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古诗品韵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 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赏析】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尾联诗人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
2、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思考】诗歌的主旨在哪一联?请简要分析。【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堂互动文本探究 细剖深析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点拨】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语言,并且把她和民族尊严联系起来。不会说本民族语言是富于民族感情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而会说本民族语言却不说本民族语言,反而去说别人的语言,甚至是入侵者的语言,那么任何正直的人都会认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反面来看,历来民族沙文主义政权又总是千方百计通过种种高压手段试图消灭被压迫民族的语言,以此磨灭他们的民族意识
3、,从而达到同化被压迫民族的目的。2.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点拨】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上表现最为明显。一种情况是相同的事物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词语,这只能从民族文化角度来解释;另一种情况是不同语言中似乎相同的词语实际意义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这也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意识来解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表现得也很明显。比如西风吹来,给亚洲东部地区带来的是花木凋零和冬天的肃杀,而在西欧国家,恰恰是西风唤醒了昏睡的冬天,迎来明媚的春光。3.举例说明数的观念也具有文化含义。【点拨】数的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但各民族对数的理解并不一样,这跟民族文化心理和生活
4、习惯有关。比如汉族人偏爱“四”,赠送礼物最好是四样,图个四平八稳。汉语中用数字组成的词非常多,所以“数”丰富了语言。在数字运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民族心理,如汉族人给人送礼送四样,而日本人忌讳“四”,所以送礼往往用单数。西洋人忌讳“十三”,认为这个数不吉利,以至门牌号、房间号都避免“十三”,而汉族人却不在乎。4.举例说明习语是如何承载文化特色的。【点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文约旨博、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
5、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由于习语受文化制约,所以像“burn ones boat”和“破釜沉舟”这样基本等价的习语并不是很多见的,英汉的习语一般是半对应或不对应的,有很多习语是根本无法翻译的。所以巧合毕竟只能是“巧合”。5.举例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点拨】从汉字就可以看出古代生产方式的延革。甲骨文中的许多字形都表现了商代的狩猎活动。比如“逐”的字形像一头野猪在前面奔跑,一个人在后面追赶。“射”的字形像张弓搭箭的形状。从“家”这个字形还可以推测出养猪在商代的家庭中已经很普遍,而且似乎当时人们的观念是“有了猪才算有家
6、”。再如汉字也反映了古代风俗制度的变化。在远古时代祭祀是最重要的一种政治活动,其方式糅合了后世的歌、舞、画、神话、咒语等,在当时既是礼仪巫术,又是原始歌舞,到后世才分化为“礼”和“乐”。又如汉字还反映了古代审美意识的发展。甲骨学研究表明,“美”是象形字,像头戴着羽毛装饰的人翩翩起舞的样子,说明古人最早的审美意识应该源自于舞蹈。类似的字还有“喜”和“乐”:“喜”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鼓放在架子上,“乐(樂)”甲骨文字形像是琴放在木架上,这些都表明先人是听到鼓声和音乐后才“喜”和“乐”的。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如此。对联写作的手法有很多种,请举
7、例说明。【各抒己见】可以用比喻法。比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一副对仗工整、形象鲜明的对联。探究争鸣 它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夸夸其谈的人,生动而贴切。这样的比喻手法,就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显示这种事物的性质,启发人们去思考。或者是把一些较为抽象的名词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去感染人。可以采用问答的方法。由于对联有着排偶特点,上下两联之间互为相关,采取一唱一和的“问答法”,较为方便。运用这一手法,要求联词结构严密,呼应自然,从一呼一应中阐明主题思想。它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具体形象去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用“答”对“问
8、”,就更便于引起朋友的注意和思索,从而达到深刻显示事物本质的目的。也可以用对比法。事物的好与坏,是事物矛盾的两个对立面,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使人们取得正确的认识,或加深人们的认识,就要突出事物之间的矛盾所在。这样,就最好运用“对比法”。运用“对比法”来写对联,亦算常见。例如郭沫若少年时戏对“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登月宫必定有我”。这个“对比法”,形象鲜明,词意概括。文脉图示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精神从语言看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看语言习题解答 一、1.英译汉:“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red flag(让人生气的东西)”“white rage(震怒)”“white
9、lie(善意的谎言)”“white night(不眠之夜)”“yellow journalism(耸人听闻的报道)”“yellow dog(可鄙的人)”“a green hand(新手)”“a green man(新水手)”“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black dog(忧郁、不开心的人)”“black letter day(倒霉的一天)”“black smith(铁匠)”“black sheep(害群之马,败家子)”“black leg(骗子)”。Mr.White is a very white man.怀特先生是一位非常忠实可靠的人。“white(忠实可靠)”He wa
10、s looki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他那天脸色看起来相当不好。“green(病危)”He was been feeling blue today.他近来感到闷闷不乐。“blue(沮丧或悲伤)”When I saw him,he was in a brown mood.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显得心事重重。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我希望他早点振作起来。“in the pink(是一个词组,是一个幽默语,意思是:身体很棒)”2.汉译英:“红白喜事(wedding and funeral)”“黄袍加身(be accl
11、aimed emperor)”“黄毛丫头(a green hand)”“白做(get small thanks for something)”“黑白不分(confound right and wrong)”“白手起家(start from scratch,build up from nothing)”“真相大白(come out in the wash)”“开门红(to begin well,to make a good start)”“红光满面(to be healthy and energetic)”“红娘(matchmaker)”“红眼(greeneyed)”“铁 青 着 脸(black
12、intheface)”“苍 天(empyrean)”“青 史 留 名(stampones name on the page of history)”“黑色幽默(black humor)”“青 出 于 蓝 而 胜 于 蓝(surpassonesmasterorteacherinlearning)”“黑帮(sinister gang)”。二、以“九”为例。在我国,人们之所以把“九”看成是自己心目中的“天数”和最富有神奇色彩的数字,是因为“九”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在我国可以说历时最久,涉及面也最广。“九”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起初是龙形(或蛇形)图腾化的文字,继而演化出“神”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
13、了表示自己神圣的权力为天赐神赋,便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如天分九层,极言其高,天子祭天一年九次。更有趣的是连皇宫建筑都与“九”有关。例如,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门上饰有九路钉(即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排)。汉语词汇中也常用“九”来形容帝王将相的称谓,如“九五之尊”,称官位仅次于皇帝的王爷为“九千岁”等。此外“九”还虚指多数。红楼梦第九回中用“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来比喻贾氏家族族大人多,龙蛇混杂,好坏不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文娱、体育等词汇中,数字“九”也比比皆是。比如歌曲中有“九曲黄河”,乐器中有“九音锣”,体育活动中有“九柱戏”,兵器中有“九节鞭”,地名中有“九寨沟、九
14、华山、九江、九龙”等。(其他数字的解说略。)三、汉文化中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象征,非牛莫属;而在俄罗斯文化中,马才是任劳任怨的典范;在阿拉伯文化中,坚韧、忠诚和力量的象征则首推骆驼。再以“狮”和“虎”为例。对英国人和大部分西方人来说,狮子在西方是“百兽之王(king of the animals)”,从“regal as a lion(狮子般庄严)”,“majestic as a lion(狮子般雄伟)”等词语可以看出,狮子享有很高的声誉。12世纪后期英王理查一世因勇武大胆而被誉为“lionhearted Richard(狮心理查)”。雪莱在他的诗中也以勇武的狮子比喻英国人民:“Rise,l
15、ike lions after slumber(快像狮子般从梦中醒来)”。难怪英国人会选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兽之王”则非虎莫属,从“虎踞龙盘”等成语到“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熟语均可看出,在中国人眼里,虎才是“王者、威猛、力量”的象征。汉语中常用“虎”来形容威猛勇武和雄心胆量,诸如“英雄虎胆、虎背熊腰、生龙活虎”。古时称勇士为“虎赍”,称勇将为“虎将”,称将军在战场的营帐为“虎帐”等等。当然,汉语中的“虎”也有贬义的地方,虎凶猛残忍、冷酷无情,故有“拦路虎、狐假虎威、苛政猛于虎”等。由于汉英文化中狮虎喻体的不对等,使得同一个喻义需要不同的喻体。如汉语说“虎头蛇
16、尾”,英语说“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来若雄狮,去若羔羊)”;汉语说“拦路虎”,英语说“lion in the way”;汉语说“老虎屁股摸不得”,英语说“Dont touch the lion”。考点对接细剖真题 考点阐释 不同语言之间既有一些相似之处,也会有很多差异,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特别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本节内容没有直接与之相对应的高考考点,但有一些题目在内容上间接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方面的语言材料尤为突出。真题回放(2011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
17、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例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
18、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事件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
19、再生和更新。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惟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
20、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中。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箭,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B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
21、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解析】“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C.“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错,原文的表述是“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是不可逆时间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D.“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错,文中无此信息。【答案】AB2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解析】“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错。文中的表述是“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23、【答案】B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解析】“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即钟表的旋转是线性模式,错,原文是“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
24、貌”,即既具有循环模式,又具有线性模式。【答案】D素材档案运用示范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被查,或收回奥巴马奖牌 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期限已于1月31日截止,但日前却有消息称,该奖所属的评审委员会因为未遵循诺贝尔博士的创办初衷,将面临瑞典当局的调查;若经证实,将有可能取消过去3年的授奖,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奖牌可能会被收回。斯德哥尔摩省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律师威曼表示,过去一再收到挪威和平研究者赫弗梅尔的投诉,指控诺贝尔基金会未遵循诺贝尔遗嘱,将奖项颁给“和平拥护者”。赫弗梅尔还质疑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得奖资格。自奥巴马获得和平奖以后,仍然继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轰炸利比亚和索马里,还把军队派到乌干
25、达等。赫弗梅尔说:“诺贝尔和平奖要颁给和平的捍卫者,有谁看到奥巴马做出努力,去真正裁军或废除武力吗?”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现象与本质”“曲解”“事实与真相”“名不副实”等有关话题作文的写作中。【类文示例】“口蜜”是假相,“腹剑”才是本质。聊斋中的恶妖往往都是长着“桃花面”的。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汝须从行为的果实去认识人。”是的,言行都有假相的一面,但结果却是真的。由于现象的错综复杂性,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不断反复、深化的复杂过程。我们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时间。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诗与歌词 陈鹏举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
26、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其实被我们景仰的唐诗宋词,在当时是无所谓推崇的。因为大家都会写。经历了千年,唐诗里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唐诗的创作盛况。美文欣赏那么多唐诗的存在,显然不是也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的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唐诗中譬如长干行、渭城曲等所谓乐府,更是直接点明是歌词了。王之涣和王维、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的是他们写的著名的诗的歌唱。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歌唱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话应该不是王之涣的气话,这话是说到了
27、当时的实情,也就是诗是用来唱的。诗写出来如果没人唱,再写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在当时就被广泛传唱,还说明我们读到和佩服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李白的诗,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如果是这样,唐诗和现在的流行歌词,没什么大的区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所以在当时杜诗的名声不是很大,或者说更多可能是在文本阅读和歌词的学术争论中被提到。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
28、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是要用心去歌唱的。所谓可歌可泣,其中的歌和泣,其实都是心的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的生活。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等等。这些内容在唐诗里,都写遍了。欣喜的是,在至今的三十年间,这些内容也被今天的人们写遍了。而且写得那么好、那么动人心肠,可歌可泣。举几个例子。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和平实。静夜思把月亮比作了故乡,让所有的游子时时沐浴在故乡的光辉里。乡恋呢?也感觉到了故乡的无时不在。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
29、思念,都是当代的一等诗篇。前者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后者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孟郊对母亲的记忆,其实也是烛光。他是想到了母亲为自己缝衣的情景,感觉到自己是个游子。烛光里的妈妈直接提到了烛光,让烛光照亮了天下所有的母爱。思念是乔羽写的词,词中的那个美好的比喻,“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是具有无限的思念意义的,这和李商隐的无题意象,显然是千年一脉。还有北京奥运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大家都有阔大的心胸,王勃更多是出自想象。我和你是出自真诚。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30、时空可以变化,时代的心境,诗人的心境,甚至是听歌的人的心境,也是变化着的。甚至现在的歌唱和唐诗,还有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从诗经到唐诗,同样是文言文,已经有了太多的变化,何况现在的歌词,已经是白话文有了。时空和行文的规则都变化了,但是两者歌唱的内容还是一样的,人的情性无从变化,由此人心的歌唱也就无从变化。无从变化的人心的歌唱,非常美好地歌唱了历来的时代。譬如诗经时代,唐诗时代,宋词时代。有了白话文,也就有了新中国建立前后的两个时代。诗经、唐诗、宋词,不能混淆。就是不到一百年的白话文,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是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
31、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这里是否有个时间和距离的审美问题呢?应该是的。还是唐三彩的例子。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所以不说唐诗,就是“轻轻的我走了”这样的句子,也感动我们到今天。时间和距离,也就是时空和历史。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赏评】作者思接千载,情随意迁,视角独到,将“诗与歌词”结合起来,指出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的方式”,歌唱的内容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的生活”。文中收集了大量诗词和现代歌词,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有了说服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