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堂导入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课堂导入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课堂导入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对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是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课堂导入 推进新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中苏建交 新中国政府公告 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背景: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2、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美国敌视新中国;亚非国家独立;国内:新中国成立;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方针政策 内容 作用“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
3、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成就: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新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后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包容性:它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平等性:
5、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处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是实现和平共处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新中
6、国的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推进新课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 推进新课 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席 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日内瓦国际会议: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19
7、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议题: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成果: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推进新课 万隆会议会场 推进新课 周恩来在会议上讲话 推进新课 自主学习 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召开: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内容:会上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8、方针的提出:面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围的误解和疑惧,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意义: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依据 方针 政策 成就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际环境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当堂达标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9、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C 当堂达标 2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 当堂达标 3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C 当堂达标 4“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