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四 文化景观与旅游专题一、高考展望1、以区域地图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条件评价。2、联系历史知识,考查文化源地与文化区的形成,文化扩散及其带来的影响。3、以“旅游黄金周”为背景材料,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景观的欣赏、旅游交通地理等相关知识。4、结合旅游产业的相关资料,考查旅游对经济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二、考点透析1、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自然对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而对精神文化景观的影响相对较小。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并非绝对的。因此,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的特征以
2、及自然现象的分布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减小。文化景观只有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才可以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或无害的影响,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文化源地与文化区文化源地大致可分为两类 : 一是文化事物 ( 或现象 )的源地 , 二是文化系统的源地。文化事物(或现象)源地就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事物的产生地文化系统源地是指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例如亚非地区世界主要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就属文化系统源地。这些文明发源地的共同特点是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同时有各自的精神文化景观, 形成了由一系列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系统。文化
3、事物、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都可称为文化区,这是文化区的广义概念。3、旅游景观的欣赏自然界能使游客产生美感的自然风光和物象的地域组合称为自然风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是多样的,如山、水、气、光、动物和植物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再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产生联想、理念的感知印象,从而获得美感而得到精神和物质的享受。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风貌和特色的集中反映。它给人以知识、教育、启迪和乐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社会性质、意识形态和文化素养的支配,随着时间不同、国家性质不同,同一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以有不同的
4、使用价值。4、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具体环境问题见下表: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后果环境污染旅游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如废气、污水、垃圾等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商业活动,不适当地使用当地动植物资源,如捕猎动物、乱砍滥伐造成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修建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及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等活动对背景环境造成影响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呼吸和汗水的作用以及少数旅游者的乱刻乱画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冲击当地
5、正常社会秩序,如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公共设施等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等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而且从环境方面要考虑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其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超过承载量则使旅游环境恶化,小于承载量则造成资源浪费。三、精典回放例1、观察图1中的四种自然景观。回答12题。图1女神司春 苍山云海 山水交映 珠帘挂川1要取得四处景观的最佳观赏效果,应遵循的原则自左向右依次为( )A选择特定地点、雨过天晴时、乘船、仰观B远眺、仰观、低临水面、俯瞰C选择特定地点、远眺、雨过天情时、仰观D仰观、
6、远眺、乘船、选择特定地点2形成左一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沉积B溶蚀、搬运C搬运、沉积D风化、侵蚀【解析】1女神司春的独特造型只有在适当的位置,特定的地点才能一见;苍山云海最佳观察时机是雨过天晴,空气湿度大,空气中含有的较大尘埃少时;山水风光,在运动的游船上能感觉到水的灵动、山的稳重;瀑布要选择位置仰视。2外力作用一般分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女神司春是岩石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1A 2D例2、3图2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图2图1Aa图 Bb图 Cc图 Dd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深山藏古寺”理解以及对等高线地图
7、的的判读能力。古寺应位于宽阔的谷地;而a、b、c三图中古寺的位置分别是山脊、山峰和陡崖附近,只有d图为宽阔的谷地。【答案】3D例3、(元)记载:自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图3,回答45题。图34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D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5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解析】4所描述教徒的装束是佛徒,而佛教的发源地在印度半岛。5佛教的传播大多是传教
8、士从南亚传播到东南亚和我国的,空间距离较远,属于迁移扩散。【答案】4C 5B四、能力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生事物。分析回答12题。1许多肯德基快餐店近来推出了“老北京鸡肉卷”供人品尝,这属于饮食文化的( )A扩展扩散B等级扩散C传染扩散D刺激扩散2下列事物中不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 )A地名 B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C利用手机发送短信息 D摇滚乐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其代表某种文化景观。读图回答35题。3该种文化景观是 ( )A小溪 B梯田 C平原 D沙滩4该文化景观最有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5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该文化景观区种植
9、的是( )A水稻 B甜菜 C谷子 D青稞6下列有关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云南世博园都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属于文化景观B纪念碑古岩画等是人类精神活动形成的文化景观,与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无关C城市村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不属于文化景观D由于海南岛上有人类活动,所以该岛是文化景观7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指示,正确的是( )A热带山麓的茶园景观反映土壤呈酸性和光照充足B龙王庙的分布指示该地区水旱灾害多发C大型钢铁厂的分布指示该地区铁矿煤矿资源丰富D溜冰场的分布指示该地区气候寒冷。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有美国俄罗斯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南极旅游大国和智利阿根廷日本等开展了南极旅
10、游项目。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表示正在筹划到南极旅游的项目开发。回答第89题:8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9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秘和搜奇欲望的增长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10按旅游资源的分类,五大连池神农架青城山都江堰安塞腰鼓一般分别归属于( )A地质地貌景观生物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B水文景观地质地貌景观风土民情景观古建筑景观C水文景观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文化艺术景观D地质地貌景观气候气象景观古建筑景观风土民情景观11文化区是
11、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扩散的产物,文化扩散的类型主要有( )A文化传承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B等级扩散传染扩散和刺激扩散C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D文化传承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12下列属于文化景观基本特性的是( )空间性 时代性 功能性 指示性A B C D13一种文化事物或现象在一地产生以后,构成文化传播的一般顺序正确的是( )A核心向外扩展长距离跨地区扩散B核心长距离跨地区扩散向外扩散C向外扩展核心长距离跨地区扩散D长距离跨地区扩散向外扩展核心14西藏的布达拉宫建造时最主要的文化景观功能有( )A美学功能 B旅游观赏功能C宗教信仰功能 D军事信息传递功能15下列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指示物的是( )A
12、佛教寺庙的分布 B电视台的分布C图书馆的分布 D龙王庙的分布16下列人文景观未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对自然环境产生一此有害影响的是( )A阿斯旺大坝 B人工降雨C傣家的竹楼 D引滦入津工程17下列文化扩散属于迁移扩散的是( )A我国南方吸收滑冰思想滑旱冰B苏格兰威士忌酒由下层传入上层社会C伊斯兰教文化传入中国D三国时期中原农耕技术传给西南少数民族18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结构的时间是( )A18世纪4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19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叙述是(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C观钱塘江大潮的
13、壮观景象,宜选择8月18日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20为了达到“山重水夏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效果,园林构景最宜采用的手法是( )A隔景法 B障景法 C主配法 D借景法21读图, 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农作物栽培或动物驯化起源于我国的是 ()A马B小麦C水稻D鸡 (2) 该图反映的文化源地是属于文化事物的源地还是文化系统的源地 ? (3) 该图所示的文化源地与当地环境的关系怎样?22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最大的工程建筑,也是堪称世界奇迹的伟大建筑工程之一。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材料二 万里长城示意图。
14、 (1)长城属于_文化景观,它的建筑规模、工程技术水平反映了我国古代的_文化,当时建造它的功能是_。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人们又赋予长城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城是民族精神和毅力的象征,因此,反映出我国的_文化,它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现在长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它的旅游价值有:_ 。 (2)长城这一中华大地雄伟壮观的文化景观,是我国古代长时期的_文化与_文化的重要分界线,它还与我国某些自然地理界线大致吻合(至少两例):_。 23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下图是南京人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和可达机会(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
15、内的旅游目的地)的统计图,读图回答: (1)图中显示的佛教名山中有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等,其中可达机会最低的是_山,其主要原因是:_。 (2)写同感知程度最高的前4个旅游地及其主要旅游吸引物。 (3)旅游者的可达机会与距离的关系是_。 (4)分析图中旅游地的特点可知,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什么得以提高?24读下图我国某区域景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地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_。(不少于四种) (2)试评价该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优势:_不利条件:_ (3)请你为该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建议。_传统A民居传统B民居25读图分析回答 (1)根据我国民居的特点
16、,上图中A、B属于南方是 ,属于北方是 。 (2)传统的南北民居具有相同的 性,不同的是 ,体现了生产力水平较为 的时代, 对民居这种建筑文化景观影响。其中屋顶坡度与 成正比,墙体厚度与 成反比。 (3)传统民居发展到现代,已经没有了建筑风格上的显著 ,说明随着 的提高,上述影响的程度也必然降低。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A 6、A 7、B 8、B 9、D 10、A11、C 12、B 13、A 14、C 15、D16、17、18、19、20、21、(1)D (2) 文化事物 (3) 图示文化源地与当 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才产生相应 的文化源地。22、(1
17、)物质 物质 军事防御 精神 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 (2)农业 牧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分界;4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界线23、(1)峨嵋山 距离远,人们出行所花时间和费用较多 (2)绍兴鲁迅故居 嵩山少林寺 岳阳岳阳楼、洞庭湖 敦煌莫高窟壁画 (3)反比 (4)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或历史文化价值越高也可),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越高。24、(1)湖泊,雪山,石林,傣族风情 (2)优势:景观独特,游览价值大;集群状况好;种类多样,自然人文景观兼备。不利: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交通不便,通达性差。 (3)改善交通和通讯状况;发展商业、金融、餐饮业;开发民族风情游、山水游等项目;注意旅游区的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等。25、(1)B A (2)功能 建筑风格 落后 自然条件 降水量 气温 (3)差异 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