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奥尔多 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又译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背景介绍: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
2、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重点字词:(1)嗥叫(ho)驯服(xn)蔑视(mi)迸发(bng)湍急(tun)艾蒿(i ho)疲惫(bi)饿殍(pio)蜿蜒(wn yn)毛骨悚然(sng)细读文本 贯穿全文的是那一声狼嗥,课文第1小节,是对狼嗥的特写镜头,体会作者传神的描写。“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哀”文章开篇即以“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回响到另一个山崖。荡漾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样一段描写震撼阅读者。2、这一声狼嗥,对每一样生命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第2小节,“每一种活着的东西,都会留意
3、这声呼唤。对鹿来说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那么,对山来说呢,这一声嗥叫意味着什么?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逝 3、作者为什么会考虑到这些,先看他的一次经历一只狼的死亡故事。阅读第46小节,作者写的是一只狼的死亡。(1)仔细品味其中一些具体的字词,标识出其中你认为写的最好的词语,并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人与狼的关系。人对狼的恐惧和狼的恐惧。5、阅读第3和第10小节,思考:人是怎样看待有狼的山的?秘密看法是什么?毛骨悚然 秘密 同时守护这座山。由此,这些意味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人类是最有野心也最为成功的征服者,征服自身,征服世界,征服自然,征服一切想要征服的东西,不计代价,
4、不计后果。理所当然的成功和收获之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这是征服者的喜剧还是悲剧?这样的征服者是胜者还是败者?4、失去一只狼、一群狼乃至所有狼的后果是什么?(阅读79小节)狼群的消失,鹿的大量繁衍,土地的荒芜 6、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前文的层层铺垫,首尾呼应。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从狼的嗥叫中,领悟隐藏的内涵只有山是一种永恒,静止在那里,看待人类一举一动,其实,长久地倾听着自然的声音的何止是群山。7、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
5、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土地道德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利奥波德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文中的“我”对狼的态度怎样?有什么变化,?请用相关的语句来说明。经历了一个过程:先是随波逐流,肆意猎杀与破坏。(第5、6节)有所意识,有所察觉。(第6小节)得到验证,需要
6、环保(第7、8、9)从人道的角度上考虑,和人类一样狼是自然界事物相生相克的产物。人们往往只看到狼的凶残,实际上狼是有智慧的动物。它也有灵性也有感情,母狼不仅精心抚育自己的孩子,碰到失去母亲的小狼,也会把它抚养长大。狼是一夫一妻制,公狼很有责任感,母狼很有爱心。每年四月份母狼产仔的时候,公狼每天都要出去猎食,它尽可能的吞下食物,回来后把食物吐出来分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吃。狼是自然界生物链中的一员,人类如果缺了狼,并不见得生活得更好。作为一名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由自然保护者到生态伦理学家的转变。诗歌欣赏: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森林寂静无语,屏住呼吸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大街变得更加热闹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