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834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5页
2018届高三历史(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一 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2-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 世纪50 年代 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期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迅速发展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过渡,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对峙中共同发展 资本主义经过运行机制调整,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超多强”是当今世

2、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趋势 -3-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总趋势是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共存、竞争与调整,世界向着区域化、多极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4-阶段特征 知识概览-5-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界 1.政治: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美苏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西欧衰落。(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

3、国富尔顿发表反苏、反共演说。-6-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3)表现 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美国推动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4)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7-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5)影响 双方剑拔弩张,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8

4、-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经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特征: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影响: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9-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3.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

5、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2)现代主义文学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影响: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10-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3)现代主义美术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艺术家的创新。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表现复杂的心理特征。(4)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5)电视:第二次

6、世界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电视艺术被称为“第八艺术”。-11-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的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的特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两大阵营的对抗。(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美苏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12-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美国的对外政策(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2)对中国:战后初期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封锁孤立。(3)对西欧:战后初期控制西欧;

7、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和西欧逐渐走向政治同盟关系。(4)对日本:战后初期独占和扶持日本,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谋求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13-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1(2017课标全国,34)右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命题分析:能力:本题以图片材料作为命题载体,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4-知识点一 知识点

8、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找题眼:“又是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核选项,辨正误:由题干“苏联时期”可确定时间范围,由此可排除A项。由“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无法确定“实现”工业化,B项排除。遏制政策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冷战中遏制苏联,但漫画的内容突出了“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即苏联的经济建设逐渐恢复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害,故C项错误。答案:D-15-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对点演练1(1)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

9、指引下进行的”。照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 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 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 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遏制共产主义”可知,美苏冷战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有密切关系,故答案为D项。A项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不能全面概括冷战的原因,可排除。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美苏实力相当是美苏对峙的前提,不是冷战的原因,排除C项。-16-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2)(2017北京文综,22)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

10、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C-17-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从图片看,欧洲人在骑自行车,美国纳税人在一边喊加油,结合“上道”和“1949年”,可知欧洲被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所以处应填写马歇尔计划,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1949年这一时间信息,排除。-18-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3)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实施了“第四点计划”(也称“技术援助落后地区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但该计划在拉丁美洲的实施效果不佳。这反映出()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美国

11、重视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发展 C.拉丁美洲各国经济的独立性增强 D.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势力超过美国 C解析:美国实行“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但是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实现了独立,在经济上独立性增强,因此“第四点计划”在拉丁美洲的实施效果不佳,C项符合题意。-19-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 1.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 原因:两极格局下维护欧洲安全的需要;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过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罗马条约欧洲共同体。作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

12、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加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20-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2)日本的崛起 原因: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重视科技和教育;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计划。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开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1-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原因: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经济的迫切任务;美苏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它们不愿意卷入

13、美苏之间的斗争。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影响:形成了一支新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两极世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4)中国的振兴: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2-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2.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开拓和苏联的经济改革(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福利国家”的建立:缩小了贫富差

14、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23-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概况 过程 内容 评价 赫鲁晓夫改革 农业:以农业为突破口,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勃列日涅夫改革 以工业改革为重点,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 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

15、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 -24-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3.文化(1)科技: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电视:电视节目从直播发展到实况录像转播,从多路传播发展到卫星传播。-25-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4.思想因素:

16、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5.地域因素:欧洲国家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为欧洲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26-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例题2(2015课标全国,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命题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知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27-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解题思路:提取关

17、键信息:“世界银行”。联所学,辨正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或帮助是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而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正是西方殖民体系最终走向崩溃的时期,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所以C项符合题目要求。A项不符合史实;B项关税变化与世界银行的贷款数无关,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是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可直接排除D项。答案:C-28-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对点演练2(1)康拉德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初步

18、走向联合的动因之一是()A.联合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冷战 B.在两极格局中寻求欧洲的生存和发展 C.加强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 D.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欧洲没有政治上的一致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可排除A、C两项。欧洲走向联合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表现之一,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故排除D项。因此,选B项。(2)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有利于()A.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奠定西欧联合的基础-2

19、9-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 D解析:材料中日耳曼和高卢分别指德国和法国,普法战争形成了法德的世仇,法德矛盾的化解成为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30-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知识点三(3)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欧共体12国在1

20、987年继续深化内部的经济合作,这为1993年欧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在1958年就已经启动,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欧洲的政治合作,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建立共同的欧洲货币体系,故D项错误。-31-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世界 考点重组 1.政治: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 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和平与动荡并存 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21、,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32-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军事可与美国抗衡;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33-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经济(1)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国家用经济管理方法取代行政命令,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评价: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4-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

22、一货币欧元问世。其成立提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由美、加、墨组成;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增强了各自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35-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原因:科技发展(物质基础和推动力);交通运输条件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技术手段);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推动者);两极格局结束(消除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有利条件)。表现:国际贸易增加,世界

23、市场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实质: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评价:能够有效利用世界各地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加大,世界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加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36-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 含义: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原则: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

24、则。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有利于成员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5)“新经济”的出现: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37-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文化: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影响: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的交流、传统产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38

25、-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欧洲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加强经济联系的需要。4.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第三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这些都是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因素。5.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6.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合作程度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

26、的失败,中国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9-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我们常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了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消极作用(1)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等原因,处于劣势

27、和被动地位。(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40-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二、从全球史观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1.联系(1)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必经过程。与分散孤立的各国经济相比,组成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不仅在实际上已在全球经济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上实现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也更有可能和更容易通过联合或合并的方式向经济全球化过渡。(2)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适应的。(3)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

28、化是相互促进的。从某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只不过是范围大小的不同而已。经济区域集团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过程,又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直至形成全球经济集团的基础。-41-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2.区别(1)国家主权在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不一样。经济区域集团是以主权国家为核心,还渗入了政治因素。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不同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是一种超国家主权的概念。因此,经济全球化要求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2)经济区域集团化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全球化过程背道而驰,经济区域集团化经

29、济组织的某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动力不一样。经济全球化主要由企业带动,是从下到上的一种微观经济行为。经济区域集团化主要由政府出面推动,是一种以政府参与制定双边或多边协定,经济主体在协定框架内活动的向心运动。-42-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材料一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也认为,“即使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即希腊和罗马精神以及基督教精神”。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只有“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才能)结束

30、(两国之间)战争的恶性循环”。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解读技巧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德法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2.欧洲走向联合的方式:德法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从经济合作开始,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43-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材料二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展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

31、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安南我们:联合国人民 解读技巧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借此引进外资,发展经济,同时增加了金融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44-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技巧运用 材料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

32、、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45-史论归纳 史观拓展 材料学法 根据材料,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个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主体:“全球化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个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推动力:“全球化3.0”阶段的推动力是网络的普及和软件的创新,而前两个阶段的推动力是劳动力和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