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40056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二)导学案教学案课题分一分(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教学设计做了这样的安排:1.由复习旧知过渡到探究新知。上课伊始,设计了关于几分之一和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提问,使学生在对旧知进行回顾的同时,对新知产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在动手实践中加强对分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然后任意取其中的几份,认识几分之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分数的相对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正方形纸、水彩笔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一分

2、(二)(1)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引入。(6分钟)1.复习几分之一。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分数,举出例子,并说出它表示什么意义。2.复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提出问题: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 1.举例说明,并说一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分数,说一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一填。(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块蛋糕的,3份是()个,也就是。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演示:出示一个大正方形,并将其平均分成9份。2.活动要求:(1)给图形中的所有小正方形分别涂上红、黄、蓝3种颜色。(2)说一

3、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3)把你找到的分数记录到题卡上。(先涂完的同学自己试着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3.剪一剪,想一想。把附页3中的图3剪成9个小正方形,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都涂3个,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分别占9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4.讨论:上面两次操作中的红色部分分别占整个图形的,表示的意义相同吗?5.组织学生观察教材70页最后一幅情境图,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各有几个?尝试从中找到一个分数。(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这里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1.生观察。2.根据活动要求同桌间互相交流。生1:我每种颜色涂了3个小正方形,分别占

4、整个图形的。生2:我红色涂了1个,黄色和蓝色都涂了4个,所以每种颜色分别占整个图形的,。3.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把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都涂3个,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就占9个小正方形的。4.通过讨论明确:第一次操作中的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第二次操作中的红色部分占9个小正方形的,表示的意义不同。5.认真观察情境图。(1)图中有7只蝴蝶,白蝴蝶3只,花蝴蝶4只;有6个小朋友,男生2人,女生4人;有5盆花,橙色的花2盆,紫色的花3盆。(2)我找到的分数是,白蝴蝶的只数占蝴蝶总只数的,我把蝴蝶的总只数看作一个整体(2)里面有()个,5个是,()个是。2.想一想。(1)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涂

5、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个。(2)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把这4份都涂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也就是()个。三、巩固练习。(1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71页1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涂一涂,并说一说涂色部分所代表的分数。2.课件出示教材71页最下面的情境图。说一说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1.独立完成,个别汇报。(1)(或);。(2)红色三角形占8个三角形的(或);黄色三角形占8个三角形的;蓝色三角形占8个三角形的。2.红蜻蜓占蜻蜓总数的,蓝蜻蜓占蜻蜓总数的;白兔占兔子总数的,灰兔占兔子总数的;红萝卜占萝卜总数的,白萝卜占萝卜总数的。 3.判断。(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

6、2)3个是。()(3)1。()四、全课总结。(4分钟)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7、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

8、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第2课时分一分(二)(2)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激趣引入。(6分钟)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从学习了分数以后,淘气和笑笑都特别喜欢用分数来表示数量,今天她们都说把家里铅笔数量的带到了学校,可是淘气的文具盒里有2支铅笔,笑笑的文具盒里却有3支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2.究竟同学们谁说得对呢,学习这节课的知识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1.自由发表意见。2.带着问题和好奇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和图中的阴影部分。二、探究新知。(20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教材71页情境图一。提出问题:有5只小鸭子,圈出其中的。2.组织

9、学生观察教材71页情境图二。提出问题:有5排小鸭子,圈出其中的,应该怎样圈呢?(1)组织学生思考:这里把什么看成了一个整体?(2)组织学生自主圈一圈,说一说:5排小鸭子的可以怎样圈?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上面的两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4.回顾课前问题:现在同学们能说一说为什么同样是带来了家里在铅笔数量的,淘气的文具盒里有2支铅笔,而笑笑的文具盒里却有3支铅笔了吧! 1.观察、思考后独立圈出,再与同桌交流。(把5只小鸭子看成一个整体,圈出5只小鸭子的是3只小鸭子)2.认真观察情境图,积极思考后汇报:(1)这里把5排小鸭子看成一个整体。(2)自主圈出后与同桌交流。(把5排小鸭子看成一个整体,圈出5

10、排小鸭子的是3排小鸭子,有12只)3.小组内交流后个别汇报。生1:5只小鸭子的是3只,5排小鸭子的是12只。生2:虽然同样是,但在不同的整体中,表示的数量不同。4.积极思考后汇报:生1:因为他们各自的铅笔总数不同。生2:虽然同样是,但在不同的整体中,表示的数量也不同。2.填一填。(1)读作(),六分之五写作()。(2)在中,()是分母,()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3.12个小朋友参加舞蹈表演,其中有4个男生,8个女生。(1)男生人数占全部小朋友的。(2)女生人数占全部小朋友的。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72页4题。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并说一

11、说圈起来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材72页5题。1.独立动手圈一圈,并和同桌交流圈起来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2.先结合图说一说分数的意义,再圈一圈。 4.圈一圈。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四、全课总结。(4分钟)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