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半张纸作品导读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再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事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最后,他拿起这记满幸福与悲伤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然后昂首而去。文章平静流畅的描绘,客观不加分析的叙述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年轻房客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课前自主学习1.记字音(1)徘徊(pi_hui) (2)走廊(lng)
2、 (3)寓所(y)(4)起居(j) (5)售票(shu) (6)溺死(n)2识字形(1) (2)(3) (4)(5) (6)(7) (8)(9) (10)3辨词语(1)辨认辨别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抄底价”,消费者心里要有一杆秤,多比比价格,多看看风向,多真伪,不要一晕头,没“抄”着商家的“底”,倒被商家的“底”给“抄”了,挨了宰还帮人家数钱。(2)以致以至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所谓开掘要深,是指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主题,而且还要发掘题材所隐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及其独特性
3、,使认识突破一般化的界限,向纵深发展,得出更为积极的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思想。辨析:(1)辨认: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2)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答案(1)辨认辨别(2)以致以至4走近作者斯特林堡(18491912),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1867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他在大学时期开始写作剧本,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当
4、过小学教师、报社记者,后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斯特林堡的众多代表作品对世界各国的大文豪都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戏剧有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长篇小说有红房间新国家等,中篇小说有在海边等,短篇小说有结婚集等。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5背景解读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以及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斯特林堡的世界观又是矛盾的,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悲观
5、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冲突。在斯特林堡的作品中,尽管人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虽然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这种追求本身,就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崇高。在此思想基础之上,才诞生了半张纸这篇小说。6相关知识表现主义20世纪起源于德国的绘画,后扩展至音乐、文学等领域。它反对客观再现,强调主观表现。即艺术创作的任务在于表现主观的真实,内在的本质,永恒的品格。为此,他们可以摒弃外在的“形似”、细节的真实和暂时的现象,而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手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19世纪末,斯特林堡的戏剧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先声;20世纪表现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6、卡夫卡。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毛猿琼斯皇是典型的表现主义作品。课上交流探究1.文脉梳理2文本研读(1)如何理解本篇小说的主题?答: 点拨小说中的半张纸负载着主人公太多的美好回忆和难忘的痛苦,成了一种情感的象征,成了充满温情与暖意、悲伤与怀念的纪念物。小说几乎通篇用白描手法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再到幸福的新婚,直到爱妻因生产而死,半张纸上简单的数字和单纯的内容引出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两年中,有欢乐和幸福,也有痛苦和悲伤,当主人公重温这些后,没有垂头丧气,因为他知道他已尝到一些生活赐予的最大幸福,而“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半张纸通过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
7、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2)“半张纸”在文中有何作用?答: 点拨内容上:“半张纸”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关键,也是小说表达、深化主题的凭借。原本杂乱的回忆,通过“半张纸”这个故事的焦点,巧妙地将人生变迁的喜乐悲愁联系在一起,浓缩了主人公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也暗含命运无常中追求幸福的执着信念。结构上:贯穿全篇。主人公对两年刻骨铭心经历的回忆都是用这张记录了各种电话号码的纸联系起来的。作家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循着“半张纸”上所提供
8、的一个个电话号码的先后顺序作为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轨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展开情节,推出高潮,收束结尾。(3)从小说结尾可以看出“年轻房客”是个怎样的人?答: 点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收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这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他勇敢地面对命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由此可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4)试分析本篇小说倒叙的叙述手法。答: 点拨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
9、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自留在曾经的家里,做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也许更深的,还是对这里的眷恋,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马上一转,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这是写浅层心理。接下去,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决定”一词,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还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决定吗?往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决定”能够阻挡得了的;下面,用一个“但是”,把
10、镜头转向我们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里却意义深刻,语言非常有层次感。3技法探微(1)“线索”的巧妙运用半张纸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最大限度和极为出色地发挥了“线索”在小说中的作用。小说中有一句很关键的话,那就是“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从“两分钟”到“两年”,这个涵盖诸多又极为凝练的投射,正是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半张纸”,并以半张纸上一系列名称和电话号码为线索展开情节的结果。(2)意识流手法的运用阅读半张纸,总感觉文本中隐藏着一个人,而我们正是循着这个人的目光进入小说的。这个人或许是搬运工人,也或许是房东。反正他跟“帽子上戴着黑纱
11、的年轻房客”站在一起。整篇小说就是这个“隐藏的作者”在视觉及心理上的反映。可以说半张纸是视觉小说及意识流的雏形。(3)“橡皮写作”的手法小说从艾丽丝到银行,到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到家具行、室内装饰商,到男子的名字,再到修女,到岳母,到妻子生子,到承办人,每个关键词,或者说每段浓缩的人生经历,都只写了寥寥几笔。感觉文本细节像被“橡皮”擦掉了一些。“橡皮”留下的空白是给读者填充的,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想象延伸,因而有不同的文本,也就有了相异的文本阐释。这就是伟大作品久读不厌的原因。海明威的“冰山文体”与这种“橡皮写作”是异曲同工的。素养拓展提升1.写作素材小说半张纸写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年轻房
12、客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也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其实,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是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阶段,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重要的是学会从中获取经验与启示,得到力量与智慧。适用角度“幸与不幸”“困苦给予力量”“追求幸福”等2美文欣赏痛出来的正能量痛而直言,虽是天赋本能,但使痛苦流于浅薄;痛而不言,虽有坚强外表,但或许痛苦深藏于血液而弥漫;只有痛而善言,将苦痛沉淀内化,再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方能合理治愈伤口,防止感染。“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痛作为人感受生活最直接真切的形式,贯穿在人生的经纬上。正如周国平所言:“人
13、人生就是孤儿,为了爱去感受痛。”基于有所痛必有所爱,如何表达痛是对爱更精彩的诠释?我的回答是,用“正能量”这个善良的形式。直言苦痛之深,无论用多么厚重的文学,都无法企及善言的深邃。因为用华丽晦暗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不过是灾难中灰黑的幕帘,永远没有揭出光明,点化人们泪眼前的朦胧。被文学评论家归类为苦难式滥情写作的青春文学日益泛滥,年轻的写手们,如郭敬明等,借着虚化迷幻的笔触,营造莫名的忧伤的气氛,读者读完一连串的小说除了痛过的心和泪痕未散的脸,还有什么可剩的呢?直言城市人的痛于围城中的人们有何益处?空留下似痛非痛的累罢了。不像海子,只需轻描淡写的文字,痛苦就完美地嵌合在积极的善言中,以一股“正能量”
14、永久留驻人们曾痛过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轻快的善言淡化了诗人的巨大悲伤,在痛苦的时代为众生吟出阳光般的善良直言。伪言痛苦之多,无论用多么犀利的语言,都无法超过善良的有力。怒吼着揭开创疤引来的不过是一阵恶心的晕眩,善良的“正能量”一声呢喃,已经为伤口开出了一剂良方。少数网民高举网络知识分子的大旗,实质是犬儒主义者与仇官主义者。抨击高官腐败、官场黯然的种种现象,痛心、痛苦何其多;但除了成功鼓舞个别“愤青”,还能为国家作出什么贡献?白岩松曾说:“一个国家就是好事不断,坏事连连。”时事评论员曹林曾积极评价国家在成长,我们应与国家同进步、共成长。那些揭示痛苦并提起治疗的人才是善待病痛的医者,而非只揭人伤疤的恶棍。自然,无事叙事、无情抒情的无聊分子,只是借痛苦这个庄重的词,填补内心的虚无,而非善良之言。如杂志出现的“伪公知”,不能归入“正能量”传递者的行列。痛而善言,将痛苦与哀愁沉淀,发出最炽热的积极光芒,是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路上勇敢前行的智慧,是对爱绝美的演绎。点评痛而言不是为裸露伤痕,而是让痛苦转换出正能量,这就需要海子般的善言。文章立意新颖独特,论述严谨绵密,特别是对比了那些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和满足于痛苦呻吟的所谓作家,使其立论的依据更充分,也更有力。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该生平时阅读和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