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北师大版 .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397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北师大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北师大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北师大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测试 北师大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小学 一年 班 座号 学生姓名 密封线2019年春桃城镇语文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60分完卷,满分100分) 等级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xn kz j zi jinh q sh qing bng zh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森林(lng ln) 祖国(zh z) 小狗(gu gu)肥胖(fi fn) 月光(gng gung) 秋天(qu qi)三、照样子,写反义词。(6分)例:大小来( )出( )里( )有( )前( )男( )四、宝宝回家喽(选字填空)(8分)作坐座做 1、我想为受灾的人们( )点儿事儿。2、爸爸在热力公司工( )。3、我( )在教室里看书。 4

2、、( )车时,我主动把( )位让给老人。呀啦吧 5、这是怎么回事( )?6、小白兔,我们赶快回家( )!希望愿望 7、我可以爬到上面去开花,满足你的( )。8、我( )我的牵牛花快快发芽,快快长大。五、选择和“心”组成的词语填在句子中。(4分)小心 开心 细心 放心1、班长做事很( )。2、妹妹得到了洋娃娃,非常( )。3、你只管( ),出不了错。4、小朋友过马路时要( )。六、句子对碰(照样子,写一写)(9分)例:1:如果明明掉进河里,这就跳下去救他。如果奶奶切菜时划破了手,我就 。如果 ,我就 。例2:多么美丽的花园呀!花园多么美丽呀! 多么快乐的小鸟呀!例3:乌龟开心极了,忍不住喊了起来

3、:“太美了!” 极了,忍不住 七、按要求把句子写完整。(15分)1、小红(怎样) 地写作业。2、(什么时间)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3、美丽的小鸟在天上(怎样) 飞翔。4、小鱼在河里(干什么) 。5、(什么样的) 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八、仿照例子,把括号里的词语加入句子中,使句子更具体。(10分)例:夜空中有星星。(一闪一闪的)夜空中有一闪一闪的星星。1、河里有小鱼游。(自由自在地)2、彩虹挂在空中。(高高地)3、小玲进来了。(蹦蹦跳跳地)4、牵牛花吹着小喇叭。(快活的)5、我爱家乡。(美丽的)九、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1、小鱼 一天水,池塘 睡。2、 对地,雨对 , 对地阔, 对微风。3、百

4、川 , 复西归:?少壮 , 徒伤悲。4、快乐的小公鸡一课告诉我们 ,就会得到 。十、阅读直通车。聪明的骑驴人(11分) y g z y wi sh d cng mng rn q zh mo l gn l jin shng bi 一个自以为是的“聪明 人”,骑着 毛 驴 赶路,肩 上 背zhe g bo f yu rn wn t n wi shn me b b bo f fng zi l bi shng n着 个 包 袱。有 人 问 他:你 为 什 么 不 把 包 袱 放 在 驴 背 上 呢 ?q l rn kn le kn wn hu rn shu w n nng n me sh mo l t

5、u zh w y骑驴人看了看问 话 人, 说:“我哪 能 那么傻, 毛驴驮着 我, 已jng gu li le zi b bo f fng zi t shn shng b sh b mo l gi y hui经 够累了,再把包袱放 在它身 上,不是 把毛驴 给 压 坏le ma 了吗?1、用“”画出骑驴人说的话。(2分)2、我会选择。(6分)(1)“自以为是”的意思是( )。A认为自己的做法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B别人认为他的做法很对(2)“再把包袱放在它身上”中的“它”是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

6、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骑驴人 B. 别人 C. 毛驴3、请你说一说,这个骑驴人到底是聪明还是愚(y)笨呢?为什么?(3分)十一、看图写话。(13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

7、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提示:图中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他们会说什么?怎样做呢?心情怎样?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