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战后初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两极格局形成,并相互对峙,导致了“冷战”与“热战”并存局面,在 20 世纪 50 年代演变为美苏争霸。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
2、 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及过程。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掌握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和特点,明确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对比分析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并指出二者的实质。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国家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从盟友到对手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_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
3、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雅尔塔体系国家利益2“冷战”开始(1)序幕:1946 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2)标志: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_”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美苏“冷战”1含义(1)对立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对立方式:除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武装进攻2表现(1)美国的政策政治: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_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军事:1949 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欧洲北大西
4、洋公约(2)苏联的对策经济:1949 年,苏联等国成立_。军事:1955 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_组织。3影响:两大_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军事政治“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分裂(1)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2)1949 年,在美、苏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_。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1)背景 1945 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爆发: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3)过程:以美国为首的“
5、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大韩民国3越南战争(1)背景:二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2)概况:1961 年,_发动越南战争。1973 年,美国被迫撤出越南。美国4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出现,经过对峙和谈判,_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5国际关系特征(1)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_间交替。(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热战【名师指津】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
6、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易错提醒】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2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之所以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义以及控制西欧的目的。3“冷战”并不等于没有战争。在“冷战”的国际环境下也出现了局部热战,最著名的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热战虽不能改
7、变当时“冷战”的整体国际关系格局,但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轻巧识记】“冷战”下的国际关系【辨析比较】德国分裂与朝鲜分裂的异同(1)同:都与二战有关;都是美苏相互妥协的结果;都分裂为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2)异:德国经济实力较强,二战后很快摆脱美苏的控制,走向统一;朝韩经济本身比较落后,二战后两国的经济水平差距逐渐拉大,至今未统一。分裂后,朝鲜战火不断,德国相对比较太平。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杜鲁门主义史料 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方。由于
8、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扩张。说明两大阵营形成,美国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制度。体现了美国的霸权思想。(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提示 观点:世界分为两个对立阵营,遏制共产主义。(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反映了战后美国怎样的愿望?其真实目的是什么?提示 愿望:反苏反共,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制度。真实目的:谋求世界霸权。2马歇尔计划史料 1947 年 3 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
9、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表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提示 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开始。目的: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抗苏联。(2)结合上述史料,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你如何认识这
10、一观点?提示 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1)相同点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土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祼祼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以此来达到联
11、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冷战”的影响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史料一 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这种封锁在必要时将扩及其他类型的货物和载运工具。(美国总统)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1962 年 10 月 22 日)史料二 说明
12、的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越战”是指越南战争,它是美苏全面“冷战”中的局部热战。(1)指出史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并指出这一事件的解决对世界的影响。提示 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格局:两极格局。影响: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世界避免了一场战争。(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提示 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2对“冷战”的评价史料一“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
13、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 40 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史料二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 年)指美苏“冷战”使世界局势紧张。指美苏“冷战”的客观积极影响指美苏“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美国科技的发展。(1)“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敌视;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2)根
14、据史料一、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评价美苏“冷战”的影响。提示 美苏“冷战”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局面,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为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冷战”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
15、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战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1搭建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基本原则。美、苏战后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
16、“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先发制人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从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到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对点演练】1(2019肇庆高一统考)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态。”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
17、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选 D。作者认为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因为每一方都是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以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故选 D 项。二、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点演练】2(2019宣城高一期末)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苏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B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C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解析:选 C。据题干中“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苏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可知国家利益在美苏“冷战”中的重要作用,故 C 项正确。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