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1课时 明清之际的儒学【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要观点,并认识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原因、历史地位与精神价值。(1)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内在的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李贽就出生于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福建泉州地区。他的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因而李贽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是明朝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那时候,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把儒家经典鼓吹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理论,他们貌似圣贤而实际品行恶劣。正直清廉的思
2、想家李贽,目睹这些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他自称为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李贽还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应该有正当的私欲,不可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在封建儒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冲击了封建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们在明亡后,
3、都投入过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面对统治腐败,朝政混乱的社会危机,他们转而致力于著书讲学,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中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还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对专制的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
4、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王夫之的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与社会史观,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到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缓
5、慢发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这些以个性解放、追求民主与倡导求实为核心的批判思想,正是在当时这种政治、经济发生很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这些早期启蒙思潮的悄然滋长,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也十分微弱,这使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与思想专制的影响。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这些早期启蒙思想家,并不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只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容。因此,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最终没能冲破封建儒家思想的藩篱,
6、提出一个全新的社会改革方案,更没能引发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或革命。【典型例析】例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题目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他反正统,反传统,尤其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也,故未尝有是非也”可作此题的解题提示。答案:A例2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
7、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明清之际,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黄宗羲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从明亡的历史中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A项是孟子提出的中国早期民本思想。B项是荀子提出的积极认识并利用自然的“有为”思想。C项是董仲舒提出的顺应天意,听从安排的“无为”思想。答案:D 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
8、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虽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请回答:(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对试题整体把握。尽可能揣摩试题
9、设计者的立意。对每一项设问要做到瞻前顾后,首尾相应。并且做到挂靠教材,准确定位:面对新情景不慌张,挂靠知识来帮忙!准确定位所考察的教材的相关考点,以此做铺垫。答案(1)用意在于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2)君臣平等的思想。(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力的措施。例4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
10、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11、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12、。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证明历史观点、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二问相同的原因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从挑战正统等方面分析;临终的表现要从历史人物的信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问明清时期政治方面的特征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方面的特征是自然经济
13、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思想方面的特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解答第四问要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答案(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