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351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新课标)课件:同步测试卷19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历史(十九)(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1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解析】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的垄断,标志着中国科技水平进入到世界前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故 A 项

2、正确;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2003年,“神舟 5 号”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2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B“双百”方针提出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A【解析】综合材料中的时间“成立三十周年”即1979 年和“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图画主题,可知答案为 A。3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

3、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A【解析】1953 年开始,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制定了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故 A 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 1958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一五计划”是 1957 年底超额完成的,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双百”方针在 1956 年 4 月正式提出,故 D 项错误。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

4、”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只有 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的“南优 2 号”杂交水稻走在世界最前列,故本题选 D 项。A、B、C 不符合“之最”这个要求。D5下列中国的科技成果中,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B把宇航员送入太空C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即 1978 年后。A、C、D 三项都在

5、1978 年前完成,2003 年 10 月,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 5 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故选 B。B6现代生物科技的国际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 年 6 月,中国和古巴生物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参与的国际生物科技合作成就有()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C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D克隆多利羊技术C【解析】A 项是中国独立完成;B 项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D 项是英国的科技成就;C 项,2001 年 2月 12 日,由 6 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中国科学家承担了这个工程 1%的工作量,答案选 C

6、。720 世纪 50 年代,郭沫若和范文澜这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看法截然不同,有些学者想提请中央宣传部决定,但中央还是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A“一枝独秀”的做法B“百家争鸣”的方针C“百花齐放”的方针D压制学术争论的政策B【解析】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属于学术问题,中央认为应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这反映了中央积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所以答案是 B。8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

7、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D“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解析】“双百”方针的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在发展文艺方面的积极方针,故选 C;A、B、D 选项意思恰好相反,都属限制文化艺术领域自由发展的说法。C9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北国江南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

8、蔡文姬、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上都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北国江南是电影,不是王蒙创作的,故此题应选 D 项。10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 15 万斤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孙某某D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解析】由“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A 是解放战争时期,B 是“

9、大跃进”时期的,C是文化大革命时期,D 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本题答案选 C。11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文革”的结束一去不复返。说明()“双百”方针遭受曲折 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 文学艺术出现了反社会主义倾向ABCD【解析】“文革”期间,样板戏一统天下,“双百”方针遭到曲折,“文革”后期,样板戏一去不复返,说明“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执行,因此错误;“双百”方针的执行,体现了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文学艺术不等同于政治问题,因此正确,故选 C。项明显错误。C1220 世纪 80 年代初,文坛一度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热流,它们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10、)A抗日战争B国共内战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解析】“伤痕文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它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 1957 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重新探究历史是非,对过去一贯以为正确而在实践中证明是错了的政策、路线、事件提出怀疑,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充分而深刻的表现,故选 C。C13下表是 20 世纪 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院系调整前法学院、文学院、农学院、工学院

11、、理学院、航空学院 院系调整后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石油工程系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适应“211 工程”建设的需要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解析】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不是对旧教育的改造,而是对建国后新教育中专业的调整,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时 20 世纪 50 年代,此时我国还没有“211 工程”,故 C 项错误;院系调整前是社会文科院较多,而调整后理工科学院增多,正好满足和适应了我国一五计划中工业化的要求,故 D 项正确。

12、14下列属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言论的是()“要大鸣大放,大辩论”“革命有理,造反无罪”“扫四旧,打到走资派”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ABC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都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言论。A151977 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 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

13、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针对当时否定知识、偏重政治出身的“左”倾错误,邓小平的指示淡化了政治上的要求,突出了“择优录取”,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所以应选 A。16以下表格反映的是 1564 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国际比较,这个表中的数据体现了()国家1950 年 1973 年 1992 年 中国1.604.098.50 印度1.352.605.55 日本9.1112.0914.86 英国10.8411.6614.09 美国11.2714.5818.04A.教育发展是经

14、济发达的基础B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C大学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是 20 世纪国际教育共同成就D中国教育总体提升速度较快,但大学教育尚未普及D【解析】A 项错误,应该是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反之教育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B 项错误,材料直接体现的是教育情况不是经济发展情况;C 项错误,因为材料反映的是个别国家的教育情况;D 项由表格中的 1.64.098.50 数据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来,故本题选 D 项。17对于我国加大西部教育发展论述正确的是()加大西部基础教育发展力度 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在西部 80 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ABCD【解析】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力

15、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 200 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C18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事业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A“双百”方针 南优 2 号 合成牛胰岛素 样板戏“银河号”B“两弹一星”“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 工程”“反思文学”C“863 计划”义务教育法“211 工程”“科教兴国”“两个务必”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文革小说”“银河号”“希望工程”C【解析】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容易判断出只有C项内容都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A项中“双百”方针出现

16、在 1956 年,B 项“两弹一星”出现在 20世纪 60 年代,D 项“文革小说”出现在文革时期,所以答案选 C。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46 分)19(24 分)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归根到底是经济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医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数量 2225259257788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中曾列出古代中国传播给西方并对其造成影响的诸多发明:钻井技术 1126 年传入欧洲;冶金鼓风机 1200 年传入欧洲;铸铁 1300年传入欧洲;1340 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活塞风箱

17、,1500 年传入欧洲;旋转风扇 1556 年传入欧洲 材料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 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 年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计算机枝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2 年 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基因工程取得重大成果 2003 年 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 年 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

18、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 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入列人民海军表明中国海军航母已经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材料二说明了什么?16 世纪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西方科技地位发生逆转。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16 分)(2)材料三表明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 分)【参考答案】(1)成果主要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和医学领域,机械等领域成果少;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是经验技术总结。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

19、展长期领先世界;大量科技成就传入西方,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原因:僵化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制约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回答闭关锁国、八股取士、文字狱等也可得分)(2)变化:70 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 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0(2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

20、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1912 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地点特色 神州女学 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21、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8 分)(2)依据材料二,妇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社会背景。(6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 分)【参考答案】(1)变化:学在官府被打破,民间办学兴起;原因: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破坏,争霸局面出现,战争频繁;统治者无力顾及官学;士阶层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2)变化:妇女走出家门,进入学校学习,并参加工作或参政。背景:戊戌变法倡导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思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影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