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032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4-05年江九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2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结果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最主要的因素A井田制的破坏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的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3相传周幽王兽“烽火戏诸侯”,当时最先到达的是下列哪国国君A晋国 B卫国 C宋国 D鲁国4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5下面描绘的是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

2、四项在当时可能是真实的是 公元前350年,他在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B CD6今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隋朝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有利于 A扩大了教育对象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D调谐社会人际关系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何人之口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9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统治者)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

3、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话的含义是 A事物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B“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C号召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者 D统治者应当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10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最准确的解释应是A封建国家暂时停止剥削农民 B封建国家制止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C彻底废除秦朝的一切赋税 D政府实行宽舒政策,把剥削控制在一定限度内11电视剧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有曹兵啃玉米棒、穿棉衣的镜头。你认为A符合历史面貌 B合情合理 C违背历史事实 D当时已有玉米、棉衣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

4、鲜卑贵族的统治13西汉时期,在赋税上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其最大特点是A设立以人丁为主要赋税的标准 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严密C赋税与行政管理一体化 D赋税简明易行14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基本特点是: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 黄河流域农民大批南迁 南部沿海居民大量迁往南洋各地 北方黄河流域人民北迁到契丹境内A B C D15史载汉末“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操针对这种情况,以为“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于是“募民屯田汗下,得谷数百万斛。”由此记载可见曹操实行屯田的真正目的是A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增加税收 B开垦边疆地区,保证军粮供应C充

5、实力量,兼并天下 D给无地农民以荒田,安定民生16中国古代的很多朝代都曾出现十分突出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现象,其根源在于A皇帝昏庸、大权旁落B皇帝年幼,宦官与外戚执掌权柄C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体制D宦官与外戚比较容易接近权力中心17唐时长安的“寻常百姓”应住在A瓦肆 B市 C坊 D榷场18对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理解正确的是江南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放火烧山,开垦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 江南经济尚未开发,生产方式较原始落后 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AB CD19杜甫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成“国破”的直接原因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唐末农民战争20五代

6、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A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社会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C社会安定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D政府的重视是经济发展和必要条件21契丹建国后,曾采取“一国两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主要是因为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B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2212世纪40年代后,下列哪一政权不与南宋接壤 A金朝B大理C西夏D吐蕃23宋朝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主要是由于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对风俗画的需要24宋濂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

7、摘经拟题为志,余者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术强不能对。”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是A秦朝焚书坑儒 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D满州人入关以后不适应汉族文化25郑和下西洋未能像新航路开辟那样使所到之地与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 B中国推行的是对外友好而不是对外掠夺政策C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明清统治者在其后均实行闭关政策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官为吏。摘自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大历)十四

8、年七月(779年),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官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街,百货所集,故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摘自唐会要市条 材料三 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用阿合马、王祖光等言,凡在京权势之家,为商贾之官银卖买之人,并合赴务输税,入城不吊引者,同式税法。 摘自元史食货志 材料四 (明万历时)自税使纷出,而商贾之裹足者十二三矣。及税额日增,而富商之裹足十六七矣。摘自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汉初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是什么?(3分) (2)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二相比有何变

9、化?说明了什么? (2分)(4)依据以上材料,综合分析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影响。(3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分二等三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未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引自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引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会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弟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10、必稍自削弱矣。” 引自汉书主父偃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分析汉初分封王国基于何种考虑?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的地方行政体制与秦相比有何不同?后来为何又要解决王国问题?(3分)(2)材料二、三所提出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手段和产生的结果方面有何不同?(2分)(3)有人认为:“景帝若也能用(推恩)方法,而不是用(削藩)方法,就不会酿成七国之乱。”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论证你的结论。(3分)(4)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2分)三问答题(各15分,共30分)28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元帝以后也采取过和亲政策,王昭君为此远嫁匈奴;汉武帝则对匈奴进行反击,著名将领霍去病表示“匈奴

11、未灭,无以为家。”试就西汉对匈奴的两种不同政策及王昭君、霍去病两个人物略加评论。由此可以得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主要有哪些?29有人认为,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政治自由主义完成了从思想到法律,再从法律到政治实践的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洛克,孟德斯,卢梭等,根据三人的主要思想主张,概括政治自由主义的主要原则。(5分)(2)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和革命后的重要史实,说明三国的政治自由主义是怎样完成从思想到法律的转变的?(6分)(3)通过解决上述问题,概括政治自由主义产生时的主要目标。(4分)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0:D

12、BADA BABDD;11-20:CDCBC CCDAC;21-25:BCCCC二材料解析题26(1)抑商政策。(1分)严禁贾人衣丝乘车,并用重租税以困辱之,且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仕官为吏”。(2分)(2)唐时官吏参与经商,假公济私,政府严加限制。(2分)(3)材料二禁止政府官吏经商,而材料三准“在京权势之家,为商贾及官银卖买之人。”(2分)说明元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1分)(4)重税的征收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最大的阻力,它使商贾裹足、商业萎缩;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27答案:“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初定之下,昆弟少,诸子弱”。(1分)实行郡国并行制。(1

13、分)诸侯势力膨胀,导致“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影响中央集权加强。(1分)前者采取强削的办法,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发了七国之乱;后者主张加大分封,把亡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不正确。因为七国之乱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中央集权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思”,都要触及王国的利益,都要引起诸侯王的反抗。王国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足和中央集权势力强大,景帝平定叛乱,加强对王国的治理。(3分)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2分)三问答题28(1)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争造成国家贫困;郡

14、国并行制使中央政权不够强大。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曾在白登山被围困。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和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这对两汉取得暂时安定,发展生产、恢复国力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匈奴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2)汉武帝以后,到汉元帝时期,国力稍弱,而匈奴对汉文化更加羡慕与向往。王昭君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远嫁匈奴,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来往增多,四十多年双方和睦相处。但这种和亲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匈奴贵族的贪欲,此后匈奴贵族屡有南下,便是证明。(4分)(3)汉武帝时,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富裕、兵强马壮,中央政权强大有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取得重大

15、胜利,不仅安定了西汉的边陲,也使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使汉与西域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畅通。霍去病作为反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不仅在反击战争中立有大功,而且所表现的公而忘私的英雄气概也为后人称道。(4分)基本标准:(1)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2)是否符合人民的愿望。(3)必须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不能以今人的标准来苛求古人。(3分)29(1)城市发展新景象:长安:坊、市分开,出现了繁华的商业区;(2分)东京:坊、市不分,店铺林立,有晓市、夜市,出现市民娱乐场所“瓦肆”。(2分)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出现了手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2分) (2)发展趋势:商品经济日趋繁荣;(2分)城市发展逐渐由政治中心向经济、政治中心转变;(2分)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在部分城市出现。(2分)(3)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