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622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学案:2.7 诗五首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7课诗五首学习重点1记: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背诵五首古诗。2读: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品读鉴赏古诗的方法技巧。3写:写一段哲理性的文字。4练:学习鉴赏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语句的方法技巧。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陆游名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

2、之。剑南诗稿文章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1)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元祐元年(1086)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时张耒、秦观、晁补之俱在京师,与黄庭坚俱游苏轼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尤长于诗,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并抒写下登临时的所见所感。登快阁就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2)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3、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敛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之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

4、书愤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我待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遂作此诗。(3)高启(13361374),字季迪,曾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长州(治今江苏苏州)人。明初文学家。曾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编订元史。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启受召到南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此时,明朝刚刚建国,南北方基本平定。为医治战争创伤,拯救民困,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号召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经济。风华正茂的诗人高启,看到举国上下一派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心潮

5、激荡,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于是写下了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4)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有廿二史札记瓯北诗钞等。赵翼生活的时代,文学上复古倾向严重。而他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赵翼善以议论为诗,紧密结合具体、鲜明的形象,而并非枯燥乏味地说教。他把抽象的理论用诗的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言简意赅,寓意深邃,易读易诵,醒人耳目,反映了他的诗贵创新的进步主张。(5)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治今福州)人。曾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

6、禁鸦片。能诗文。有云左山房诗钞等。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林则徐遭谗被革职发配到新疆伊犁,作此诗留别家人。该诗表现了作者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贵品质和他面临遣戍的旷达胸怀。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单音字痴儿(ch)澄江(chn)佳气葱葱至今王(wn) 养拙(zhu)秦皇空此瘗黄金(y) 风骚(so)(2)多音字伯 塞(3)辨形组词 2近义词辨析(1)苍茫苍莽辨析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空旷事物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幽深事物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运用a我津津有味地体会着与那喧嚣的街道、繁华的灯火形成强

7、烈对比的夜色苍茫之下的一丝静谧。b当我们驶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2)割据盘踞辨析割据:地理区域的强行(武力占领)划分。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某种势力、集团强力长期占有;比喻某些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长期在某地肆虐。“盘踞”是贬义词;“割据”意为凭借武力占据部分国土,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是中性词。运用a东汉末年军阀的割据混战,令许多无辜百姓生离死别,安定的生活被破坏了。b一窝海盗盘踞在一座小岛上,并且经常去陆地夺取渔民们的食物。四、速读感知课文1登快阁中用了哪些典故?答:_答案(1)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8、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2阅读书愤,回答:(1)书愤中诗人“书”了哪些事?答:_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

9、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2)书愤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_答案塑造了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的诗人形象。3论诗(其二)中“至今已觉不新鲜”指什么?是不是在贬抑李、杜?答:_答案指的是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不是贬抑李、杜。此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4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全诗四句的语气不大相同,即诗人用了不同的口吻来表达出发前的复杂感受。试概括每一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口吻和感

10、受。答:_答案首联:自谦的话,表现了一丝苦笑和无奈。颔联:激昂、强烈的爱国之情。颈联:无奈中的歌颂,流露出悲哀。尾联:略带自嘲的口吻。一、重点突破1阅读登快阁,思考:(1)诗中的景物描写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诗人化用前人的诗句。三、四两句诗化用了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以及柳宗元的“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明”。(2)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有了却公事之余而获得的一种闲情,有登高观景而引发的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寂寥,有想归隐山林而对现实的官场又心有不甘的矛盾心情。2阅读书愤,思考:

11、(1)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2)该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3阅读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思考:(1)诗

12、的开头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请简要概述。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钟山似蟠龙乘风西上。(2)最后四句在写法上和前面有什么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由回忆三国、六朝的旧事回到现实,作者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结合全诗主旨来看,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4阅读论诗(其二),思考:赵翼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请结合本诗的结构,分析这首诗是怎样体现创新观点的。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第一、二句先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指出即使是他们

13、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沿袭守旧。世人常常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来赞美人才辈出,或新一代的崛起,犹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5阅读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思考:诗中“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借此简单评析一下本诗。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诗人特地给妻子讲了古人的故事,请妻子试吟一首诗,来“断送老头皮”。堂堂钦差大臣,同妻子讲故事,还戏说“老头皮”,可见诗人对家人、对妻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厚感情,也显示了自己的宽广胸怀。这首诗,从自己“久神疲”的身体说起,既述自己的心情和追求,

14、又说容易为家人接受的宽慰言语,最后还戏说妻子,表现了诗人在蒙难背景下的为国为民的情思和眷恋家人的浓浓亲情。诗中有警句,有戏语,亦庄亦谐,富有魅力。二、疑点探究6读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回答: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作者何来愁思?我来答题_我来规范_答案作者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听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

15、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如今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借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到头来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三、随堂写练7赵翼的论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因为具有一种普遍的哲理的意义,而成为被广泛传诵的名句。写一段文字,要展示一定的哲理性。(200字左右)妙笔生花_答案(示例)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

16、,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杨晓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约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家住深圳,

17、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伊犁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时,被流放到新疆伊犁

18、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的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而,道光帝依

19、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在西安大病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起程,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吐鲁番等地勘察,行程两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并率领民夫修筑龙口水段水渠,后被称为“林公渠”,他还积极改进推广“坎儿井”,被当地人民称为“林公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林则徐以“罪臣”之身,在西

20、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广东禁烟、虎门销烟等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除个人具备的英雄品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铸就了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

21、全部精彩。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了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个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本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境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做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做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点评作者参观“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文章展现了林则徐“因大功获重罪”流放伊犁过程中“在逆境中坚守慎独”精神的“精彩”。1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2学习本文,你能学到其他同学的哪些可借鉴之处?3学习本文,你能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有待提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