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简单是因为很少人会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复杂是因为很多人的确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人为什么而活?或许思想家罗素的思考能给我们一点启示。感知文本创作心语在今日的知识界中,不幸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找不到独立运用自己的才能的机会,而只得受雇于由庸人、外行把持的富有公司,被迫制作那些荒诞无聊的东西。 罗素幸福之路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
2、舛,但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 “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创作背景爱因斯坦曾说:读罗素的书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我佩服罗素能把深刻的哲理讲得那么简单,而且又不失风趣,他知道的东西之多让人怀疑那是不是一个人能知的,而最最让人惊奇的是他的作品中折射出的人性和理性之光。罗素才学非凡,同时是伟大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以及社会评论家,严格说来,作为数学逻辑学家的罗素
3、比作为哲学家的罗素要重要得多。罗素活到90多岁还有清楚的头脑和不老的热情。有个故事说,罗素在80多岁时说他的已经90多岁的老师怀特海“真是老糊涂了”,而怀特海反过来说罗素“还是不成熟”。罗素的老师怀特海,也是个天才,他非常年轻就成了剑桥的教授。他很快就看出罗素是个天才,罗素在剑桥上大学时,怀特海来上课,对罗素说:“你不用学了,你都会了”。不久后他们由师生变成合作者,共同写作了划时代的著作数学原理。知识链接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前500),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自己的学派,提出“万物皆数”,从而开创了一个数学的伟大时期。他不仅用全新的方法探究了数的性质,并发现了重要的定理毕
4、达哥拉斯定理。毕达哥拉斯经过论证揭示了2的平方根的不可通约性,并发现了无理数。这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一飞跃首先应归功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强调数学的对象是抽象的思维,和实际的事物有所区别,因此使数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透析文本文题指津罗素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大、著述最丰的思想家之一。文中他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文本品读我为什么活着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
5、绝望的边缘。1第一部分:作者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人生追求,阐述自己活着的三点理由。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2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段意: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3这
6、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段意:作者追求三方面的知识,即:人的心灵,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段意: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第二部分: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4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这就是我的
7、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1这句话使用了比喻修辞。这种修辞特点生动形象,创设的情景是我像茫茫大海上一只浮萍被狂风吹来吹去。2这句话表明了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的安慰和力量,爱情能使人摆脱孤寂,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体验。3写作者寻求知识的三个原因,这里“人的心灵”代指有关人类的一切,“星星为什么会发光”代指自然科学,“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代指社会科学。4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阐述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简明扼要地总结。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创作思路 爱情带来狂喜渴望爱情 爱情摆脱孤独 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我 为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什 (追求)知识 知道
8、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崇高而博大的胸怀么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而活 饥饿中的孩子着 (同情)苦难 被压迫被折磨着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字词锦囊1语音积累肆意(s) 飓风(j) 濒临(bn) 俯瞰(kn)2词语积累 chn 颤抖 ho 号召颤 号 zhn 颤栗 ho 呼号探究文本重点品读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运用条理清晰的结构方式,具体阐述了自己活着的三点理由: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通过感情真挚而充满理性的语言,呈现给读者一篇体现气其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的生活宣言书。2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入了美好的理想境界,那么对人类苦难不
9、可遏制的同情则把罗素带回尘世,带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怎么样?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的嘲讽。3支配着罗素一生的三种追求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宿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三种激情是始终围绕着对人类的关爱这一中心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是为全人类真善美而活着的崇高的人格。 难点突破1“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
10、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罗素生平,说说“我也深受其害”的具体所指,理解罗素将同情心作为人生追求的内涵。作者曾两次被监禁:一次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另一次是在1961年他89岁时,因反战静坐示威,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罗素直接参与救弱扶困,拯救人类灾难。他深知自己身单力弱,人微言轻,但还是与那些制造人类不幸的肇事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且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执志不渝。2我为什么而活着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为什么而活着”这样一个问题,既
11、简单又复杂,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地思想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地苦难。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艺术鉴赏这篇随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周密;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尤其是本文的语言,凝练生动,洒脱自然,优美流畅,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言及爱情之于摆脱孤寂的意义时,用“世界的边缘”、“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12、”来表述自己所追寻的美好的爱情境界。全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探究创新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他不是说自己很失败,很痛苦吗?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他需要爱,他热爱知识,他要努力帮助苦难中的人们。所以,他觉得“人是值得活的”,而且,“还乐意再活一次”。类文品析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苦命的丹麦王子说过:既有肉身,就注定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千般惊扰。现代人最烦的一件事,莫过于办手续;办手续最烦的一面莫过于填表格。表格愈大
13、愈好填,但要整理和收存,却愈小愈方便。表格是机关发的,当然力求其小,于是申请人得在四根牙签就塞满了的细长格子里,填下自己的地址。许多人的地址都是节外生枝,街外有巷,巷中有弄,门牌还有几号之几,不知怎么填得进去。这时填表人真希望自己是神,能把须弥纳入芥子,或者只要在格中填上两个字:“天堂”。一张表填完,又来一张,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各条说明,必须皱眉细阅。至于照片、印章,以及各种证件的号码,更是缺一不可。于是半条命已去了,剩下的半条勉强可以用来回信和开会,假如你找得到相关的来信,受得了邻座的烟熏。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父亲年逾九十,右眼失明,左眼不清。他原是最外倾好动的人,喜
14、欢与乡亲契阔谈宴,现在却坐困在半昧不明的寂寞世界里,出不得门,只能追忆冥隔了二十七年的亡妻,怀念分散在外地的子媳和孙女。岳母也已过了八十,她原是我的姨母,家母亡故以来,她便迁来同住,主持失去了主妇之家的琐务,对我的殷殷照拂,情如半母,使我常常感念天无绝人之路,我失去了母亲,神却再补我一个。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世界上大概很少全职的丈夫,男人忙于外务,做这件事不过是兼差。女人做妻子,往往却是专职。我觉得自己做丈夫比做爸爸要称职一点,原因正是有个好太太。做母亲的既然那么能干而又负责,做父亲的也就乐得“垂拱而治”了。所以我家实行的是总理制,我只是合照上那位俨然的元首。四个女儿天各一方,负责通信、
15、打电话的是母亲,做父亲的总是在忙别的事情,只在心底默默怀念着她们。一条命,用来做朋友。中国的“旧男人”做丈夫虽然只是兼职,但是做起朋友来却是专任。妻子如果成全丈夫,让他仗义疏财,去做一个漂亮的朋友,“江湖人称小孟尝”,便能赢得贤名。这种有友无妻的作风,“新男人”当然不取。不过新男人也不能遗世独立,不交朋友。要表现得“够朋友”,就得有闲、有钱,才能近悦远来。穷忙的人怎敢放手去交游?我不算太穷,却穷于时间,在“够朋友”上面只敢维持低姿态,大半仅是应战。一条命,用来读书。世界上的书太多了,古人的书尚未读通三卷两帙,今人的书又汹涌而来,将人淹没。谁要是能把朋友题赠的大著通通读完,在斯文圈里就称得上是圣
16、人了。有人读书,是纵情任性地乱读,只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能成为名士。有人呢是苦心孤诣地精读,只读名门正派的书,立志成为通儒。我呢,论狂放不敢做名士,论修养不够做通儒,有点不上不下。要是我不写作,就可以规规矩矩地治学;或者不教书,就可以痛痛快快地读书。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台湾的作家极少是专业,大半另有正职。我的正职是教书,幸而所教与所写颇有相通之处,不至于互相排斥。以前在台湾,我日间教英文,夜间写中文,颇能并行不悖。后来在香港,我日间教三十年代文学,夜间写八十年代文学,也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艺术是需要全神投入的活动,没有一位兼职然而认真的艺术家不把艺术放在主位。鲁本斯任荷兰驻西班牙大使,每天下
17、午在御花园里作画。一位侍臣在园中走过,说道:“哟,外交家有时也画几张画消遣呢。”鲁本斯答道:“错了,艺术家有时为了消遣,也办点外交。”陆游诗云:“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游认为杜甫之才应立功,而不应仅仅立言,看法和鲁本斯正好相反。我赞成鲁本斯的看法,认为立言已足自豪。鲁本斯所以传后,是由于他的艺术,不是他的外交。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我认为没有人不喜欢到处去看看:多看他人,多阅他乡,不但可以认识世界,亦可以认识自己。有人旅行是乘豪华游轮,谢灵运再世大概也会如此。有人背负行囊,翻山越岭。有
18、人骑自行车环游天下。这些都令我羡慕。我所优为的,却是驾车长征,去看天涯海角。我的太太比我更爱旅行,所以夫妻两人正好互作旅伴,这一点只怕徐霞客也要艳羡。不过徐霞客是大旅行家、大探险家,我们,只是浅游而已。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原文有删节)注:须弥:指大山【破题】余光中希望自己有九条命,因为生活对他来说,有太多丰富的内容。他和罗素一样有着明确的生活目的。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一生涉足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领域,自称它们是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这样充实的活着,怎么能不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时间
19、,更长久的生命呢? 【赏析】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的余光中一生没有停止过追求,他唯觉生命的短暂,希望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延长自己的生命,拓展人生的宽度。他将自己臆想中的九条命分配给了现实的生活、台北的老宅、用来做丈夫和爸爸,用来做朋友,用来读书、写作、旅行,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他的每一条命都活得精彩。作者以假设的语气,表达内心的愿望,殷切,自然。排比段的运用让行文层次一目了然。开阔视野幸福之路(节选)罗素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幸福不象成熟的果子,仅仅靠着幸运环境的作用就能掉进你的嘴里。这便是为什么我叫本书幸福之路缘故。由于这世界充满了如此之多的、有些可以
20、避免、有些却不可避免的厄运,还有如此之多的疾病和心理症结,如此之多的斗争、贫穷和仇恨,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幸福的人,就必须找到一些方法来对付这人人都会碰上的诸多不幸。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幸福来得不费吹灰之力。一个性情温和的男人,继承了一大批财产,而又身体健康、爱好简单,他便可以舒适地在生活的殿堂漫步,全然不知人们乱哄哄地在忙些什么。一个从来就好逸恶劳的漂亮女性,如果偶然嫁给了一个富有的丈夫而无须她操劳,并且如果婚后她不怕渐渐发胖,在生儿育女方面又有好的运气,那她同样地可以享受一种懒散的幸福。但这种情形实在少见。大多数人并不富裕,许多人生性并不随和,或有着不安的情绪,使他们不能忍受宁静而有节律的枯
21、燥生活。而健康的福气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婚姻更不是幸福之源。基于这种种原因,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的幸福必须是一种追求、而不是上帝的恩赐,而在这一追求中,内部努力和外部努力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内部努力可能包含了必要的放弃,因此,目前我们只讨论外部努力。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再强调努力这一点了。印度拓钵增确实不必努力便可生存,他只要捧出他的钵益来接受信徒的施舍就行。然而在西方国家,当局并不赞同这种获得收入的方式。同时,西方的气候也使得这种方式缺少乐趣,因为这儿不比炎热而干燥的国度:无论如何,在冬天,几乎没有人会如此之懒,以至于宁可去外面游荡,也不
22、愿意在有暖气的的房间里工作。所以,单是放弃在西方并不是一条走向幸福之路。 对于西方国家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仅仅温饱的生活不足以带来幸福,因为他们还需要有成功的感觉。在某些职业中,例如科学研究中,那些并无丰厚收入的人可以获得这种感觉,但在大部分职业中,收入成了成功的尺度。在这一点上,我们触及到了一种事实,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才能取得耀眼的成功,所以,适度的放弃是必要的和可接受的。问题探讨1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请你谈谈为什么除了寻求爱情与知识,还需要同情心来支配他的一生。知识点
23、拨与梳理 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清作者的人生三大追求之间的联系,通过三大追求尤其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可以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格。参考分析 罗素的人生有三大追求:爱情、知识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心。其中,“爱情和知识”把作者引向“天堂”,而“同情心”把作者带回“尘世”。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作者之所以还需要同情心来支配他的一生,是因为这一追求是作者另外两个追求的基础,它不仅使得另外两个追求有了现实意义,也表现了罗素关注现实,为人类的苦难而痛苦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使得他的人生超越了庸常。2帕斯卡尔和罗素表达思想观点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试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知识点拨与梳理 帕斯卡尔和罗素在表达思
24、想观点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前者采用了“感悟体”的形式,后者则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分析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句。参考分析 帕斯卡尔表达思想观点时,采用了独白的方式,多用警句式的表达,形象生动地表现自己的人生思考。就整体来看,没有严密的思想体系。文章多为零星的思想火花,如“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的“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等等。这些观点在文中都没有具体阐述,而且有时观点之间跳跃性比较大,有时同一观点又反复出现。就句子的表达来看,多用比喻,思想精炼,充满了思辨的色彩,而且文字隽永,蕴含了文学的意味。比如,第八自然段,用“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的可悲”,与人构成对比,突出了人伟大的原因。罗素在表达思想观点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周密。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篇总说自己的人生三大追求,然后分别阐述这三大追求之于自己人生的意义,最后总结全文。语言表达凝炼生动,洒脱自然,优美流畅,许多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例如,文章最后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简明扼要,幽默风趣中流露出作者最人生的挚爱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