问题3(综合思维)分析耕作土壤的主要特点。提示:耕作土壤主要分为三层:上层为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中间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最底层为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1土壤的物质组成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比组成特征作用关系 矿物质 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P、Ca等),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有机质 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水分空气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
7、性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其中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四大肥力因子肥:一般由有机质含量多少决定水:水过多根系缺氧,植物死亡气:空气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热:适宜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3土壤质地 类型特点 砂土成分中砂粒占优势,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差,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壤土所含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能良好
8、,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特点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1(2021辽宁丹东高一期末)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层为()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犁底层D耕作层(2)下列关于图中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1)C(2)A 第(1)题,耕作土壤剖面从上到下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三部分。为耕作层,为犁底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属于森林土壤
9、剖面的构成。故C正确。第(2)题,图中层为耕作层,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故选A。层为犁底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B不选;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组成的是母质层,C不选;森林土壤剖面中的有机层是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D不选。所以选A。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问题1(综合思维)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0、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问题2(综合思维)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提示: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问题3(区域认知)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1影响土壤形成的各因素间的关系 2土壤的主要形成自然因素的分析(1)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2)气候与土壤(3)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图解如下:(4)
11、地貌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知识拓展 不同气候类型影响下的土壤特点 气候类型土壤特点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多冻土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2(2021山东枣庄高一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完成(1)(2)题。(1)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平原()A微生物分解作用
12、缓慢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植被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 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2)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是()A高温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 B高温地区岩石的风化速度快 C寒冷地区生物量较小 D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1)A(2)C 第(1)题,东北平原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所以其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A正确;土层深厚不是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B错误;东北平原植被量小于南方低山丘陵区,C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D错误。故选A。第(2)题,高温地区利于植物生长,A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的矿物质来源,不是有机质的来源,
13、B错误;终年高温地区有机质分解快,寒冷地区的生物量较小,所以终年高温地区和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C正确;寒冷地区有机质分解慢,但气候寒冷,植物量小,才是其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人地协调观土壤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因地制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各种农作物对土壤深厚、酸碱度、有机质含量要求不同,而不同地域的气候、植被、动物、岩石类型也不同,土壤类型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作物分布的广度。我国幅员辽阔,可分成五大农业区,各区土壤类型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一。农业区主要土壤种植作物 南方农业区红壤、砖红壤 水稻、油菜、甘蔗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14、北方农业区棕壤、褐土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及棉花、各种蔬菜 东北农业区黑土、黑钙土小麦、玉米、甜菜等经济作物 西北农业区荒漠土沙棘、枸杞 青藏高寒农业区高寒荒漠土青稞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在不同深度有机质含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图1 图2(1)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改良措施是()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
15、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1)C(2)B 第(1)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 cm附近)有机质含量较低,A、B错;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多是受外力作用影响的结果,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较强,C对;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植被茂盛,D错。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1060 cm的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利用土壤肥力,B对。本题组借助土壤剖面的分析,系统考查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影响因素等知识内容,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要求,我国的东部地区为重要农业区,降水较多,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但东部地区土层深厚,可以通过深耕改土的方式来改良土壤,提
16、高土壤的肥力。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 1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森林土壤剖面: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3耕作土壤剖面: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课 堂 速 记 4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和人类活动等。5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6养护土壤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题组1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下图为我国东北黑土形成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图中各数
17、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正确的有()表示呼吸作用 表示二氧化碳 表示腐殖质 表示成土母质 A B C D 2东北地区的黑土肥沃,主要原因是()A强 B释放多 C被分解少D深厚 1D 2C 第1题,结合生物循环相关知识、土壤的形成原理可知,表示光合作用;表示矿物质;表示腐殖质;表示岩石风化形成的成土母质。第2题,东北地区气候较冷湿,土壤中腐殖质被分解少,保留多,土壤肥沃。题组2 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
18、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4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有()林地 灌丛草地 建设用地 裸岩地 A B C D 3D 4B 第3题,耕地主要包括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图中显示,前期水田减少了约11 000公顷,旱地增加了约26 000公顷,耕地净增加了约15 000公顷;后期水田增加了约6 000公顷,旱地减少了约30 000公顷,耕地净减少约24 000公顷,前后期相加耕地净减少了约9 000公顷。第4题,灌丛草地由前期减少约24 000公顷转为后期增加约13 000公顷,裸岩地由前期增加约8 000公顷转为后期减少约4 000公顷,灌丛草地的增加和裸岩地的减少,促进了流域生态状况的好转。点击右图进入 课 后 素 养 落 实 谢谢观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