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954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8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课件:(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备考锦囊 抢分必背 下 篇(三)考前必记的25个易错点 易错1 混淆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内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它和民主相对,强调的是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强调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受中央的统治。专制主义随着社会进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当今世界,不论是美国式的联邦制还是中国式的省制,都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类型一对历史概念区分不清易错2 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本质分不清项目分封制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联系国家实现大一统建立基础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官爵制度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

2、发展为割据势力各级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历史作用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很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易错3 不清楚唐朝中书省、元朝中书省与行中书省的区别(1)唐朝中书省是三省六部制中掌管政令草拟的机构,其职能是参与决策。(2)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今冀、晋、鲁、豫等地区)。(3)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易错4 不清楚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1)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格物致知”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

3、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2)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易错5 不能正确区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与行书(1)小篆,始于秦朝,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期。隶书的特点是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3)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

4、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4)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情感。(5)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行书的特点是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易错6 不能正确区分中国近代工业、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史中的“近代”(1)中国近代工业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2)中国近代史的“近代”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

5、段历史时期。它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始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后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中国近代化是指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它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和社会生活的文明化。中国近代化包括:经济领域,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机器生产,主要包括洋务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政治领域,争取实现政治民主化,主要包括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等;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主要包括新思想萌发、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

6、义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等。易错7 不能正确区分资产阶级三大派别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三者的差异是: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由此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制度,实现民主共和,由此发起了辛亥革命;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由此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易错8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本质认识不清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农业合作化运动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

7、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其特点是“一大二公”,它未改变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易错9 不能正确区分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罗马法、自然法等概念(1)习惯法: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过程中留下来的传统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的统称,具有不成文的特点。(2)成文法:公元前449年,罗马制定了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它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此后的罗马法律都是成文法。(3)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因其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而得名(亦称市民法)。(4)万民法:罗马帝国的法律,因其适用于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而得名。(5)罗马法:包括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

8、和实施的全部法律,民法大全的编定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在整体结构上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6)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理念(或立法原则),主要包括人类自然平等、公平公正至上等法律原则。易错10 对古今中外各国内阁的本质认识不清(1)明朝的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产物,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独立决策权,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它制约王权并对议会负责,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3)美国的内阁是为总统提供顾问的智囊团和秘书班子,没有最终决策权。(4)德意志帝国的内阁由宰相主持工作,宰相由皇帝任

9、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的,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5)南京临时政府以责任制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但是不久就被袁世凯破坏。易错11 不能正确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的实质类型二对历史事物定性不准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易错12 不能正确认识明清时期民主思想的性质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不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设置目的加强皇权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内容决策、审议、

10、执行立法、行政、司法分权部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实质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易错13 不能正确区分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的地位和本质(1)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外国资本,是相对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3)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

11、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4)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比重较大,本国资本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且畸形发展;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易错14 不能客观地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但它没有推翻整个封建制度,也没有结束近代

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易错15 混淆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世界地位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古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政治文明中的伟大成就。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它的经济文化的进步,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而罗马法则是构成古罗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代很多法律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易错16 不能准确理解代议制的内涵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

13、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首相掌握行政权;首相由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对议会负责,即立法权控制行政权。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实行三权分立,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是制衡关系。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即行政权控制立法权。易错17 对现代世界发展模式认识不足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

14、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生产的社会性。苏俄(联)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市场经济同公有制相结合。易错18 不能全面认识“冷战”“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

15、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信号的发出者:“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军事行动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开始的标志,但首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的丘吉尔。“冷战”的主要影响:美苏冷战,两极对峙。一方面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动荡,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易错19 错误地认为多极化格局已形成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就当今世界实际情况来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16、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易错20 混淆人民解放军的称谓中国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朱德、陈毅等率领起义军,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党中央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最

17、盛时期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类型三阶段特征把握不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9月,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易错21 混淆中美历史上的三个公报的主要内容中美关系史上的三个联合公报是构成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说明,两国关系仅是开

18、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实现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宣布建交时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入一个新阶段。1982年8月,双方就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签署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售台武器首先在性能和数量上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分步骤逐步减少,并经过一段时间最后解决。易错22 混淆不同时期殖民扩张的目的、手段和影响(1)早期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60年代,列强殖民侵略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以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财富为主要手段,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19、(2)中期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列强殖民侵略以抢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炮舰政策为主要手段,中期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后期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列强殖民侵略以寻求投资场所为主要目的,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后期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几乎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易错23 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逐渐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以后。英国代议制确立过程中,权力经历了三次转移:第一,立法权由国王

20、转移到议会,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第二,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标志是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三,政治权力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标志是1832年议会改革。易错24 不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探索过程马克思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设社会主义。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斯大林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具有严重的弊端,后来严重阻碍了

21、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改革没有取得成功。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易错25 不能正确把握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1)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以“冷战”为主要形式,以华约的建立为正式形成的标志,以苏联的解体为结束的标志。(2)多极化趋势出现:开始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表现为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3)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结束了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欧盟成立、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等都表明世界多极化在发展,但世界格局尚未定型。“一超多强”局面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暂时表现。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