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04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69页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导学设计与素养培优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建立一个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线索一: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线索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76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

2、段:一是全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19561966年),这一探索阶段既有成就也有失误,但党和国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探索历程中最严重的失误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偏离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受损。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线索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时期(1978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

3、革开放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主要是对改革开放建设道路的探索;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至今),主要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第27课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微知识 夯基础微探究 活思维微视角 启智慧微考场 查效果备考&记忆备考方向课程标准:概括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晨读晚记1.新中国国民经

4、济恢复的背景、完成的时间、作用。2“一五”计划的时间、内容、成就。3“三大改造”的方式、实质、意义。41958年总路线的内容、评价;“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表现、错误本质、影响。5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和成果。6“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及纠正措施。微知识 夯基础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知识梳理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 【史论要旨】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2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3“大跃进”的特点是各行各业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即“多

5、”与“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农、工、兵、学、商合一的组织,特点是“大”与“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是平均。4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文革”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系统地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发掘教材想一想1下图是1952年与1957年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9521957年间中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试答:变化: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经济建设的何种倾向?3邓小平曾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6、”,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请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试答:不顾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试答: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知识诊断辨一辨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3新中国的土地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提示 错误。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提示 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提示 错误。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对农

7、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4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我国实现了工业化。5“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灾害。提示 错误。通过“一五”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提示 错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教训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示 错误。导致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党在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而自然灾害只是

8、客观原因。7“文革”与“文革”时期无本质区别。提示 错误。“文革”和“文革”时期是有本质区别的。“文革”是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而“文革”时期是一个时间段,指19661976年。在这十年中,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左”倾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不是“文革”的成就。微探究 活思维史论结合 重难突破微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史料研读史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选集解读:史料一中“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说明新中国的工

9、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重工业落后。史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解读:从史料二中“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可以看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史料三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解读:史料三中“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

10、的工业化”“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的。其制定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试答:提示 背景: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经济命脉。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试答: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史论要点要点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什么?工业化

11、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是什么提示(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基本任务: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意义: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要点2 分析建国初我国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要点3“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

12、及实质提示(1)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其他。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

13、辅的方针。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4)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针对训练11(2017洛阳联考)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并未实现工业化。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14、,所以工农业生产比例也不协调,工业总产值也未超过农业,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也就使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答案 A针对训练12(2017亳州高三模拟)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C加大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

15、题干中“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公私合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答案 A微考点二 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人民日报社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解读: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出现。其中“跃增”一方面说明超越常规,另一方面也说明脱离社会实际。史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

16、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4月3日)解读: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化的特点:扩大公有化、集体化的规模,军事化形式管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跃进”的核心、特点及其影响。试答:提示 核心:大炼钢铁。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影响: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

17、料二是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社论。该事件有何特点?试答:提示 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史论要点要点1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曾被称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三面红旗”提示(1)特征1958年总路线: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特征是多快好省,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基本国情。“大跃进”:其核心是大炼钢铁,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2)评价:三者均为社会主

18、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表现。虽然它体现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是造成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的直接原因。要点2 归纳指出二十年(19561976年)探索中党和政府主要围绕的两个核心问题。分析探索中的失误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提示(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经验教训: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社会主义经

19、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针对训练21 下列为一组反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图片,回顾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在于()A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对国情认识不足D忽视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根源。上述运动不是对阶级斗争估计错误,故排除A

20、项;“大跃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排除B项;两个事件都是未能认清国情,故C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排除D项。答案 C针对训练22(2017南宁模拟)下图是北京王府井大街“四联”理发馆的场景图。图中对联是“剪刀不留情专截牛仔裤,推子要革命去你阿飞头。横批:兴无灭资”。这说明()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存在障碍B阶级斗争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C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D“文革”期间仍存在个体私营解析 材料信息“推子要革命”“兴无灭资”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夸大了阶级斗争,反映了政治环境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故B符合题意。A对此理解错误;C说法错误,题干中突出的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1、,而没有涉及对国家政治的影响;D错在“个体私营”的说法上,所以应选B。答案 B微视角 启智慧超强纠错 考能提升题源史料大领悟史料一(摘自重庆高考)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史料二(摘自福建高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

22、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史料一中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哪一时期?(改编题)试答:答案“一五”计划时期。(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高考原题)试答:答案 设想: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不同: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状元纠错大提能定位: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典例 19531957年,中国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

23、%,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上述数据说明()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A B C D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把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该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题干数据说明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其作用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错误;数据说明农业的增长远远低于工业,说

24、明农业发展滞后,错误;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说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正确。故答案为D。正确答案 D纠错笔记M T W T F S S Date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总的指导方针,“一五”计划是总路线的具体落实;三大改造是总路线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2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阶段。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3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改变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5、。名家评史大收获观点1 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试答:提示 价值: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原因:在经济建设

26、中急于求成,出现“左”倾错误。观 点2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问题设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试答:提示 战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

27、国际因素:美国及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微考场 查效果实战高考 感悟经典1(2016新课标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解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的投资额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说明当时我国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

28、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 A2.(2016江苏单科)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图中的工厂、船只及工人的工作场景都与之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在“基本实现”;B项错在“绿色环保观念”,此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中工人热情洋溢的表情展现了其投身建设的热情,故D项正

29、确。答案 D3(2015新课标卷)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答案 A4(2015福建文综)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

30、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解析 从图片可以看出,1957年以后中国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而农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大跃进”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的,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 D5(2014新课标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一五”

31、计划时期,我国对粮食供应进行宏观统筹、计划管理,这对工业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A项没有必然联系;当时中国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故排除C项;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于1952年底,故排除D项。答案 B6(2014新课标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完成,A项错误;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与农村

32、政权建设关系并不大,B项错误;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说明国家将粮食的统购统销纳入到了计划体制之中,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C项正确;国家控制粮食市场有利于工业化建设,但与劳动力资源无关,D项错误。答案 C7(2016天津文综)(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

33、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34、,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等分析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分析作答。第(4)问,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问题、关注农民的利益,并根据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不断调整土地政策,使党的土地政策与时代需求、农民利益协调一致,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答案(3)表现: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4)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