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一、辨别诗歌题材,学会分类鉴赏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按古诗词题
2、材的不同,可以将古诗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送别贬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准确把握这些类别的特点,对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一)怀古咏史诗题材特征 内涵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3、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诗歌的一把钥匙。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
4、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词人感想的媒介。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词人感想的媒介。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词人引发词情的现实原因。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与诸子登岘首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5、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注】岘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在襄阳很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分析:首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人事、时间(往来),有何特点?不断变迁(代谢),不停流逝(古今)。尾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作者的感情表现如何?羊公碑,羊祜曾于此建立政绩,为人铭记,“尚”字与首联形成照应;泪沾襟伤感。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6、首联即抒发一种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富含哲理。尾联中一“尚”字十分有力,既有对时光流转中羊公碑依然屹立,令人敬仰的感慨,又包含了作者至今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二)咏物言志诗题材特征 内涵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 标志 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容 单纯咏物、
7、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情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咏物诗有一个特点:不即不离,读咏物诗就是要通过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神韵,体会诗人的人
8、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理想,或隐含生活道理;抒怀诗中要了解事情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事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通过这种关联来把握思想感情及人生感悟。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孤 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9、问题分析:要求点明表现手法,并分析。诗歌紧紧围绕孤桐这一物象来写,写其虚心、老根弥壮,其实也是写诗人自己。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梧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而献身的思想感情。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三)送别贬谪诗题材特征 内 涵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标 志 标题中往往有“送”“别
10、”“赠”“酬”等字。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 容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情 感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烘托:不
11、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贬谪诗的分析要注意把握序和注释的提示以及诗中的景物描写。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
12、面的题目。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注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诗人永州愚溪住宅以西。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自己的这种“寂寞”之情的?问题分析:“寂寞”往往源于孤独,诗人被贬偏远之地,自然孤独愁苦,而“将何言”则指无人理解之意,寂寞更深。而情感的表达无外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两种方式,分析本诗的中间两联不难发现,诗人通过“月”“竹”“泉”“鸟”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从而表达出寂寞之感。栏目导
13、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参考答案:“寂寞”的原因是诗人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这首诗主要通过营造一种凄清寂寞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四)爱情闺怨诗题材特征 内 涵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标 志 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
14、笺泪长”等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 容 爱情怨女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或独居闺中的孤独等情感的诗歌。闺怨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情 感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
15、、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 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先扬后抑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对爱情闺怨诗思想内容的评价,主要通过诗歌塑造的形象,描写的景物,表达技巧等,分析把握其思想感情。栏目
16、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瑶 瑟 怨温庭筠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注】冰簟:凉席之美称。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本诗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分析:要求通过分析写景来把握情感,首先要明白所写之景,诗中描写了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描绘出一幅孤寂凄凉的图画,为“梦不成”作了传神的注解,虽无“怨”字,然怨自生,含蓄委婉。参考答案:全诗通过冰簟、银床、碧天、轻云、雁声
17、、潇湘、十二楼、明月等景物,绘成一幅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别离的悲怨之情。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五)思乡怀人诗题材特征 内 涵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标 志 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 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
18、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情 感 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 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
19、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对思乡怀人诗的鉴赏分析主要结合诗中景物(环境)描写,从人物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来分析把握。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邯郸冬至注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分析作者当时怀有一种
20、怎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问题分析:诗的第一句即点明地点“驿里”和时间“冬至”,旅居之思油然而生,第二句中“影伴身”一语点破孤寂之态。三、四两句不直写自己思家,却说家人在谈论自己,构思巧妙,思家之情更显别致、突出。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勒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想象,冬至夜深,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借此来表现“思家”之情。栏目导引
21、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六)边塞征戍诗 题材特征 内 涵 边塞征戍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标 志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 容 多以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内容 情 感 保
22、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 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
23、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的写建功立业的渴望,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3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戍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戍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
24、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问题分析: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琵琶是富有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国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但“总
25、是关山旧别情”。参考答案: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七)山水田园诗题材特征 内 涵 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标 志 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内容情感 内 容 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情 感 寄情山水,赞
26、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
27、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鉴赏山水田园诗,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仅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
28、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诗人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有很多,鉴赏时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首先,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再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最后,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花
29、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田园乐(其六)王 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首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问题分析:诗人善于捕捉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写桃花、柳丝、莺啼,并在
30、勾勒的基础上着色,“红”“绿”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着色以后进一步渲染,花含雨、雨带香、烟笼柳,清香醉人,柳姿怡心。花落无人打扫,莺啼却不惊梦,虽有动,却一片安逸,越见宁静。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参考答案:诗中的景物描写绘形绘色,生动形象。诗中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富于春天特征的景物,并用“红”“绿”两个字进行着色,使景物鲜明怡目。又通过“宿雨”带出“花落”,而莺啼却不惊梦,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二、依据考纲,掌握两大题型上面从题材角度分析了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基调,大致点明了答题方
31、向,考生还要根据考纲和高考的实际,进一步把握常考的题型。常见的考查题型有两大类:思想内容类,观点态度类。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情感。6探究诗歌的思想感情。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1一定要仔细阅读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断,反复咀嚼。要舍得在“读”上下功夫,花时间,不要看一眼就匆忙下笔。在反复咀嚼中,要
32、找出以下关键点:(1)层次。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断有“字”“词”“句”“联”“阕”“篇”等。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分析层次,如一联有两句,两句就是两个感情要点;每阕包含几个句子,又可分为几个层次,几个层次就是几个感情要点。一定要学会切分层次,因为层次对应答题要点的数量。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诗眼。这里的“诗眼”是就某一联某一句而言,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字,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如“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中的“送”“埋”,抓住这两个诗眼,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中寄寓的情感,又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
33、人愁”中的“蔽”“愁”均为诗眼。抓住了诗眼,情感内涵就掌握一大半了。(3)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载体。找出意象并揣摩其特点、含意,尤其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语、动词等,都能捕捉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即时小练 请借助意象感悟下面诗句中的感情基调。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几三衢道中)答:闲适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答:冷寂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4、柳宗元江雪)答: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答:孤傲欣喜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注意把握情感表达的特点。情感表达有三种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相结合。对所给的语言片断,很容易看出抒情特点,尤其留心“一联”(或一阕)中两者兼有的特点。这里重点谈一下间接抒情的语言片断,主要看它属哪种间接抒情方式:(1)写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分析景中情是高考的重点,一定要练好这方面的功夫。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状物句。要抓住双层情感,一是关乎
35、“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要还原其本义;如用了用典、反语等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义。3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4不要忽略题外细节等辅助性信息,如注释、背景等。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三、规范答题三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步骤一 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步骤二 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答题时不
36、要简单罗列意象,也不要以译代析。步骤三 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题步骤一 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切分诗歌的层次。步骤二 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步骤三 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穿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波动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考题印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
37、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注】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 1124 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南服:指南方。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乾坤”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乾坤万事集双鬓”表达了诗人将自己与国家联系起来,渴望
38、为国效力的赤子之心;而“臣子一谪今五年”又表达了诗人无奈遭贬,自伤身世又暗含讽意的痛苦之情。(意思相近即可)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解析:“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句,“乾坤”,天地,喻指国家;诗人为国家大事忧心伤感,愁染双鬓;而自身却“一谪今五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表现了诗人心忧国家而又不得志的无奈之情。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一、明确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
39、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这首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 观点: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
40、可。步骤二 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步骤三 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点。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考题印证1(2014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 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答: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
41、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表现出曾点曾经具有的那种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或:作者被流放到万里之遥的天涯(海南),处境艰难,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和黎族百姓的热情欢迎,因此仍然向往曾点描述的礼乐之治,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苏轼虽一生屡遭磨难坎坷,但因其思想受佛道思想影响颇深,所以总能以乐观旷达的胸怀来应对人生世事。另外,从诗歌前两句可看出黎族百姓对作者的热情,从而引发作者“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莫作”二字写出作者虽远在天涯(海南)却不必有伤怀之
42、感;接着运用论语中曾皙言志的典故,借曾皙的志向说出自己现时的逍遥自在、随遇而安的感受。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2(2014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 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答:(示例1)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
43、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示例2)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示例3)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观点态度的把握。诗歌是凭借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如果写“悲”就要抓住“卷帘尽放春愁去”的忧愁,“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的孤独,
44、“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的惋惜,“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的惆怅。写“喜”,可以抓住“春愁去”的畅快,“对黄鹂语”的悠闲,看到无人处的“絮影香”的惊喜,“梨花雨”的沉醉。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写。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温馨提示考场答题小窍门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旨七关注:一关注:诗歌题材。每种诗歌题材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把握了诗歌题材的情感分类,有助于快速而准确地对诗歌情感做出判断。二关注:诗歌标题。标题或提示诗歌题材类型,或直接间接透露作者思想情感。三关注:诗歌作者。联系时代及作者的人生际遇,知人论世,对把握诗歌的主题大有必要。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四关注:抒情词句。抓住抒情词句可直接抒发诗歌的感情基调或思想感情。五关注:意象意境。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能蕴含固定的含义。通过分析意象、意境,可以准确感知诗歌情感。六关注:注释小序。借助注释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写作的背景、原因和内容。七关注:诗中典故。读懂典故,能读出诗人隐含在典故中的思想感情。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栏目导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技法传授规律探寻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