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二 单 元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历 史 内 容 索 引课 时 导 学知 识 梳 理重 点 研 习课 时 导 学 目 标 素 养 1.梳理古代东西方农业工具的发展历程,厘清时空脉络,形成宏观历史视野,培养时空观念 2.查阅历史文献,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古代手工业工具的分类及改进 3.搜集古代中国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庄园等相关资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东西方劳作方式的发展概况,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4.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知 识 概 览知 识 梳 理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1)材质:骨、竹
2、、木、石、蚌、铜、铁等。(2)早期人类的工具: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 磨制。对早期人类来说,石器的制作并不简单,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这些工序需要专人完成。(3)青铜器: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距今5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 农具 数量有限。(4)铁制农具 赫梯人: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 灌钢法 制作
3、的农具。2.灌溉工具(1)分布:世界许多文明地区都发明了灌溉工具。(2)发展演变时期 成就 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东汉末期 已出现翻车 三国时期 马钧革新翻车,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 唐朝 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豢养驯化工具:古人用 圈厩 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不少工具设施到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1)古代中国 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 陶纺轮 作为纺线工具。汉朝: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当时,人们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元朝以后:纺织机 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2)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2.制陶工具(1)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支钉等。(2)发展演变时期 技术革新 最初 人们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由于用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 新石器时 代晚期 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而且能通过调节坯车转动的快慢,控制坯件的薄厚 南朝时 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唐宋时期 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3.金属冶炼工具(1)地位:冶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小型金属器具
5、:古人用 锻打 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土炉、锤、锉等。(3)大型金属器具:许多地区采取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熔化金属原料的 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4)考古实证:考古学家在中国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1)家庭式劳作方式地位 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背景 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表现 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古希腊罗马:氏族部
6、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2)庄园式劳作内容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典例 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2.手工业(1)类型: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征: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往往是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重 点 研 习 一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材料一】古代中国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 成
7、就 备注 春秋 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春秋时,我国历法开始采用19年插入7个闰月的置闰方法,这比希腊人早一百多年;战国时,历法有了“月令”,已确定一年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翻车 时期 成就 备注 魏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高转筒车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 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授时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据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整理【材料二】孙叔敖认为治国先治水,治水以兴邦。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
8、野。”他截引期思的水,来灌溉附近的旱田,慢慢发展成为灌溉区,为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打下了基础;云梦通渠的修建,使云梦泽成为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区,并打通了楚国的北上运输线;蓄水灌溉工程芍陂建于安徽寿县境内,唐朝时改名为安丰塘,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效益。孙叔敖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治国理念与实践,使得楚国仓廪实、武备足,为楚国的霸业打下基础。摘编自耿华玲楚令尹孙叔敖的为政思想及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叔敖注重治水的表现和影响。提示:(1)特点:精耕细作。解释:古代中国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9、。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思想,引导人民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经验推广,如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生产经验等。(2)表现:主持修建了期思雩娄灌溉区、云梦通渠、芍陂。影响: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以水利改善交通,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蓄水灌溉促进了楚国农业的发展;使楚国实力增强,为楚国的霸业打下基础。思考探究重难归纳 古代农业工具的历史演进特征 1.以耕作工具为主:从原始社会的石刀、石斧、耒耜到封建社会的铁犁、铁锄等,耕作工具不断演变,越来越进步。耕作工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2.诸文明各有特点,自成系统:世界各主要文明古国
10、都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其农业生产工具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各具特色。如西亚乌尔王陵的铜斧头、中国战国时期的铁犁铧等。3.灌溉工具富有特色:各区域的古代文明大多诞生在大河流域,农业灌溉工具不可或缺。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古代中国还出现了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4.持续改进,沿革清晰: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奴隶社会的青铜时代再到封建社会的铁器时代,农业工具经历了脉络清晰的演变,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跟踪训练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农业新发展,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生产工具()A.耧车 B.翻车 C.筒车D.水排 答案:
11、C 解析: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排除A项;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排除B项;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故选C项;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排除D项。二古代社会的劳作方式【材料一】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描述道,中古时期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
12、,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摘编自比利时彼楞中古欧洲社会经济史 思考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农业的主要劳作方式。这一劳作方式有何显著特征?提示:(1)原因: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因素,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表现: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2)劳作方式: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特征:自给自足。重难归
13、纳 1.古代中国劳作方式的演变(1)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在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或失去土地。2.中古时期西欧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 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领主自
14、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庄园中的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农奴和自由农民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秩序。跟踪训练 1.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社会政局动荡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及逐渐推广,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所以“家”有了“个体家庭”的含义。故选D项。2.下面为脚踏三锭纺车图。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A.家庭手工业是手工业的主要形态 B.民营手工业生产城乡所需日用品 C.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手工业发展 D.纺织业以手工劳动方式进行生产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图片可以看出纺织业是以手工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故选D项;家庭手工业不是手工业的主要形态,排除A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而不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项;题干图片无法体现出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