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57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文言文阅读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稿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
2、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閤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
3、,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末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昭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乘担舆入殿,将之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
4、三日。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工草隶,善属文 属:写B、文约稿赡 赡:充足C、潜引入閤计事 潜:偷偷地D、仍知门下省事 知:了解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房玄龄贤德的一组是(3分)(1)朕无西顾之忧矣(2)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3)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4)博览经史,工草隶(5)闻人有善,若己有之(6)废朝三日A 、(1)(2)(5) B、(2)(3)(6) C(2)(3)(5) D、(1)(4)(5)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B、房玄龄与唐太宗李世民一见如
5、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C、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高祖驱斥,后又被太宗召回。贞观元年,进爵刑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拜太子少师。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为汉高祖手下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的厚待。4翻译(10分)(1)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3分)(2)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4分)(3)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3分)【答案】1D2C3C4(1)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以自己长处要求他人,根据他人的才能来任用,不以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疏远他。(3分)(2)若他的病情略微减轻,太宗就高兴得展现喜色,如听说他
6、的病情加重,太宗就变得满面凄怆。(4分) (3)略(3分)【解析】1知:执政2注意题干中的“直接表明”, (1)(4)(6)不是直接。3根据“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可知被驱斥的是杜如晦。4(1)“以”“ 格物”“ 隔”(2)“若”“ 见”“ 改容”(3)“其”“ 孰”“ 此余之所得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人主左
7、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泰、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
8、,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注】人主:即武帝。汙:亦作“污”,弄脏。论议:议事。5对下
9、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 怀:揣在怀里B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C宫殿之中可以避世全身 全:保全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3分)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
10、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5分)(2)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5分)【答案】
11、5B6B7C8(1)(5分)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2)(5分)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解析】5“说”通“悦”,高兴6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看法。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话回答了,不是直接表现。7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8(1)“令”“是行”“若等”、 句式、句意各1分(2)“固”“备”、句式、句意各1分【参考译文】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
12、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
13、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
14、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
15、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们到临终时,他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
16、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1)公起义兵 ,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大宗寻召入幕府。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禽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
17、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2)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
18、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9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 诣:前往 B太宗固请,遂舍之 舍:释放C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弘:广大 D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趋:走,快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 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B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 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C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D拒战岂其所愿 重为乡党所笑
19、(报任安书)11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李靖从小就有文材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给自己戴上枷锁,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的几万精兵。后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C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又渡过南岭,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使岭南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人唐朝版图。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克复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
20、媲美。1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4分)(2) 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3分)【答案】9C10A11D12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13(1) 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
21、2) 李靖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他心腹之人(将领),使突利可汗所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解析】9弘:发扬 (3分)10A项“以”为连词,表承接,“来”;B项“而”,一作承接,一作转折,“反而,却”;C项 “于”,一作“从”讲,一作“对”讲;D项“所”,一组成所字结构,一是被动。 (3分)11D项应是: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 (3分)12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13(1)大意、句式、“起”、“就”(2)大意、“候”、“潜”各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孙晟传孙晟,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天成中,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
22、,奔于吴。是时,李昇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以为右仆射,与冯延巳并为昇相,晟事昇父子二十余年。周世宗征淮,李景惧,遣翰林学士锺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景愿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宗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宗英武非景敌,而师甚盛,寿州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景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还,景悔,不
23、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重进与永德有隙,景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永陵者,昇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锺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已而周兵数败,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进以景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晟临死,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报国尔!”乃就刑。景闻晟死,赠鲁国公。(节选自新五代史孙晟传)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守殷镇汴州,辟为判官
24、辟:征召来授予官职。B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副:做副手。C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 对:正确D亟召待卫军虞候韩通收晟下狱 收:收押15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世宗亦以暑雨班师 常以身翼蔽沛公B景知二将之相疑也 臣之壮也,尚不如人C世宗欲尽取淮南乃止 大王亦斋戒五日,臣乃敢上壁D有文辞,尤长于诗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晟为人好学,有文辞,因此,他受到李昇的延揽重用。他虽有口吃的毛病,遇见人不能寒暄,但坐定之后却健谈善辩话锋生动,使听的人都能够忘记了疲倦。B 周世宗征伐淮南的时候,李景曾
25、派王崇质为使者孙晟为副手谈和,表示愿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但后来李景又有反悔而不肯割地给周。C 孙晟与冯延巳并为李昇的宰相,他曾奉表出使和谈而被周世宗扣留,并被带到了周的京城,虽受周世宗的优厚待遇却不肯折身事周,最终遭到杀害。D 孙晟在出使之初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思想准备,在衔命出使周的过程中,他与其他使臣机智灵活地应对时局,疏解国难,最后以身报国,获赐鲁国公之号。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守殷反,伏诛,晟乃弃其妻子,奔于吴。(5分)(2)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5分)【答案】14C15A16B17(1)朱守殷造反
26、,被杀,孙晟抛妻弃子,逃奔到吴。(2)(周世宗)派供奉官安弘道押李德明、王崇质南还,而钟谟与孙晟都被留了下来。【解析】14对:回答15A项,因为,介词/用,介词;B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介词,才;D项,介词,在方面16“李景曾派王崇质为使者孙晟为副手谈和”错,应该是“李景曾派孙晟为使者,王崇质为孙晟的副手”。17(1)“伏诛”“ 乃”“ 其”“ 妻子”“ 于”(2)“押”“ 还”“ 而”“ 见留”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孙晟,密州人。好学,有文才,尤其长于诗歌。天成年间(926-930),朱守殷镇守汴州,请孙晟当判官。守殷造反,被杀,孙晟抛妻弃子,逃奔到吴。当时,李昇刚夺了杨
27、氏政权,招纳四方贤士,得到孙晟,喜欢他的文才,任他当教令,他因此而知名。晟有口吃的毛病,遇见人不能寒暄,坐定之后,健谈善辩话锋生动,听的人忘了疲倦。李昇非常喜欢他,经常和他商量大事,很合心意,任命他当右仆射,与冯延并为宰相。孙晟侍奉李昇父子长达二十多年。周世宗征伐淮南,李景害怕,派遣翰林学士钟谟、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奉表称臣,周世宗不答应。于是李景派礼部尚书王崇质当孙晟的副手奉表,钟谟与孙晟等人都说李景愿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每年贡纳百万钱财来供应周的军队。而周世宗决心完全攻占淮南才停止进军,因此留住使者不准回去,加紧攻打寿州。钟谟等看见世宗英武,李景不是对手,周军士气很盛,寿州危
28、急,就说:“请陛下宽限五日不杀我们,让我们回去取表,进献淮北诸州。”周世宗答应了,派供奉官安弘道押李德明、崇质南还,把钟谟与孙晟留了下来。李德明等回去后,李景后悔,不肯割地。周世宗也因为暑热多雨而退军,留下李重进、张永德等人分别进攻庐州、寿州。李重进与张永德有矛盾,李景知道二将相互猜疑,就用蜡丸书送给李重进,劝他反周。当初,孙晟奉命出使,对王崇质说:“我这次出使必然免不了一死,但是我不能出卖永陵一抔土啊。”永陵是李昇的墓地。等到王崇质回去后,孙晟与钟谟都被带到了周的京城,住在都亭驿,待遇优厚。不久周兵数次失败,周世宗很忧愁,召见孙晟问他对江南战事的看法,孙晟不答,周世宗愤怒,但未立即发作。恰好
29、李重进把李景的蜡丸书送上,书里有很多斥责周过恶的话,因此周世宗发怒,立即召侍卫军虞候韩通把孙晟下狱,把孙晟及其从者二百多人都杀了。孙晟临死,正其衣冠,望着南面礼拜说:“我只有以死来报答国家了!”于是孙晟被杀。李景听说孙晟死了,就赐封他为鲁国公。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辛仲甫传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
30、乃得实状。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
31、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节选自宋史卷二六六)注:党进(927年977年)北宋初年军事将领。1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
32、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故稽其狱 稽:拖延B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济:渡河C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比有几? 比:比较D既至,奏免岁输铜钱 输:缴纳19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3分) ( )请易吏以雪冤愤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A B C D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仲甫少年好学、仪表堂堂,长于吏事、见识深远。在后周广顺年中,跟随郭崇做军中书记。后来郭崇外出镇守澶渊,辛仲甫仍旧担任此职。B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
33、主见。宋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陈思诲前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C辛仲甫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出任光州知府,妥善应对洪水灾害,使百姓渡过难关。任彭州知府时,春初将州内差役与驻军士兵的叛逆之举扼杀在筹划之中。D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2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5分)(2)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5分)【答案】18C19B20B21(1)(5分)请求更换官吏来洗刷冤屈、平息愤懑。郭崇醒悟,异地审讯他们,才得出实情。(2)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郡中百姓感激他,(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解析】18比:类,这样的19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最能表现”,应该选 。20太祖大怒但又心存疑虑,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查验此事。21(1)译出大意2分,“易”“移”“鞫”各1分。(2)译出大意2分,“课”“ 荫”“ 德”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