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600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与名师对话》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专题跟踪训练3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跟踪训练(三)一、选择题1(2015新课标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国家政治上是统一的,A项错误;中国古代自南宋时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因此迁都北京,必然会促进南北间的商品流通,从而促进跨区域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区域性商帮在明初时还没有明显形成,C项错误;D项夸大了该举措的作用,错误。答案B2(2015重庆卷)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

2、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解析由材料可知,戚继光认为训练士兵不只是在军械场上,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这才是真正的“操兵之道”,由此可以推断出,本题选择D项。答案D3(2015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C D解析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可知,朝鲜使者认为

3、王阳明谤辱朱子,阳明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叛逆,说明朝鲜使者奉程朱理学为正宗,正确,由“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可得出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学说未超出理学的范畴,而理学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排除。据此可知本题选C。答案C4(2014新课标全国卷)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解析由材料可知,清初民间贸易发展迅速,使得外国商品和货币在当时的中国大行其道,这从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在当时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4、。故A项最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自然经济受到冲击的说法言过其实。B、D两项从材料中解读不出来。答案A5(2014新课标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由材料信息“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权倾一时”可得出B项正确。答案B6(2014全国大纲卷)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解析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

5、行政机构,所以不能独立处理政务,不能任免官员,更不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它只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这一点与唐朝宰相相同,故本题选择B项。答案B7(2014福建卷)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解析本题属于图文混合型试题。从材料中明清皇帝每年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和图片中“祭先农坛”等信息可判断出材料旨在说明农业在整个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古代统治者历来重农,农业是立国之本,故C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它只反映了材料的表层信息,比较浅显。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C8(2014福

6、建卷)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反映了当时农作物已成为商品,商品经济繁荣,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地域上考虑,从关东到上海,路途遥远,说明长途贩运发达,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商船承载的货物上分析,有豆、麦、杂粟,从北方运至南方,以补南方之不足,体现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较快,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统治者一贯推行的国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D项说法错误。答案D9(2014浙江卷)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

7、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朱熹李贽A BC D解析“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去人欲”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朝思想家李贽的主张,由此可以判断正确,故选D。答案D10(2014北京卷)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

8、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语言逻辑能力。首先要明确前提条件,即历史学科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然后辨析属于此类错误的选项。A、B、D三项属于由单一论据得出普遍性结论,属于此类错误;C项则体现了论据与结论的对应性,即83%的唐朝宰相来自北方,其他地区仅占17%,相对比较较小,因此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答案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15武汉市高中调研测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9、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材料二1928年7月,国民政府立法规定“市”分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

10、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材料三英国英格兰地区1888年建立现代地方制度时,实行新县制,将原来38个传统县改设成48个行政县,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多次重组,地方政府总数减少,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大都市区地方政府被合并。另外,发达国家的小城市和小城镇非常发达,数量众多。王开泳、陈田国外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结

11、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3)据上述材料,简述中、西方行政区划演变对中国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启示。解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发现秦代以前山川形便是形成地方割据的主要因素,自秦开始,为削弱地方割据用犬牙交错原则取代山川形便的划分原则,当然政区的划分依据还有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变化,秦之后,政区划分标准产生了积极影响,概括出积极影响即可;(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近代政区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市的出现,并且市在中国分布并不平衡,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特殊国情找出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的因素;(3)总结中西方行政区划分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即可得出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答案(1)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

12、调整。评述:以政治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特点:城市型政区出现并初步发展;以城市为依据划分的政区分布不平衡。原因:近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外来经济冲击;民族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引导功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畸形。(3)城市型政区取代地域型政区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政区划分;简化政区划分,发展小城镇。12(2014江苏卷)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令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

13、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

14、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举贤良并在左右”“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与大臣辩论”等归纳即可。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信息“中书省”“门下省”,实质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职责据材料三从劝谏皇帝、批答奏章、审查大臣意见等方面归纳;说明应从内阁的性质方面分析。第(4)问,基本策略据材料可以看出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应为皇权至上。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