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词的抒情特点及作者的感情态度;感受词的意象内涵及词的境界意蕴。学法指引 诗歌语言的锤炼与社会问题的思考。重点探究 词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表现。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美学家朱光潜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以沁园春雪词赠柳亚子,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清沈德潜说诗碎语)毛泽东此词,算得上胸襟、文采俱佳。毛泽东一生诗
2、作独领风骚,极具个性的襟怀和张力的想象,他能够在平凡的世界中感受到非凡的诗趣。惯于从璀璨的古典文化中汲取超迈的创作灵感,在上天入地的想象中,抒展自己卓尔不群的诗兴,最终融成文采绮丽、情思浪漫的华章。朗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百舸:许多船。霜天:指秋天。怅:惆怅、感慨,这里有驰骋心绪的意思。寥廓lioku:指宇宙的广阔。峥嵘zhnrn:不平凡。挥斥:奔放状。遒qi:强劲有力。遏:阻止。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象是物像;意是诗人的主观情感。意象是主客
3、观的统一。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入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始于梁,形成于唐而盛极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宴)乐的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文学样式。词初起时称“曲子”,后来称作“长短句”“诗余”等。词依长短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达240字)。一首词,一章,称单调;两阙,称双调;三段,称三叠。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格律形式的标志。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的联系。有的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
4、或小序。如“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长沙”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词典雅婉曲;豪放词雄浑高亢,且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诗言志,词抒情”。通常,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19131918年,就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新民学会。1919年,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小等校任教。“5.4”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后,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与何叔衡等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5、,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在湖南长沙第四师范读书时的毛泽东 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月性和尚的言志诗,夹在父亲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自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有错序。寒秋,橘子洲头,独立
6、。唐杜甫乐游园歌:“独立苍茫自吟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看”,领字,止于“万类”句。清周之琦好事近:“看万山红叶。”漫,从平仄,读阳平。百舸,汉扬雄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鹰击,宋李昉太平御览:“季秋霜始降,鹰隼击。”击,搏击,奋力高飞。翔,本指鸟儿盘旋飞行,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魏曹植情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霜天,秋天,深秋霜降,故称。怅,惆怅、感慨生发。沉浮,泛指世上一切事物的兴衰消长。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有错序,“忆”句在前。“忆”,领字,领起全阙。侣,同伴。峥
7、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峥嵘,本形容山石高峻,引申有不寻常意。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正值,亦为领字,领起下四句。同学少年,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意气,激昂慷慨的情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作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制度,列侯大者食邑万户,封地内有万户以上人家。此处借指大军阀、大官僚。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流,江心。击水,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眉批:“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
8、,会当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上阕写景,描绘了一幅苍茫的湘江秋景图。诗人即景言事,通过秋、江、洲、山、林、舸、鹰、鱼等一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深刻命题。赏析沁园春长沙上下阕。下阕抒情,表达了一个意气的少年报国情。诗人因事生情,抓住风华少年这一意象,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沁园春长沙上片,哪些词极具表现力?词人借助这些表现,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进而宣泄了怎样的情绪?遍红之广大,秋色无涯,心事浩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人联想起星火燎
9、原的红色革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色之浓重,林木经霜,凌寒愈艳。染水之澄碧,一江秋水,清澈见底。透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既为浩荡秋江写实之景,更见有志青年奋勇之情。争船之多快,千帆竞发,敢为人先。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而字的锤炼其实是想象丰富的外化。击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在天在水,触目无不生机盎然。飞之迅猛,雄鹰展翅、搏击云天。翔 游之轻灵,水清见底、鱼游浮空。生之亢奋,物竞天择,归于自由。竞“万类霜天竞自由”,收束描写,小结内容,升华理性。由眼前物到世间人,万物都在自然、社会的竞争法则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一个“竞”字,颇有对于自由的召唤意味。作者之所以能够把这幅
10、图画描绘得这样出色,一是所观之物细致,二是所状之景典型,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景物的主要特征。词人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将红叶、碧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尽收眼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山河壮美,见证了词人博大宽广的胸襟。作者的情绪是惆怅的,又是亢奋的。所写寒秋景物,一扫旧诗词里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极写山河的壮丽,美好。如此,既饱含热切的祖国之爱,又将民众不能主宰大地的 悲悯之情深藏,让人感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怎样理解沁园春长沙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写作特点?上阕,重在写景,却处处寓情。“湘江秋景图”以词人为中心、江洲为背景,捕捉生机盎然的事物,构成绚丽壮美
11、的画面,所写之景无不流露出激荡的思潮。红色的基调,既是枫林如火的再现,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有对祖国命运的乐观憧憬。万类“竞自由”,更包蕴了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将奔来之景收束,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志,词人自然地思索祖国命运和革命前途,提出“谁主沉浮”的重大命题,转而进入下阕的抒怀。下阕,叙事为主,依事抒情,情中显志,艺术地回答了词人自我的发问:革命青年以及觉醒抗争的民众来主宰这个世界。“峥嵘岁月图”由“忆”字统领,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其中,“中流击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人生境界,艺术回答了上阕的问题。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
12、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沁园春 长沙全词通过对长沙深秋景色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腐朽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故称九月初九为重阳节。重阳节时登高怀远,喝酒赏菊,插茱萸花以辟邪祟。黄花:一种野菊花。1929年6月在福建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因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做地方工作,差点死
13、于疟疾。到11月,毛才在上海中央(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年秋,红四军主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9月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围剿。1929年10月重阳节,时闽西山区,黄色野菊竞相开放,毛泽东触景生情,吟成采桑子重阳。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字里行间表达了词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态度,对革命前途的看法,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魏武、碣ji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伐乌桓凯旋
14、,路过碣石山。乘兴登临,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其中第二首观沧海,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沉入渤海。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逢风雨大作,他顿起击水之兴,下海游泳,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纵笔挥毫,写下了这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词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不由得浮想联翩。浪淘沙 北戴河 下片先发思古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展现历史
15、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意蕴丰饶的动态意象,概括了曹操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词以“换了人间”回归现实,洋溢改天换地的战斗豪情,令人玩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 1.下列注音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鱼翔(xin)怅(chn)B寥廓(u)峥嵘(zhn)遒(qi)C寥廓(ku)激扬(j)击水(j)D遏()曾游(zn)稠(chu)【答】A/廓ku 击j 曾cn 2.写出“峥嵘”的本义和在词中的引申义。本义:_ _ 引申义:_ _【答】形容山势高峻。不平凡,不寻常。阅读下面的词句,回答问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3.“恰同学少年”的音节停顿是:【答】恰/同学/少年。4.“粪土”的意思是_,用法是_。【答】视为粪土,名词用如意动。5.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答:【答】回忆学生时代的读书生活和革命经历。答题分析:考查概括的能力。“恰同学少年”一句,交代了是年轻时候,“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的是年轻时候的革命活动。这是词人对以往生活的深情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