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解题 召(sho)公 谏:规劝,使之改正错误和过失 弭(m):消除、阻止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厉”:“暴慢无亲”、“杀戮无辜”正音壅瞽庶矇悖彘耆艾瞍箴ynggshmngbizhq isuzhn问题:召公要向厉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为民者宣之使言”问题:为什么民言不可“壅”而必须“宣”?“防川”喻1“防民之口”说明民言不可堵(1)(2)壅川的后果“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用高压手段堵塞民言的危害喻2壅民言的后果问题:“宣之使言”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公卿列士献诗,史献书(读)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听)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没过失时该怎么做
2、有过失时怎么做使王“斟酌”采用意见事行而不悖意见效果问题:召公是怎样说出“宣之使言”的好处的呢?土之有“山川”“原隰衍沃”民之有“口”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产出说出喻3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有关国家生存死亡,治乱兴衰比喻说理 学记礼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比喻论证的一般规律事物、现象行为过程结果喻体:川壅溃伤人本体:民之口堵塞愤怒?(伤君伤国)比喻说理一
3、般规律、事物、现象、行为、过程等相似。、作用、结果、意义等相似。实战演练 1、提醒人珍惜时间2、提醒自己自主3、关于读不同的书 曾经,有一杯水放在我眼前,我没有珍惜,一下子倒掉,致使我口干舌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杯水,我会说“感谢主!”但是,时间被我挥霍掉之后,哪来“如果”?浪花转瞬即逝,因为它身不由己,永远支配于人;礁石屹立千年,因为它不为风云所动,笑看潮落潮起。读不同的书就好比鱼在不同的地方游动:鱼如果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就会成长,在污浊的水中游动就会生病,甚至死亡。读书如采蜜。蜜蜂要想得到香甜的蜜,就要博采群花;我们想了解丰富的智慧,就要博览群书。与1.失其所与,不知2.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
4、.秦伯说,与郑人盟 以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2.以告,则杀之3.是以事行而不悖 犹1.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流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2.三年,乃流王于彘3.三教九流 参考答案:与:1结交;2.帮助;3.和、跟。以:1.认为;2.依据,按照;3.因为,“是以”即“以是”。犹:1.如同,好像;2.尚且;3.还、仍。流:1.流动;2.放逐、流放;3.流派、派别。虚词归纳以告道路以目是以事行而不悖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以按照介词用介词因为 介词“所以”固定结构用来的办法良乃入,具告沛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家祭无忘告乃
5、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就 副词才 副词竟,却副词你的 代词成语积累 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形容政治黑暗,人民敢怒不敢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常识积累1、古书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纪传体史记(二十四史)语录体论语国别体国语、战国策2、年龄特殊称谓:襁褓(婴儿)、孩提(二三岁)、总角、垂髫(儿童)、豆蔻(十三四岁少女)、及笄【j】(女子十五)、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而立(三十)、不惑(四十)、知天命、艾(五十)、花甲、耆(六十)古稀(七十)、耋【di】(七八十)、耄【mo】(八九十)、期颐【y】(一百)常识积累 3、盲人称谓:瞽-眼睫间有缝,内有眼珠不能见物;瞍-眼中无珠;朦-双睫能开合,不能见物,相当现在青光眼。4、关于谥号: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明、睿、康、庄、宣、懿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