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内江市天立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A. 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B. 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C. 重视修身立德的做法D. 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体现的是当时对立德修身的重视,闪烁着一种民本的光辉,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只能反映当时修史角度发生变化,无法说明缺乏严谨的态度,A选项排除;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的说法属于对材料的曲解,B选项排除
2、;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2.西汉时期太尉一职长期空缺,只在遇到重大征伐事件时才授予某人。监察百官、专治大狱的侍御史也是随事而设,废置不定。这类现象A. 降低了官府的办事效率B. 源于军事行动保密的需要C. 保证了丞相权力的集中D. 有利皇权独尊地位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汉时期中央官制的理解和认识。材料中主要指出西汉时期的军事、监察官员并非常设,而是随事而设,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军权等旁落,有利于皇权独尊,故D项说法正确;因为官员设置相对较少,反而提高了办事效率,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不光提到了军权问题,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
3、;古代中央官制的设置是为了保证皇权集中,而非丞相,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3.阅读表格,完成要求宋代物价变动统计表(据宋会要揖稿食货)产品单位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晚期南宋初期粮食文/石15070012003000绢帛文/匹1000130017002500白银文/两1000140020002500食盐文/斤5070100200茶叶文/斤70100160240酒水文/升121550110据如表可知,当时A. 贫富分化严重B. 私营工业发达C. 货币持续贬值D. 商品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北宋初期到南宋初期,各种商品的价格越来越高,说明货币不断贬值,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
4、了商品价格的变化,不能体现贫富分化和私营手工业的发达,排除AB;商品价格的变化并不能证明商品经济繁荣,排除D。故选C。4.景德镇陶录载,“唐武德中有镇民陶玉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镶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时设镇而得名”。这反映出A. 陶玉为官营手工业者B. 唐朝市场管理松弛C. 政策影响工商业发展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唐武德中有镇民陶玉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镶瓷名天下”可知,景德镇瓷器因朝贡而名扬天下,说明政策影响工商业发展,故选C;根据“唐武德中有镇民陶玉”可知陶玉为民营手工业者,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唐朝的
5、市场管理,排除B;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称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镶瓷名天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明清松江府“大半植棉”,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而已”,苏杭、嘉湖之丝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这说明A. 农业已退居次要地位B. 农村家庭的收益结构变化C. 资本主义已缓慢发展D. 江南成为了全国经济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而已”“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可知,明清时期,纺织业在松江府、苏杭、嘉湖的农村家庭收益中占重要地位,家庭的收益
6、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无法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而已”“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6.明末徽商利用王阳明“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思想,大力宣扬商业利润是源于对“道”的追求。这反映出当时的徽商A. 严厉批判重农抑商政策B. 重视经济利益与诚信统一C. 利用封建伦理开拓市场D. 力图建构商业的价值观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可见王阳明主张发展工商业。由材料“商业
7、利润是源于对道的追求”,可见是为商业利润张本,力图建构商业的价值观依据,故D符合题意;材料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思,但不是严厉批判,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诚信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封建伦理是重道轻器、重义轻利,不利于开拓市场,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1873年,上海京剧名伶杨月楼因迎娶良家之女违反了“良贱不婚”传统礼法而被官府施以重刑。案发后,依据“良贱有别”传统身份观念进行严惩的主张,和以人情事理为重而给予平等看待的主张,以申报为媒介展开了激烈争论。这一争论,可反映当时A. 传统身份等级制度瓦解B. 时代变迁引发观念冲突C. 西方伦理观念广泛传播D. 民间舆论左右司法审判【答案】B【
8、解析】【详解】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启蒙思想的传播,中国传统社会中“良贱有别”的传统身份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故选B项;材料中两种主张的争论并没有最终结果,不能说明传统身份等级制度已经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广泛传播的是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等启蒙思想,不是伦理观念,排除C项;材料中以申报为媒介的激烈争论是在经过司法审判“而被官府施以重刑”之后,排除D项。8.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从事行业外交(包括海关)海军、船业矿务电报铁路商业医业教育人数321681816754A. 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
9、求B. 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C. 导致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 有助于近代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留学生归国后大部分人从事外交、海军、船业、矿务、电报、铁路等行业,有利于中国外交海军、交通、教育等近代化,故D选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留学生归国后大部分人从事外交、海军、船业、矿务、电报、铁路等行业,不能得出留学生归国就业是否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的结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留学生归国后就业的领域,无法得出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的结论,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导致”,故C选项错误。9.清末著名实业家周学
10、熙经营的启新洋灰公司,曾向农工商部请求杜绝国内水泥行业的竞争,以达长期垄断市场之目的。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的民族工业A. 生存环境有所改善B. 受到政府政策压制C. 缺乏市场竞争实力D. 已经产生垄断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周学熙向农工商部请求杜绝国内水泥行业的竞争,说明清末的民族工业受到政府的保护,民族工业的生存环境有所改善,故选A,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民族工业缺乏市场竞争实力,排除C;材料反映启新洋灰公司请求政策保护,并非垄断组织,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向农工商部请求杜绝国内水泥行业的竞争”,联系所学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分析解答。10.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
11、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不得不休刊。复刊后,对孔教展开猛攻,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A.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 顺应社会时局变化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 巴黎和会引发关注【答案】B【解析】【详解】新青年创刊之初,宣扬科学与民主,介绍西方思想,却没有受到关注,新青年猛攻孔教,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说明新青年影响力增强主要得益于顺应社会时局变化,故选B;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不是新青年影响力增强的原因,排除。11.五四时期,以“个人解放”为主要内涵的“解放”一词成为社会流行词语。20世纪20年代初,其内涵转向更加偏重“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
12、”。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 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B.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改变D. 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答案】A【解析】【详解】“解放”的内涵由“个人解放”转向“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变化主要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社会更加关注民族危机有关,故选A;至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阶级矛盾,排除B;此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排除D。故选A。12.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
13、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A. 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B. 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C. 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D. 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数省交界的山区,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近代中国社会长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数省交界的山区往往是各派反动势力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客观条件,故选C;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初期,革命根据地大量存在。前四次反“围剿”均胜利,可见,革命根据地的分布不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放弃攻打大城市,开辟农村革命
14、根据地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突破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中心”的革命经验,排除B;放弃攻打大城市,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排除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宋时期历改频繁,应天历为太祖称帝次年下诏所制,以“改正朔,应天道”;仪天历因真宗笃信神道而制;(明天历因测日食不准三年即罢。孝宗时,金国“妄称其国历”,不愿按照宋历如期遣使来朝祝寿,于是朝廷“益重历事”,其后又颁行新历。1276年元军攻下临安,忽必烈决定改历,以“使民知时”。郭守敬主持制作精度更高的天文仪器、实施规模空前的“四海测验”、创新历算方法,于1280年编成古代历法的优秀典范授时历
15、。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材料二 明代大统历实即授时历,沿用至明末,因年久失修,推测天象屡有失误。1629年,崇祯皇帝令徐光启主持修历。徐光启认为西法“密合天行”,且“尚理之所据,能明其所以然”,主张“尽用西法”。因反对西法之声甚巨,他引(周易“会通”一词,以“会通归一”之名召请传教士参与历改。1633年,崇祯历书编成,几经验证“俱密合”,其中“法原”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方古典天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崇祯历书因“未几国变”无法颁行,后由汤若望删补呈献清政府,其历法体系成为官方正统长达两百余年。摘编自江晓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宋元时期历改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徐
16、光启以“会通”为名“尽用西法”的原因,并简析崇祯改历的意义。【答案】(1)因素:维护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统治者的喜好和朝廷的重视;服务农业生产的需要;天文历算技术的革新与历学家的努力。(2)原因:传统历学已难以为继;西方历学注重理论,推算更为精确;社会对西学认识有限,守旧势力强大;徐光启采取圆融策略,以儒学之名减少历改阻力。意义:推动传统天文历法的革新与发展;推动西学东渐,促进西方科学的传播。【解析】【详解】(1)据材料“改正朔,应天道”、“仪天历因真宗笃信神道而制;(明天历因测日食不准三年即罢。孝宗时,金国妄称其国历,不愿按照宋历如期遣使来朝祝寿,于是朝廷益重历事”、“使民知时”、“郭
17、守敬主持制作精度更高的天文仪器”从统治者、农业发展和天文学家的个人作用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据材料“明代大统历实即授时历,沿用至明末,因年久失修,推测天象屡有失误”可以得出传统历学已难以为继;据材料“徐光启认为西法密合天行,且尚理之所据,能明其所以然”可以得出,西方历学注重理论,推算更为精确;据材料“因反对西法之声甚巨”可以得出,社会对西学认识有限,守旧势力强大。第二小问,据材料“介绍了西方古典天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其历法体系成为官方正统长达两百余年”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天文学的发展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角度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政府各部门职责分明,相互牵制,无
18、论是君主还是政府官员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法理和传统的政治理念、制度行事。在选官任官方面依据一定的标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来共同完成,绝不是凭借君主一人喜好来决定。以上属于制度设置方面对君主专制独裁的约束。除制度设置外,儒家思想对君主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一定程度约制了君主。因此,明代以前,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程度是较大的,至明清以来,开明的统治 愈来愈少。 摘编自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性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君主制度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君主专制下的行政制度也有开明性秦始皇
19、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后,全国一切事务由皇帝掌管。宰相协助皇帝管理政务,统领百官,这迫使皇帝在国家政事中,必须重视或倾听以宰相为首的政府的意见,实行较为开明的统治,如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古代监察谏议制度负责对皇帝及百官的言行进行监督,制约其执政行为,也是集体决策的体现。中国的选官任官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拓宽了人才选拔途径,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官员的任免与升迁也依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因此,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虽然皇权至上,但也受到一定的制约。【解析】【详解】说明:首先根据材料中“各部门职责分明,相互牵制”,君臣“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法理和传统的政治理念、制度行事”,“制度设置方面对君主专制独裁的约束”,“
20、儒家思想对君主道德修养的要求也一定程度约制了君主”,“明代以前,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程度是较大的”,“明清以来,开明的统治 愈来愈少”等信息,概括出材料观点,即“君主专制下的行政制度也有开明性”等,(可以借鉴材料、或者对材料观点提出质疑、进行修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汉唐唐宋等相关史实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古代君主制度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观点,注意说明过程中要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宋经历70余年,至宋仁宗时积弊日深。庆历三年,宋与西夏交战接连失利,西北形势紧张,仁宗遂启用范仲淹,并多次督促其改革弊政,更新时局。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
21、新的贡举法。新法要求“州若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於吏员不足,取於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士须在学习业三百日,乃听预秋试”。改革专用辞赋和墨义取士旧制,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虚,但各地州、县学纷起,使“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庆历八年,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恢复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意在减少冗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新学知识,简述范仲淹改革科举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中新贡举法的特点。【答案】(1)原因:宋朝吏治积弊深重;北宋政权积贫积弱;原有贡举制度存在缺陷;范仲淹对吏治问题的关注。(2)特点:教育与科举同步改革;注重选拔实用人才;历时短,成效有限;部分举措受到推崇。【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至宋仁宗时积弊日深”得出北宋政权积贫积弱;根据“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贡举法”得出宋朝吏治积弊深重,原有贡举制度存在缺陷,范仲淹对吏治问题的关注。(2)特点:根据“范仲淹从改革吏治入手,朝廷颁布了新贡举法”得出教育与科举同步改革;根据“着重考试策论和经义”得出注重选拔实用人才;根据“新法历时极短,一年即虚”得出历时短,成效有限;根据“学校之盛,俾于汉、唐矣”“又有官员向仁宗提议恢复范仲淹改革科考的措施”得出部分举措受到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