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语文(四)(文学类文本阅读)班级_ 姓名_ 学号_模块一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生沈从文北京城什刹海前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从后海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的停顿下来。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他既无小锣,又无小鼓,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其余什么东西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地位既那么不适宜,天气又那么热,心里明白,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游海子的闲人牵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
2、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到他自己:“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大爷们回家去还会同家中学生说:嗨,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他又轻轻的说)可不是,你就从不出汗,天那么热,你不出汗也不累,好汉子!”来了一个人,正在打量投水似的神气,把花条子衬衣下角长长的拖着,作成北京城大学生特有的样子。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以为帮场的“福星”来了,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大学生正研究似的,站在那里欣赏傀儡的面目,老头子就重复
3、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王九,我说,你瞧,大爷大姑娘不来,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那件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一切弄妥当后,就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独自来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用各样方法,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
4、演得却极有生气。大学生忧郁的笑了,而且,远远的另一方,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空地上的情形,被这情形引起了好奇兴味,第二个人跑来了。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闲人为了看傀儡殴斗,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得出场面上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作了小小结束了。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离开了傀儡后,就把傀儡重新扶起,自言自语的说着:“王九,好小子,你真干。你瞧,我说大爷会来,大爷不全来了吗?你
5、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瞧,你那脸,大姑娘样儿。你累了吗?怕热吗?来,再来一趟,好劲头,咱们赶明儿还上南京国术会打擂台,给北方挣个大面子!”众人又哄然大笑。正当他第二次钻进傀儡衣服底里时,一个麻脸庞收地摊捐的巡警,从人背后挤进来。弯着腰身的老头子,却从巡警足部一双黑色厚皮靴上认识了观众之一的身分与地位,故玩了一会,只装作赵四力不能支,即刻又成一堆坍在地下了。他记起地摊捐来了,他手边还无一个铜子。过一阵,他看看围在四方的帮场人已不少,便四面作揖打拱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
6、个场面。”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毛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照例沿了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收捐巡警已把那黄纸条画上了个记号,预备交给老头子,他见着时,赶忙数了手中铜子四大枚,送给巡警。这巡警就口上轻轻说着“王九王九”,笑着走了。这老头子也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他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他在做,故多数人皆用希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也照例不吝惜钱,但不管任何地方,只要有了一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一切,各自跑开了。场中剩了七个人。老头子
7、看看,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古怪的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之间却走去了五个人。等到另外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其余的人便全都跑去了。老头子还依然玩着。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周围已经没有一个人了。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身边的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8、。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在北京城圈子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那个真的赵四,则五年前在保定府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笑”,“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读者不胜悲悯。B小说叙述时深沉朴素、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片涟漪,是人生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出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C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十年之中,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于是,他用街边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的
9、父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D小说虽然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但自始至终没有写过王九与赵四打架的因由,没有写过谁对谁错,作者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道德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答案讲评】D(小说并非要批判社会的不公。)2请说说结尾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讲评】结构上,照应前文。上文中多次写到老人与“王九”的亲昵交谈,结尾点明了原因。情节上,使小说顿生波澜。虽然全文并不以情节的跌宕起伏取胜,但出人意料的结尾,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为了替儿子“王九”报仇,老父亲用十年的时间在街边表演傀儡打架,宣泄他的爱与恨,表现了父爱的执着
10、深沉;而复仇的对象“赵四”其实也早已死去,老人的复仇,似乎成了滑稽的表演,令人同情,令人深思。3这篇小说通过写一个老人玩傀儡戏,写出了诸多“生的况味”,你从中读出了哪些“生的况味”?答:_【答案讲评】生的艰难(或生的寂寞)。傀儡戏对于老人来说,首先是谋求生计的手段。他卖力地表演,累得满头大汗,还要讨好警察,可见底层百姓“生”的艰难。(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甚至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会笑着同“王九”说话,但这种自言自语和笑,更显出生的寂寞与悲凉。)生的温情。老头儿子已经死去十年,而老人将白脸的傀儡化作自己的儿子,亲昵地与他说笑,这种含着眼泪的微笑,表现出父亲的温情,令人潸然泪下。生的
11、无常与无奈。老头的表演,其实也是老人特殊的替儿子复仇的方式。在现实中失去的,他只能从幻想中找回,但是即使这样,那个复仇的对象,也在五年前死去。在生活中,他操纵着傀儡以求生存以求慰藉,但实际上他又被无常的命运所操纵。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小 鸟法国吉塞斯勃隆在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一个院子里,长满了葡萄藤,这让整个院子看起来像个秘密花园。这些葡萄藤在阳光下,慢悠悠地爬上院子的红墙,有的还延伸到了窗户,把窗台装扮得清新怡人。正对着窗户,从葡萄藤中间露出一段管子,正好有一握粗,那纯白的外壳隐藏在深绿的葡萄藤中,远望去像碧天里的一颗星星。总之,它悄悄地藏在葡萄藤中,谁也不知道它通到哪儿,用来干
12、什么。可是,有一只小鸟每年都来这儿做窝,它待在里面刚刚合适,就像一粒子弹装在枪膛里似的。它仿佛待在它自己的王国里,感到很安全,很清净,还常常探出脑袋,用嘴玩弄一下葡萄藤,然后试试嗓子,接着就从早到晚都放开嗓子唱起歌来。附近一间办公室里有个年老的办事员,总开着窗户谛听。每天上午,他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而下班前,他最后一句话就是对鸟儿说声再见。可是,有一天,工人来修理滑落在墙上的檐沟。“您爬上去以后,把那段管子给拔下来,它什么用也没有!”于是,鸟儿飞到别的地方藏身去了。在窗子边办公的那个老头儿觉得很不舒服,工作没精打采。过了好几天,他俯身到窗外,用手拨弄葡萄藤,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难受,这么阴郁“见
13、鬼!见鬼!”他擦了擦脑门子。“见鬼!见鬼!”他在这里工作四十年了。四十个春秋,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每天要写同样多的公文,每天有同样多的记录要归档,同样多文件要研究四十年啦,而今天 他摘下眼镜、小圆帽和套袖,没有对他的同事们解释(他怕一提起来就发火),径自下了楼,打算去管理处诉苦。可是,走到半路他觉得自己心中的委屈似乎有些孩子气,而且这么做也决不会使他再听到小鸟的歌声。他又从原路返回办公室。一整天都压着一股火,还早退了二十分钟四十年来,这还是第一次。过了不久,老办事员再也忍受不了这漫长、无聊的日子,便要求退休。不巧的是,只有他认识同办公室的那位女同事的笔迹。在发生了几次差错以后,那位女职员
14、也不得不辞职。可是,二十年来,她说什么话都变成了习惯,对面那位职员虽然耳聋,只要看看她的嘴唇怎么动就知道她说什么。现在聋子失去了唯一的翻译,不能继续工作了,只得接着告退。然而,只有聋子一个人知道档案的分类法。他走了之后,档案出现了混乱,接手的人因此被解雇当然并不是没有争吵,而是在这古老的房顶下发生了一起最为激烈的口角该办事员工作效率很高,可是性情暴躁。他哥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一起离职了,因为他们是科西嘉人。那位老兄十分高傲,说走就走,完全没有把工作交代一下。他本来是负责检查学士院房屋维修情况的。这幢房子年久失修,已经破旧不堪了。十月下雨的时候,房顶的檐沟坏了,雨水从天花板渗了进来,地板塌了
15、,墙壁裂了缝。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变化,要不是一个人得病死了,一切还都看不出来。房屋破坏的情况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弥补。于是,人们扛来一个大型脚手架,靠在不太结实的墙上,把快塌的墙都推倒了。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冷遇,官方的建筑师忽然发现楼里有许多阁楼间、贮藏室和秘室按他们的说法有许多“浪费了的地方”。文化部认为自己的房子太挤,扬言要把这座大楼拨归他们使用,法兰西学院当然不答应。一大群法学家和典籍学家纷纷研究大楼的所有权,撰写回忆录。另一方面,人们又画了许多平面图,就这一争执交换了各种颜色封面的公文。也就在这个时候,维修工作中断,连脚手架也开始摇晃起来了。官司一直打到内阁。内阁声称若干年之后才宣布判决
16、。有时候,夜里有几块隔板掉了下来,几段不结实的墙坍塌。也有时候,一位很老的老先生看门的仿佛还能认出他走进院子里,一面摇着头,一面长时间地观察这座破败的大楼。还有时候,一只非常小的鸟儿,唱着歌从这堆废墟上飞过。(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家经典,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院子里葡萄藤中露出的白色管子像碧天里的一颗星星,这个比喻写出它在院子里很显眼,也暗示了它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B小说善于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小鸟离去后,通过对老办事员的心理刻画,表现出他内心的愤怒,也暗示了老办事员平日生活的单调、乏味。C老办事员的离职,使得学院里相关的
17、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而离职,这一情节说明虽然老办事员的工作呆板、繁琐,但他对大家来说很重要。D已破败不堪的房子还被官方机构想方设法争相夺取使用权,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此来讽刺了当时的每况愈下的社会风气。【答案讲评】B(A 项,比喻表现出的是白色管子与环境很和谐,也未起到暗示作用。C 项,这一情节不能说明老办事员的工作呆板、繁琐。D 项,小说中没有体现“每况愈下的社会风气”。)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鸟在小说中的作用。答:_【答案讲评】从情节结构来说,小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鸟是整个故事情节的触发点,小鸟的离去改变了老办事员的生活,直接导致他的离职,也才有了后面故事的发生。同时,小说以小鸟来到
18、学院开始,又以小鸟飞过废墟结尾,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紧凑而又意味无穷。从主题表现来说,小鸟丰富深化了小说主题。小鸟的到来和离去影响到了个人和社会,揭示了小说的主题。6请概括小说主题,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_【答案讲评】小说主题概括:人不能陷入一种单调而固定的生活模式中,否则将无法面对生活中的一点小小变故。一只小小的鸟儿引发的蝴蝶效应提醒我们应该注重生活中的小事,在生活中要注意细节的作用,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深入表象之下,发现深层次的漏洞,及时补救,才能阻止最坏结果的出现。启示:
19、略模块二 散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劝 菜王 力中国有一件事最足以表示合作精神的,就是吃饭。十个或十二个人共一盘菜,共一碗汤。酒席上讲究同时起筷子,同时把菜夹到嘴里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节奏来。相传有一个笑话。一个外国人问一个中国人说:“听说你们中国有二十四个人共吃一桌酒席的事,是真的吗?”那中国人说:“是真的。”那外国人说:“菜太远了,筷子怎么夹得着呢?”那中国人说:“我们有一种三尺来长的筷子。”那外国人说:“用那三尺来长的筷子,夹得着是不成问题了,怎么弯得转来把菜送到嘴里去呢?”那中国人说:“我们是互相帮忙,你夹给我吃,我夹给你吃的啊!”中国人的吃饭,除了表示合作的精神之
20、外,还合于经济的原则。西洋每人一盘菜,吃剩下来就是暴殄天物;咱们中国人,十人一盘菜,你不爱吃的却正是我所喜欢的,互相调剂,各得其所。因此,中国人的酒席,往往没有剩菜;即使有剩,它的总量也不像西餐剩菜那样多,假使中西酒席的菜本来相等的话。有了这两个优点,中国人应该踌躇满志,觉得圣人制礼作乐,关于吃这一层总算是想得尽善尽美的了。然而咱们的先哲犹嫌未足,以为食而不让,则近于禽兽,于是提倡食中有让。其初是消极的让,就是让人先夹菜,让人多吃好东西;后来又加上积极的让,就是把好东西夹到了别人的碟子里,饭碗里,甚至于嘴里。其实积极的让也是由消极的让生出来的:遇着一样好东西,我不吃或少吃,为的是让你多吃;同时
21、,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知道你一定也不肯多吃,为的是要让我。在这僵局相持之下,为了使我的让德战胜你的让德起见,我就非和你争不可!于是劝菜这件事也就成为“乡饮酒礼”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了。劝菜的风俗处处皆有,但是素来著名的礼让之乡如江浙一带尤为盛行。男人劝得马虎些,夹了菜放在你的碟子里就算了;妇女界最为殷勤,非把菜送到你的饭碗里去不可。照例是主人劝客人;但是,主人劝开了头之后,凡自认为主人的至亲好友,都可以代主人来劝客。有时候,一块“好菜”被十双筷子传观,周游列国之后,却又物归原主!假使你是一位新姑爷,情形又不同了。你始终成为众矢之的,全桌的人都把“好菜”堆到你的饭碗里来,堆得满满的,使你鼻子碰着
22、鲍鱼,眼睛碰着鸡丁,嘴唇上全糊着肉汁,简直吃不着一口白饭。我常常这样想,为什么不开始就设计这样一碗“什锦饭”,专为上宾贵客预备的,倒反要大家临时大忙一阵呢?劝菜固然是美德,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嗜好是否相同的问题。孟子说:“口之于味,有同嗜也。”我觉得他老人家这句话有多少语病,至少还应该加上一段“但书”。我还是比较地喜欢法国的一谚语:“惟味与色无可争。”意思是说,食物的味道和衣服的颜色都是随人喜欢,没有一定的美恶标准的。这样说来,主 人所喜欢的“好菜”,未必是客人所认为好吃的菜。肴馔的原料和烹饪的方法,在各人的见解上(尤其是籍贯不相同的人),很容易生出大不相同的估价。有时候,把客人所不爱吃的东西硬塞
23、给他吃,与其说是有礼貌,不如说是令人难堪。十年前,我曾经有一次做客,饭碗被鱼虾鸡鸭堆满了之后,我突然把筷子一放,宣布吃饱了。直等到主人劝了又劝,我才说:“那么请你们给我换一碗白饭来!”现在回想,觉得当时未免少年气盛;然而直到如今,假使我再遇同样的情形,一时急起来,也难保不用同样方法来对付呢!中国人之所以和气一团,也许是津液交流的关系。尽管有人主张分食,同时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再和。譬如新上来的一碗汤,主人喜欢用自己的调羹去把里面的东西先搅一搅匀;新上来的一盘菜,主人也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至于劝菜,就更顾不了许多,一件山珍海错,周游列国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个人的津液。将来科学更加昌明,也
24、许有一种显微镜,让咱们看见酒席上病菌由津液传播的详细状况。现在只就我的 肉眼所能看见的情形来说。我未坐席就留心观察,主人是一个津液丰富的人。他说话除了喷出若干吐沫之外,上齿和下齿之间常有津液像蜘蛛网般弥缝着。入席以后,主人的一双筷子就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后来他劝我吃菜,也就拿他那一双曾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的筷子,夹了菜,恭恭敬敬地送到我的碟子里。我几乎不信任我的舌头!同时一盘炒山鸡片,为什么刚才我自己夹了来是好吃的,现在主人恭恭敬敬地夹了来劝我却是不好吃的呢?我辜负了主人的盛意了。我承认我这种脾气根本就不适宜在中国社会里交际。然而我并不因此就否定劝菜是一种美德。“有杀身以成仁”,牺牲一点儿卫
25、生戒条来成全一种美德,还不是应该的吗?7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尖锐地讽刺了中国人的“劝菜”习惯,他认为这样虽然能让客人吃到爱吃的菜,但很不卫生。B文章开头说的笑话不仅形象生动地嘲讽了中国的“劝菜”习俗,又巧妙地引出下文,为下文对“劝菜”的阐述作铺垫。C文章在阐述中国人“劝菜”的行为时,运用了对比、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D文章旁征博引,富有浓厚的文化味。幽默风趣的语言又让它读来亲切自然,饶有兴味。【答案讲评】A(“能让客人吃到爱吃的菜”不对。)8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含意。答:_【答案讲评】这是作者仿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26、腹”而造了一句“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乍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句子的仿用,引人微笑而已;一般君子都是谦仁礼让的,可这里的所谓“君子”却是以“争”为第一要务,以逼人吃菜为己任的,其讽刺意味是显而易见的。9西方有“劝菜”的习惯吗?中西文化在这方面有何相异之处?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普遍的饮食礼仪之道?答:_【答案讲评】西方人让客人自己选取食物,但中国人却喜欢劝菜,甚至强夹给客人;西方人注重个体的自主性,而中国人却比较强调集体的共性;每一项饮食礼仪都有其理念和精神,但如果一味趋求形式,不理会时代、个体的变化等因素,必会弄巧成拙。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青 纱 帐 王统照 稍稍熟悉北方情形
27、的人,当然知道这三个字青纱帐,帐字上加青纱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地,沉沉地,如烟如雾的趣味。其中大约是小簟轻衾吧?有个诗人在帐中低吟着“手倦抛书午梦凉”的句子;或者更宜于有个雪肤花貌的“玉人”,从淡淡的灯光下透露出横陈的丰腴的肉体美来。可是煞风景得很!现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纱帐这个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气力,光着身子的农夫,横飞的子弹,枪,杀,劫掳,火光,这一大串的人物与光景,便即刻联想得出来。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谓秫秸,每到夏季,正是它们茂生的时季。身个儿高,叶子长大,不到晒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麦子豆类隐蔽不住东西。这些年来,北方,凡是有乡村的地方,这个严重的青纱帐季,便
28、是一年中顶难过而要戒严的时候。当初给遍野的高粱赠予这个美妙的别号的,够得上是位“幽雅”的诗人吧?本来如刀的长叶,连接起来恰像一个大的帐幔,微风过处,秆、叶摇拂,用青纱的色彩作比,谁能说是不对?然而高粱在北方的农产植物中是具有雄伟壮丽的姿态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是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高高独立,昂首在毒日的灼热之下,周身碧绿,满布着新鲜的生机。高粱米在东北几省中是一般家庭的普通食物,东北人在别的地方住久了,仍然还很欢喜吃高粱米煮饭。除那几省之外,在北方也是农民的主要食物,可以糊成饼子,摊作煎饼,而最大的用处是制造白干酒的原料,所以白干酒也叫做高粱酒。中国的酒类性烈易醉的莫过于高粱酒
29、。可见这类农产物中所含精液之纯,与北方的土壤气候都有关系。但高粱的特性也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北方农家有地不全种能产小米的谷类,非种高粱不可?据农人讲起来自有他们的理由。不错,高粱的价值不要说不及麦、豆,连小米也不如。然而每亩的产量多,而尤其需要的是燃料。我们的都会地方现在是用煤,也有用电与瓦斯的,可是在北方的乡间因为交通不便与价值高贵的关系,主要的燃料是高粱秸。如果一年地里不种高粱,那末农民的燃料便自然发生恐慌。除去为作粗糙的食品外,这便是在北方夏季到处能看见一片片高秆红穗的高粱地的缘故。高粱的收获期约在夏末秋初。从前有我的一位族侄,他死去十几年了,一位旧典型的诗人,他曾有过一首旧诗,是极好的
30、一段高粱赞:“高粱高似竹,遍野参差绿。粒粒珊瑚珠,节节琅玕玉。”农人对于高粱的红米与长秆子的爱惜,的确也与珊瑚琅玕相等。或者因为这等农产物品格过于低下的缘故,自来少见诸诗人的歌咏,不如稻、麦、豆类常在中国的田园诗人的句子中读得到。但这若干年来,高粱地是特别的为人所憎恶畏惧!常常可以听见说:“青纱帐起来,如何,如何”“今年的青纱帐季怎么过法?”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季,乡村中到处遍布着恐怖,隐藏着杀机。通常在黄河以北的土匪头目,叫做“秆子头”,望文思义,便可知道与青纱帐是有关系的。高粱秆子在热天中遍地皆是,容易藏身,比起“占山为王”还要便利。青纱帐,现今不复是诗人、色情狂者所想象的清幽与挑拨肉感的所在
31、,而变成乡村间所恐怖的“魔帐”了!多少年来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连年内战,捐税重重,官吏、地主的剥削,现在的农村已经成了一个待爆发的空壳。许多人想着回到纯洁的乡村,以及想尽方法要改造乡村,不能不说他们的“用心良苦”,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办法,何时才有成效!青纱帐季的恐怖不过是一点表面上的情形,其所以有散布恐惶的原因多得很呢。“青纱帐”这三个字徒然留下了极淡漠的,如烟如雾的一个表象在人人的心中,而内里面却藏有炸药的引子!一九三三,六月四日 10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青纱帐,诗人给予浪漫的理解,色情狂产生色欲的联想,其实是隐藏杀机的恐
32、怖的“魔帐”,也是埋葬侵略者和反动统治者的坟墓。B本文从写青纱帐的美好起笔,浓墨重彩地写出了高粱的价值:是北方农民主要的食粮,可用来蒸酒,秸秆可作燃料。这为后面写它充满罪恶作了铺垫。C农民诗歌把高粱比喻成珊瑚珠、琅玕玉,说明它的宝贵,深受人们喜爱。高粱秆长得高而挺拔,象征了我们坚强伟大的民族精神。D第段中,“青纱帐起,如何,如何”,第一个“如何”是指过去青纱帐如何的美好,第二个“如何”是指隐藏着怎样的凶险和灾难。【答案讲评】A(B 项,不是从青纱帐的美好起笔的,“铺垫”之说不合文章实际。C 项,“象征”的说法,本文并没有这层意思。D 项,两个“如何”都指凶险恐怖,可根据后面的话分析出来。)11
33、文章写在青纱帐里涌现和蕴藏了哪些现实的社会现象?作者认为当时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出路在哪里?答:_【答案讲评】涌现的社会现象:农民的劳作之苦,不堪重负地艰难挣扎;日寇土匪的肆意横行,抢劫杀戮。蕴藏着人民强烈的反抗意志,革命斗争即将爆发。作者认为当时农村乃至国家的出路在于斗争,彻底地革命,要改变这罪恶现实不是靠“枝枝节节”“一手一足”的改良主义所能凑效的。12本文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赏析它是怎样进行对比的?这样写,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讲评】(1)对比的运用:贯穿全文的有高粱给予人们丰厚的赠予与青纱帐罪恶现状的对比;首段写诗人、色情狂对青纱帐优雅、色欲的联想与其现实灾难、恐怖的对比;对中国农村的出路,改良主义见解与彻底革命主张的对比;高粱与稻、麦、豆的对比。(2)这些对比突出了农民苦难深重,社会民不聊生;突出说明要改变现状必须用革命手段摧毁旧世界,从而强化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