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914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68页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 9-2-1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 古代诗歌阅读第二节 古代诗歌考查方向一、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微镜头大讲堂微技巧大能量微镜头大讲堂探微知著,“着力点”与“考查点”结合微点 1 内容理解有误专题微评1.曲解词义(1 题)如:“昏鸦”指昏昏沉沉的乌鸦。“为赋新词”指为了写出新词新赋。中的“昏鸦”指的是黄昏归巢的乌鸦。“为赋新词”指为写一首新词。小题微练1.(2019四川省眉山市办学共同体联考)咏 史左 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

2、位卑的寒士。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履、登。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磾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

3、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召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错项分析】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分析:_答案“七叶”为七代之意。专题微评2忽略信息暗示(2 题)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清晨时分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描绘了西湖在雨水滋润下的湖面美景。从“归鸟”可知是黄昏时分而非清晨时

4、分。从“晴方好”说明是晴天,而非“雨水滋润下”。小题微练2(2019四川省宜宾市模拟考试)淮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注】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区境内。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古祠:古旧的祠堂。满川:满河。【错项分析】A本诗标题为“淮晚泊犊头”,整首诗歌就是围绕诗人夜晚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而展开。分析:_答案“整首诗歌就是围绕诗人夜晚泊船时的所见所感而展开”说法错误,这首诗题目为“淮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在船上过夜的情景。专题微评3景物特

5、点概括有误(3 题)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诗人放眼望去,江上的景色凄美动人,令人伤感。“树木丛生”四句描写了由盛转衰的秋景。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小题微练3(2019成都市第一次考试)村 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6、。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错项分析】C第三联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意境凄凉萧瑟。分析:_答案“意境凄凉萧瑟”分析错误,第三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经霜的棠梨叶随风飘落,红艳似火,在山野间分外耀眼;成片的荞麦花开如雪,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色彩艳丽,意境唯美。专题微评4断章取义,以偏概全(4 题)如:“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中“芰荷”是指荷花,可见此曲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夏季美丽的

7、景色。“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体现了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应该是秋天。“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小题微练4(2019西南名校联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南歌子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等,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吕

8、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驿路:有驿站的大道。重阳: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元:同“原”,原本。寒更:寒冷的夜晚,觉得更漏更长。江左:指东南地区。【错项分析】D过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分析:_答案“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错误,由前面“晓霜”“残菊”“重阳”“寒更”等词判断,时间不应是“春夜”,而是“秋夜”,诗中表现的应是深秋时节。1(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

9、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澈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D颈联第一句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

10、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解析 A 项,“萧瑟凄凉”与诗歌首联第一句意境不符,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但开始的景物却是明亮的。答案 A【译文】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的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赏析】黄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三十五岁

11、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诗人。黄仲则一生贫病交迫,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了生计,二十岁开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岁时病死在山西运城。黄仲则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七言律诗客中闻雁,就是黄仲则在漂泊途中所写,在他乡听到大雁的叫声,而感叹自己的身世。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物华,自然景物。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开始的景物却是明亮的。只是这明亮马上转为萧瑟的寂寞。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古人在远游思念家乡的时候,往往会登高望远。而大

12、雁秋天南飞,也往往勾起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独自登上高楼,看不到天边的路,凄然无语。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想起远方的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和,相伴。杵,捣衣声。绝漠,边远沙漠之地。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开始制作冬天的衣服。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发白的头发。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黄仲则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的诗歌,也大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

13、客中闻雁虽然是诗人黄仲则年少时写的作品,但是却没有少年意气风发的气度,而是充满老气横秋的惆怅。微点 2 写作技法有误专题微评1.错判手法(1 题)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别离的不舍。不是拟人,是比喻。小题微练1.(2019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第一次模拟)送路六侍御入朝杜 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注】路六侍御:杜甫友人,生平详不可考。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童稚:儿童,小孩。四十:一作“

14、三十”。后会:后相会。忽漫:忽而,偶然。别筵:饯别的筵席。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一作“不忿”。生憎:犹言偏憎、最憎的意思。于:一作“如”。剑南:剑南道,唐朝置,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无赖:无聊。谓情绪因无依托而烦闷。触忤:冒犯。【错项分析】D作者描绘桃花红似锦,柳絮白于棉,诗人用正衬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分析:_答案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专题微评2.混淆典故(2 题)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重新复职。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

15、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认为判得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小题微练2.(2019广州市天河区综合测试)喜迁莺晋师胜淝上南宋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注】上: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李纲,

16、宋高宗时曾任宰相。限:阻隔,界限。逾:越过。人谋克敌:人的谋略可以克敌制胜。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阿坚:指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南牧:南侵。倏忽:转眼之间,突然。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处画:处理筹划。颐指:指下巴的动向示意,进行指挥。这里形容谢安指挥若定。八千戈甲:指谢玄率领八千精兵渡淝水作战,大破秦军。蛇豕:毒蛇和野猪。比如凶残的敌人。鞭弭:挥鞭驾车前行。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风靡:望风披靡。鸣鹤:即风声鹤唳之意。苻坚败退,见八公山上草木,以为是晋军,听到风声鹤叫也以为是晋军追来。祚:皇帝,国统。烝民:众多的百姓。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猃狁

17、的诗篇。【错项分析】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分析:_答案“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错误,选项对典故的解读有误。从词中来看,“夜闻数声鸣鹤”说的是“风声鹤唳”的典故,意为前秦军队溃败,非常惊慌,听到鹤鸣都以为是晋师追过来了。专题微评3概念颠倒(3 题)如:“日月之行”四句实写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磅礴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句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不是实写是虚写;不是由远及近,而是由近及远。小题微练3(2019宁夏青铜峡市第二次考试)野泊对月有感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

18、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勺柄。阑干:横斜的样子。角声:军中的乐器声,用以指挥军队进退。行朝:迁移不定的朝廷。【错项分析】C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分析:_答案 颔联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专题微评4.语言风格把握有误(4 题)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语言华丽,对仗工整,是山水游记中的佳作。本诗语言风格娴雅清警,而不是华丽。小题微练4

19、.(2019西安市第一次考试)山亭柳赠歌者晏 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西秦:今陕西一带。古属秦国。赌:这里是依仗某种技艺取胜之意。博艺:指歌舞才能全面。花柳:指歌楼妓馆。斗:比赛,争胜。尖新:新颖,独出心裁。念奴:唐代天宝年间著名歌女。高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响入云霄。列子汤问说古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遏,止。蜀锦:出自蜀地的名贵丝织品。缠头:演出完毕客

20、人赠予歌女的锦帛。负:辜负。咸京:指作者被外放的秦地一带。冷炙:残菜剩饭。漫:枉,徒然。销魂:伤心,神伤。采:选择,接纳。阳春:即阳春曲,战国时楚国的高雅歌曲。【错项分析】D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分析:_答案“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表述有误,这首词在晏殊词中是别具一格的。从思想内容看,它一反以往流连酒歌的生活、相思离别的闲愁、风花雪月的吟咏,而是反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作品的风格来说,也一反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而变得激越悲凉。1(2019渭南市

21、质检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 1168 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缬:有花纹的纺织品。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如何大,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

22、的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解析 D 项,“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一为远观一为近观,发生了变化。故选 D。答案 D【译文】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赏析】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 1168 年(宋孝宗乾道四

23、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嫉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

24、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粼粼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下阕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观念的限制

25、,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映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微点 3 情感主旨有误专题微评1.肆意拔高或贬低(1 题)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对

26、世事人生失去信心”在诗中没有表现出来。“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看不到收复失地的沉痛悲愤和不甘。小题微练1.(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二次调研考试)如梦令秦 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注】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此词当作于词人坐党籍屡遭贬谪的晚年。遥夜:长夜。驿亭:古时候设在官道旁,方便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中途休息换马的馆舍。梦破:睡梦被惊醒。窥:在隐僻处偷看。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侵被:透进被窝。无寐:睡不着。马嘶:马叫。【错项分析】C“门外马嘶人起”,结得余意不尽。一夜的清净冷寂,到此方显示出暖意和生气。

27、这意味着词人即将踏上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旅程。分析:_答案“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理解有误,应为“踏上艰辛旅程,旅途的前景将是十分悲苦了无生趣、渺茫而又无望的”。专题微评2无中生有(2 题)如:“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抒发了作者晚年报国无路的痛苦和无人可诉的内心孤独和压抑。此处不能表现“无人可诉的内心孤独和压抑”。小题微练2(2019湖南省长沙市第二次考试)初到黄州苏 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注】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

28、香”的口腹之美。郭:外城。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予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错项分析】B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分析:_答案“是夸张愤怼之语”错误,苏轼贬谪黄州,所领官衔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且不得签书公事,形同流放之罪人。故诗人以逐客自命,乃是自我宽

29、慰,略带牢骚,并非夸张愤怼之语。1(2019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 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

30、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解析 B 项,“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答案 B【译文】一场雨后浮萍都聚集在一起,池塘里蛙声一片。海棠已经落尽像梦一样无影无踪,梅子已熟可以吃了。很悠闲地拄着拐杖挑着菜,庭院里不见佳人荡秋千。只有殷勤的芍药花,还独自开放在春天的后面。【赏析】这首诗写雨晴后散步所见之景。一、二句写雨晴。“雨过浮萍合”,说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细雨,就不致把浮萍冲散;也说明是初晴,否则,浮萍早合,就不会引起作者的注意了。“过”“合”二字,恰切地写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后青蛙叫得特欢,“蛙声满四邻”的“满”字,是传神之笔。

31、三、四句写春光已失,经过大雨的摧残,海棠花已落尽。苏轼在定惠院海棠诗中就说过,海棠虽美,但转瞬就凋谢了:“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海棠真一梦”,就是写海棠花已“纷纷”落尽,像梦一样难寻其踪影。但其实不止“海棠真一梦”,苏轼在黄州不止一次地感叹“人间如梦”,他的经历就是一场噩梦。因此,用梦来形容海棠的凋谢,浸透了他这时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于夏初,“梅子欲尝新”,也说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五、六句写自己的孤独。“拄杖闲挑菜”活画出了他那闲得无聊的神情。“秋千不见人”他在蝶恋花中写过:“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佳人笑声渐失已令人烦恼,何况雨后

32、秋千,根本不见佳人。最后两句以牡丹花(木芍药)在春末的独自开放,反衬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药”,赞牡丹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独自殿余春”,指花已尽。在后面称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后的花,余春即残春,独自为残春之“殿”,五字三层,层层充满了“迟暮”之感。微技巧大能量防微虑远,“得分点”与“失分点”对应 大胆筛除法,解古诗选择题【例】(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精卫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33、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正确答案】A(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 唐诗,完成问题。译文: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紫去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言辞。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注】省:记,忆。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霜栽:指野菊。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反思总结: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