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549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十四 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抗争和探索(上)抗争篇(考点14)一、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鸦片战争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和广东抗英斗争。广州附近三元里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A副将陈连升,1841年1月在广州沙角、大角捐躯。B水师提督关天培,1841年2月在广州虎门捐躯。C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1841年10月在浙江定海捐躯。D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蒙古族),1841年10月在镇海捐躯。E江南提督陈化成,1842年6月在上海吴淞捐躯。F副都统海龄(满族),1842年7月在江苏镇江捐躯。2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人民和部分清军奋勇抗击英军,迫使侵略

2、者退出虎门。大沽口炮台清军爱国将士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太平军在上海同侵略军洋枪队作战。3中法战争1883年底,刘永福率黑旗军在越南北部与法军作战。1884年夏,马尾海战,战舰振威号、福星号爱国官兵英勇战斗。1884年秋,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在溪水击退法军。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军民突破封锁,支援台湾军民。1885年春,招宝山清军猛烈反击进攻镇海的法军。冯子材率清军奋勇杀敌,取得镇南关大捷。清军、黑旗军在临洮大败法军。以上胜利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秋,平壤之战,清军将领马玉昆,指挥将士浴血奋战。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亲临玄武门城头指挥作战,光荣牺牲。1894年,黄海之战,

3、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战,战斗中负伤。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代替督战。致远号中炮,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击敌舰吉野号,全舰官兵死难。经远号中炮,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坚持战斗,与舰同沉。1894年,辽东之战,聂士成率部抵抗。1895年初,威海卫之战。丁汝昌自杀殉国。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战争义和团在清军配合下,在天津至北京的廊坊、杨村一带狙击侵略军。义和团同守卫天津的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6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七七事变前: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著名的一支,马占山不顾国民政府不抵抗的命令,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4、B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战: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E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有:A七七卢沟桥抗战:驻守宛平的29军旅长何基沣夜袭龙王庙和平汉铁路桥的日伪军全歼守敌。B淞沪会战:国民政府先后投入40万兵力,挫败日军,并向虹口日

5、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进攻;团副谢晋元率800官兵,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孤军奋战四昼夜,歼敌200多人。C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朱德、彭德怀命令林彪率领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战斗十分艰苦。D台庄战役: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E枣宜会战:1940年,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与敌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F豫湘桂战役。抗战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A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朱

6、德、彭德怀命令林彪率领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敌后抗日根据的游击战: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C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对日作战,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D反扫荡战役等:a根据地军民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b在反“扫荡”斗争中,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也表现得十分英勇。E战略反攻:响应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人。二、近代中国

7、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背景:A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C自然灾害严重。准备:A洪秀全创拜上帝会(拜上帝教),以传教为名,宣传发动起义。B1844年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制造革命舆论。C组织革命力量,逐步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六人领导核心,到1850年,拜上帝会成员超过万人。经过A战略进攻a1851年金田起义:洪秀全领导,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永安建制。b1853年春,太平军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

8、制度。c18531855年北伐和西征。d1856年东征:破江北大营,摧毁江南大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B战略防御a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胜到衰的转折点。b1858年枞阳大会,太平军重要将领研究解围策略。陈玉成、李秀成破江北大营,又取得三河镇大捷。c1859年,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颁布资政新篇。d1860年,李秀成同陈玉成破江南大营。e1862年,安庆失陷,陈玉成就义。天京保卫战开始。f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失败原因A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B客观方面的重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

9、杀(力量对比悬殊)。教训:农民阶级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历史功绩:A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B在反封的同时,又反外来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C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斗争有深远影响。D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还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后期又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E太平天国运动与波斯、印尼、印度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配合,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特点:A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新旧交替的年代,担负着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B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还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已

10、不是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2戊戌变法背景A民族危机严重: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破坏。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康梁的维新变法活动a著书: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变法通议。b办报:中外纪闻、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c办学堂创学会: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d上书:“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e论战:维新与守旧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百日维新

11、A戊戌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B起用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新政的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军事。C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失败原因A客观:慈禧太后镇压,守旧官员抵制,袁世凯告密。B主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脱离群众,依*无实权的皇帝。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意义A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B功绩思想启蒙。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b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d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评价:资产阶

12、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3义和团运动背景:A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B日英德势力深入山东,义和团运动首先从山东兴起。由秘密反清组织义和拳,转化为合法的公开的反帝组织义和团。序幕: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赵三多攻打教堂,揭开义和团运动的序幕。发展:A1899年,山东平原县义和拳朱红灯取得平原大捷后改名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B1900年由山东直隶到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高涨。抗击八国联军战斗: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西什库教堂。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镇压利用控制出卖剿灭。

13、评价“扶清灭洋”口号:表明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出于感性阶段。它虽然具有爱国性质,却容易使义和团放松对清朝统治者的警觉。“灭洋”虽然能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笼统排外性质。4辛亥革命准备思想准备A代表著作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书中说“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b邹容革命军。书中提出了革命建国纲领,建立“中华共和国”。c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主张反帝应和盲目排外相区别。反帝与反清结合进行。d孙中山民报发刊词。“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B译书: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C办报刊:国民报、游学译编等。D论战a阵地:革命派民报;保皇派新民丛报。b内容:要不要以暴力推

14、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c意义: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利地推动了民主 革命高涨的到来。形成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组织准备:A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B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武装起义:广州起义、萍浏醴起义、皖浙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荣县起义等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主要是没有真正同工农相结合,表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但是这些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武昌起义条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

15、为起义。湖北革命党人积极准备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诞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具有进步意义。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1二次革命时间:1913年。原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并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袁世凯为争得帝国主义支持,出卖主权,善后大

16、借款。经过: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李烈钧在湖口起义,黄兴在南京起义,江西、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独立。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失败。2护国运动时间:19151916年。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经过:A孙中山组织武力讨袁,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B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起义,宣布独立。护国军向川、黔、两广进发。C1916年,袁世凯众叛亲离,取消帝制。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但北洋军阀依然掌握政权。3反张勋复辟时间:1917年原因: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京拥戴清

17、废帝溥仪复辟。经过: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全国人民一致声讨。段祺瑞乘机组织“讨逆军”,打败张勋,溥仪再次退位。4护法运动时间:19171918年。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祺瑞出卖国家主权。经过: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联合西南军阀成立护法军政府,并号召北伐。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并串通北洋军阀。斗争失败。5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方面:A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B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此局面寻找新出路。经济方面:A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A随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

18、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而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其编辑部后迁往北京。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主要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任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针)。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A开始:1917年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B胡适:提倡白话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C陈独秀主张推翻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D鲁迅:成就最突出。狂

19、人日记、孔乙己、药等,是白话文小说的典范。发展: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1918年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李大钊第一次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6五四运动背景:国际:A一战期间,日美乘机加紧侵略中国

20、,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B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国内: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根本原因;a、对外投*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b、对内大肆掠夺,人民负担更加沉重;c、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阶级基础)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思想基础)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5月4日,青年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5月5日,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

21、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各地工人响应。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结果:初步胜利迫使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7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领导机关:

22、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总部先在上海,后迁到北京)。时间: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概况:A全国大小罢工百余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B1923年2月4日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规模最大,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点。C军阀吴佩孚调集军警镇压、屠杀罢工工人,造成“二七惨案”,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英勇牺牲。D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教训: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仅仅依*工人阶级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联合农民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8国民大革命北伐军胜利进军形势:国共合作以后,全国工农运动迅速发

23、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各派军阀之间既有联合,又有矛盾(如直奉战争的爆发)。1926年,张作霖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吴佩孚进攻湖南的国民革命军。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北伐对象:吴佩孚(直系),孙传芳(直系)和张作霖(奉系)。主要战场:两湖战场(主要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取武汉三镇战役,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江西战场:歼灭孙传芳主力,占九江、南昌。闽浙战场:因福建敌人起义,北伐军顺利占领福建。1927年占南京、上海。胜利进军:汀泗桥、贺胜桥战役“铁军”攻克武昌北伐军直捣南京。冯玉祥五原誓师:1926年秋,配合北伐军,南下攻河南,会师郑州。19

24、27年初,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A背景:a、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公开干涉,b、英国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B成果:a、各地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b、这次斗争,成果最大的就是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四、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工

25、农武装割据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湘南。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秋收起义:A“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起义军分三路进攻长沙受挫,在文家市分析形势,决定放弃夺取长沙,向山区进军。C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广州起义:A1927年底,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发动广州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B帝国主义支持粤系军阀疯狂反扑,起义失败,张太雷等英勇牺牲。意义:A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

26、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B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开展土地革命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A内容:依*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作用: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27、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意义:A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B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展开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反革命“围剿”,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反革命“围剿”。1932年2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抗日反蒋运动1933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

28、定。2抗战时期反对国民党独裁反共的斗争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A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B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C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A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军事进攻以前,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继续争取同蒋介石维持国共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

29、回击,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A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B1941年初,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九千余人从安徽径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C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D接着,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E皖南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a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重

30、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b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c同时,中共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发生以后,立即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重庆新华日报冲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发表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亲笔题词。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在国际上:A苏联严厉斥责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行为。B英美为了减轻法西斯国家对它们的压力,当时也不同意蒋介石这样做。C英国政府表示希望中国的“统一战线能够继续保持”。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牵涉党派政治”,并保证“以

31、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中间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联合皖南事变以及国民政府的高压政策,使中间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深感联合起来争取自由民主、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并要求与共产党积极合作以反抗国民党的压迫。194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有利于民主力量的发展,得到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重庆谈判目的: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A1945年8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住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安赴重庆谈判。B10月10日,国

32、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国民党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意义:A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B中共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概况:A会议的斗争围绕着政权和军队问题进行,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B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

33、定宪法等。影响:A协议的规定,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政协会议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B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政府撕毁,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尝试化为泡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背景:抗战胜利后,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改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土地。中共中央决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内容:A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在土改中,中共贯彻“依*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34、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结果:A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B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C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保证。解放军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胜利解放军战略反攻A主攻方向: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B概况:a1947年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b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南渡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地区;c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边地区。C意义:三军形成品字阵势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三大战役的胜利A条件:a解

35、放区的土地改革使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提供了可*保证。b解放战争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装备有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士气低落。国民党军队兵力不足,被迫集中兵力,防守一些重要地区。c中共中央经过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B概况: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林彪 罗荣桓 1948年9月11月 四十七万多人 东北全境 范汉杰廖耀湘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刘伯承 邓小平陈毅 粟裕 谭震林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五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杜聿明黄百韬黄维等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五十二万多人 华北全境 陈长捷等C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