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929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民历史必修2:高中同步测试卷(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同步测试卷(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系辞下第八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 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 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2在古代以及今天中国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宗教习俗B农业生产 C

2、祭祀祖先D纪念庆典3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可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 B灌溉工具 C播种工具D除草工具4考古学家曾在陕西、河南等处发现“长角铜公牛”,该物品约五英尺长,四英尺高,形态极像在拉犁耕地。据下图判断,“长角铜公牛”最早可能是哪个时期的物品()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6华阳国志记载:“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

3、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坎儿井7管子小匡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由此可见()A家庭手工业中小农不辍劳作仍食不果腹 B民营手工业作坊规模宏大,工匠分工细密C官营手工业强制劳动,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对随意传子技术的工匠进行严惩8电影十二生肖中的兽首铜像是在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清晰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这说明当时()

4、A“工官”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冶铜业一直由官府垄断9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10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制瓷业发达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B C.D11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

5、,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A.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C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12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日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A按时段分类交易 B已经出现了夜市C交易场所已趋固定 D市场初显专业化13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A晓市B村落 C草市D夜市14下表反映的是明朝万历年间(

6、15731620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县名镇名乌程乌镇南浔菁山妙西归安菱湖埭溪练市双林安吉马家渎递铺梅溪长兴四安和平合溪水口阜塘德清塘栖新市武康三桥埠上柏埠孝丰若干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湖州所属州县基本上都出现了商业市镇,自然经济日趋瓦解B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湖州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从表格中看,湖州所属州县的市镇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平衡D湖州的市镇经济比其他地区发达1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谢肇制五杂俎卷四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指的是()A徽商 B闽商 C.晋商 D鲁商16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7、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7汉初“弛山泽之禁”,吴王刘濞得以“专山泽之饶”,势力日增。后来汉武帝行盐、铁专卖,断绝了豪强大贾对盐、铁的专擅,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材料认为实行专卖制度()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干扰了正常的商业秩序C是一种与民争利的行为 D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18明代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写道,一商人在县城如厕时,“偶然官府在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竟把

8、装银子的袋子遗忘在厕所。为何官员隔墙路过就将一个本分的商人吓得魂飞魄散?拍案惊奇总结了这一社会通则:“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材料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业发展迅速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19“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 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A B C D20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苏州()A已形成

9、了劳动力市场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共40分)21.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下列诗句就形象地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宋)范成大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

10、核”指米麦的粗屑。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两钟粮,就得忍痛另外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请回答:(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4分)(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状况?(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

11、现了交子。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

12、子的原因。(2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6分)(3)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6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十六材料二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三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

13、刻了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卷十二材料四“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王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请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源。(4分)(3)结合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谈谈你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看法。(6分)(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思想?请简要谈谈它的积极作用。(2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92610000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农耕创造。B表述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应排除;据“所木为耜,揉木为耒”可知,耒耜是农业工具,C中的“狩猎工具”显

14、然与之不符,应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也应排除。2解析:选B。本题考查农业社会的风俗祭拜龙王形成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祭拜龙王是希望风调雨顺,农作物获得丰收,这说明这一风俗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具。由材料信息“两足中虚”“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可知此乃耧车,属播种工具。4解析:选D。牛耕开始于春秋末年,其他选项时间不符。5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它是古代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痼疾,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便会有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A、C两项是具体原因;D项是影响。6解析:选A。从材料内容可知这是具有灌溉、防洪综合效能的水利工程,使

15、“蜀沃野千里”,应是李冰修筑的都江堰。7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工群萃而州处”反映了官营手工业,故排除A、B;“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夕从事于此”反映了其强制劳动,“工之子常为工”反映了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工匠职业世袭,故C正确;D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8导学号9261000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能力。题干中“乾隆帝时由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可知是官营手工业,A中“工官”指官营手工业,是专门为政府和统治阶级服务的,它仍代表手工业的较高技术水平,A正确;B中官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了,私营手工业占主导,B

16、错误;“宫廷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可知铸造兽首铜像的工匠们是服务于官营手工业的,雇佣关系出现在私营手工业中,所以C错误;D中“一直”表述过于绝对。9解析:选D。从题干中可知,宋代的温州是不宜桑与漆的,却在当时成为了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说明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和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出现,D项说法错误。10导学号92610002解析:选D。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佣工”等待被雇佣的现象,这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有关,故不正确。“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正确,“瓷镇”“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正确。资本主义萌芽重要特征是存在雇

17、佣关系,材料中的现象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反映。11解析:选C。元稹是唐朝诗人,其诗描写的是唐朝的经济状况且西汉商业贸易不能体现出沧海、荆衡、党项等各地商品的交流,故A项错误;区域性商人群体指的是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从“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可知当时各地经济往来密切,故C项正确;百姓生活富裕安康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12导学号92610003解析:选A。材料中“日昃(太阳偏西)而市朝市夕市”说明是按照时间段分类交易,故A项正确;“夜市”材料中没有显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交易场所的信息,故C项错误;市场专业化是指交易物品的专门化,材料中没有显示,故D项错

18、误。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关键词是“赶集”。A、D两项的晓市和夜市一般没有日期限定,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三项均排除。C项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信息。14导学号92610004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古代商业发展的理解。A项“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表述错误;B项结合题干时间是明朝,应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市镇在地区分布上并不平衡;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故选B。15解析:选C。根据“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大商帮”可知考查商帮。“新安”即徽州,“山右”是山西省旧时的别称,“江南则推新安”指的是徽商,“江北则推山右”指的是晋商,故A项错误,C项

19、正确,B项和D项题目中没有体现,故B、D两项错误。1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读材料可知韩非子认为商人是蛀虫,主张抑制商业。A、C、D三项都是重农抑商的表现,而B项中从“盖皆本也”可见作者主张工商并重。17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专卖制度后,大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的经济实力,使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因此选A项。18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在社会上遭受歧视、限制,专制统治压制了商业的发展。19导学号92610005解析:选B。清朝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主要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主观目的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和正确。清初无倭寇骚扰,错误;鸦片走私主要

20、在鸦片战争前后,错误。20解析:选A。“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说明手工业者内部出现分化,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必需的要素劳动力已经具备,“什百为群”并不能直接推测出失业现象比较普遍。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21解析:本题材料和设问都是围绕时间“宋代”、地区“太湖流域”、问题“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展开的。第(1)问,“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既反映了农业的精耕细作,又反映稻麦复种的生产技术;第(2)问,“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特点;第(3)问“尚赢糠核饱儿郎”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

21、辛。答案:(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复种制。(2)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问根据经济的发展和铁钱、纸币的特点来回答;第(2)问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市”的设置、货币的变化、贸易范围的转变及城市的功能等方面回答;第(3)问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方面分析。答案:(1)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发展。(2)表现: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

22、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根源: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3)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及闭关锁国的趋势加强,难以使宋代的商业革命对后来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23导学号9261000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染坊罢”“机房罢”“自食其力”等信息可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的出现。第(2)问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禁民下海”“迁海令”“寸板不许下水”等可得出明清政府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第(3)问结合近代世界发展潮流回答“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第(4)问结合材料中的农本贾末来回答反映的思想;积极作用结合其在封建社会前期对小农经济的保护及对国家社会的稳定、国家赋税征收的作用回答。答案:(1)现象: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现象: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3)看法:“海禁”与“闭关锁国”妨碍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得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4)思想:重农抑商。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赋税的征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