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整体感知二.细微讲解三.历史启示司马迁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分为部分:第一部分讲赵盾其人及事迹【1-3】第二部分讲赵氏孤儿的故事【4-7】第三部分讲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事【8-11】三1.赵氏孤儿史记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列出结构提纲叔带托梦,昭示厄运(4)屠
2、岸作难,灭赵九族(4)公孙献身,程婴救孤(5)景公占卜,谋立赵孤(6)赵孤成人,程婴成仁(7)1.赵氏孤儿为什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生存或死亡,这不仅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高贵的忧郁”问题,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无法开释的情结。正是这种情结,一代代民族精英,在理想主义的指引下,追求着生存信念的完美,而正是这种执着的追求绵延着中华的国脉和邦本。支撑中华民族精神凝重的“生死”情结:危急时刻,为了家国天下,死者慷慨从容,生者自强不息、忍辱负重;赵氏孤儿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复兴的希望,更是一种信念不灭的传承,一句“春秋祠之,世世勿绝”的结语抒尽一代史学大师纵贯千古的良苦用心。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赵氏孤儿剧“即
3、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几千年来,无数被这种情结鼓舞的英雄们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与死的荣光,用理想主义的完美书写着他们的墓志铭。2.评价3.总结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效法程婴:为挽救北宋内政外交的困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毅然开政治改革先河;后继者王安石更是忍辱负重,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气概,再次进行变革。甚至在国家的大厦将倾之际,他们仍然试图挽狂澜于既倒。决意效法程婴故事的文天祥,道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4、千古绝唱。袁崇焕,史可法,谭嗣同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史记中心思想 赵武灵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赵都邯郸连年被兵,形势险恶。赵武灵王之前,赵在二、三等小国中山的侵扰面前,都往往无力还击。赵武灵王元年至胡服骑射前的19年间,赵国就被秦、魏攻伐战败6次,损兵折将,忍辱削地;同时三胡乘诸侯兼并特别是燕、赵全力御齐防秦的机会,连年发动军事掠夺,北边更无宁日。赵武灵王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打破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兵制,效法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轻骑远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相应的紧身胡服、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下令举国变胡服,习骑射。(1)推动了整个中原骑射的发展,标志我国由车战时代进入了“骑射”时代,在
5、中国军事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2)胡服骑射,大大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民族日趋融合。(3)赵武灵王的改革,在促进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改革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词类活用 1.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活:使动用法,使之活。5-last3 2.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哀:为动用法,为而哀。6-5 3.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7-4.近可以远可以 近,远 名词作状语 在远处在进处细微讲解 负: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背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倚仗卒:程婴卒与俱匿山中最终故:复故位原来的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所以略:王北略中山之地巡视攻城略地夺取二.一词多义三.重点实词释其適子而更求君舍弃赵盾骤谏屡次朔为晋将下军救郑率领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违背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使断绝,遗憾唯君图之希望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後如果不是赵盾卒,子朔嗣承袭爵位历史启示 学习了这课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2点:1.赵氏孤儿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懂得2.胡服骑射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改革/怎么改革/善于这些经验也给予后世一定的影响.取舍改革讲解人:肖国庆谢谢合作!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