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9445 上传时间:2025-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的探索大家知道,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经过低年级的学习训练,已经具有一定的习作基础和知识积累,和低年级学生习作要求不同的是,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体验,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真实情感的语言功能,培养目标在于以形成典型的表象技能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此阶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的作文训练形式是以情境观察作文为主,想象作文为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的训练方法。一、诵读探索积累途径,构筑语言基础诵读

2、课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诵读不仅仅可以增长见识,同时可以全方位的积累语言知识,获得语感经验。书本是目前中小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而语文课本所选文章,都是良文佳作,文质优美,是我们语言积累的最好来源,因此,我们在教授过程中,应当重视品词赏句,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说、多写,把语言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自然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1、多读、多背,丰富语言知识。在日常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字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语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境和作用。加强记忆是积累知识的最好方法,在记忆中积累大量名言警句、古今谚语,坚持不懈,博闻强记,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语言

3、知识。2、多看、多听,拓宽知识空间。积极创设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创设班级图书角及同学互换阅读材料等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的提供学生广阔的阅读空间,持之以恒,随着阅读知识面的不断扩大,语言积累也更加丰富。3、多写、多摘,领悟语言魅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摘录,指导学生制作成读书卡片,分门别类,把零碎、杂乱的信息,有序化、系统化。定期让学生把读书卡互相传阅,实现资源共享,在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陶冶美好情操。二、入境捕捉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感到习作困难,主要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针对与此,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培养观察

4、的兴趣和能力,捕捉独特的生活体验,在体验中感受生活,作文题材要符合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需要和动机,由此来组织习作材料。1、掌握规律、紧贴生活要掌握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小学生只有在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精神高度自由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富有灵性,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想法。因此,在每次习作前,我们可以以实物、音乐、表演、图画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激起儿童内心的感受和情致,从而形成表达的愿望。2、把握时代、关注社会小学生对身边的世界特别敏感和关注,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和憧憬,我们应该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的焦点、热点事件,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学生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途径很容易获

5、得相关信息,把这些作为写作素材更加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正可谓“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3、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学生都不会喜欢千篇一律的模板式习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倡学生自主命题,不拘形式,淡化文体,让学生自由的、灵活的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多样化表现形式,对于文章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要求开阔,思路可以自由表达,逐步发展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三、感悟领悟社会生活,顿生写作灵感1、营造学习氛围、提供感悟契机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魅力,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多媒体、音乐、图片、录像等)营造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景,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心

6、灵与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浓烈的气氛中有一些独特的感悟。2、学生自我感悟、获得精神享受平时在阅读教学当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景,使学生主动阅读、专注阅读,在阅读中逐渐融入作者的意境,使学生产生共鸣,品赏文章,感悟情理,获得经验。2、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感悟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告诉学生任何事情的发生均有前因后果,使学生从事件中受到启迪,产生顿悟,激发学生的思维,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人生道理,有了对生活的感悟,习作自然“有血有肉”。四、评价开放评改方式,扩大交流范围习作课程非常活跃,任何社会生活都给习作提供了丰富的鲜活资源,开放思路,自主习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构筑自己富有个性特点的习作框架,根据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评改。1、开放形式,全面提高习作能力在平时的习作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评自改、学生互评自改、学生互评互改、教师只评不该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把握不足,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对学生全部习作的重点、难点进行综合点评,集中评讲,久之,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综合习作能力。2、资源共享,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对于学生有价值的习作,我们可以互相传阅、出黑板报等实现互相学习,向报刊、杂志投稿,扩大交流范围,通过多种途径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