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期(1840年前)学生用书P16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我的收获_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上承古萌新。一方面
2、,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主干回扣阶段政治经济文化1.明朝(13681644年)(1)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废丞相,由皇帝掌管六部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承宣布政使司,分管地方行政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设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军事(1)农业:生产技术
3、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手工业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3)商业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外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大量外销;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货币: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4)经济政策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朝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
4、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思想王阳明“心学”: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2)科学技术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戏曲:明朝时,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2.清朝前中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
5、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1)手工业:制瓷业进步(瓷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商业:晋商和徽商(3)外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很大;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经济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1)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实学。王夫之
6、: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文学艺术小说创作的兴盛: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如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治、光绪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典例呈现(2019全国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C据材料“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7、“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C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迁,排除A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者说明利润丰厚,排除B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商品化的程度,排除D项。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农业经济,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历史
8、解释等。具体阐释如下:核心素养方法指导时空观念材料信息有“时”的信息“乾隆时”,有“空”的信息“江南”“苏州”体现了时空观念这一素养。历史解释题干“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考向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特点和影响典例再现1(2017全国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A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政治意图是让宦官参政,势必会
9、影响到权力中枢议政决策的过程。故选A项;皇权不是“衰落”而是不断强化;“内阁议政功能”未“丧失”而是服务于皇权不断强化;“决策权”属于皇帝。故排除B、C、D三项。2(2019郑州二模,27)清雍正帝废除了预立嫡长为太子的做法,改行秘密立储制。被选者不分嫡庶长幼,惟以统治才能和是否最符合根本的统治利益为准;立储密旨在皇帝临终前或去世后才公布,公布后新君立即即位。这一做法()A反映古代政治体制发展趋势B表明清代嫡庶观念日益淡化C确保了清代皇帝的政治素质D意味着宗法制度的逐步瓦解解析A据材料“被选者不分嫡庶长幼,惟以统治才能和是否最符合根本的统治利益为准;立储密旨在皇帝临终前或去世后才公布,公布后新
10、君立即即位”可知秘密立储制君主决策的独断性,故选A项;据材料“被选者不分嫡庶长幼”不能断定嫡庶观念日益淡化,排除B项;秘密立储制虽有重才的用意但不一定能确保皇帝的政治素质,排除C项;虽然材料说到秘密立储制“不分嫡庶长幼”,但并不能说明宗法制度的逐步瓦解,另外,宗法制在清以前已经瓦解,排除D项。考向深化1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影响和认识(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清延明内阁,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
11、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a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b消极影响:经济上,君主专制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c认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清朝设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极
12、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2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1)皇帝的政治需要。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是因为当年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就是与宫内的太监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2)皇帝懒政腐化。明代的皇帝们趋于腐化,沉迷享乐,不问政事,权柄往往被委以亲信宦官。(3)牵制内阁的需要。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服务于皇权专制。3清朝的边疆制度概况影响改土归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改派流官进行统治的措施加强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边疆开发,社会进步盟旗制度在内、外蒙古地区,将蒙古各部划分为旗,合
13、若干旗为一盟削弱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政府对草原地区的管理,促进当地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金瓶掣签清乾隆时期正式确立的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对当时的西藏、蒙古和佛教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深远意义素养培育家国情怀明清王朝加强了对地方和边疆的行政管理,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初统治者奠定了汉唐都难以比拟的辽阔疆域。这些史实都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点训练1(2019厦门三模,27)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
14、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解析B明初大明令规定“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到了明朝后期,“义男”可以“照例同子孙论”,可知其地位有所提高,说明在明朝后期,宗法关系较前有所松弛,故选B项;既然“义男”可以“照例同子孙论”,说明“义男”没有冲击到纲常伦理,排除A项;“义男”继承权是“嫡子”继承权的一种补充,不会取代嫡子继承,排除C项;“义男”的地位由不被国家承认到“照例同子孙论”,是顺应了社会的需要,并不会导致社会风俗的急剧转变,排除D项。对点训练2(2020河北衡水模拟)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
15、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盟旗制度,意在考查家国情怀素养。17世纪以来指的是清朝统治时期,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是因为盟旗制度建立,长城以北地区成为中央有效的管辖区,A项正确。考向二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典例再现1(2016全国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
16、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解析A雇工待遇的变化反映的是明清手工业者地位的上升,这与市镇经济及手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故A项正确;“重农”与材料主旨不符;“矛盾尖锐”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强化”不符合史实,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故排除B、C、D三项。2(2019南充三模,27)明清时期出现“典卖现在之产,稀图未然之益,合什伯小分为一大股”的典卖地产投资工商业的现象。而山东人刘滋世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材料说明()A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再生产B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C
17、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D政府已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解析C根据题干“卖田20余亩还债,以所余10两白银经商,结果起家致富,20年后,田连阡陌,家累数万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权转化为商业资本、商业资本用来购买土地,说明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典卖地产投资,出现地权与资本相互转化,没有说明商人购田阻碍扩大在生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排除B项;明清政府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考向深化1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原因(1)经济新现象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
18、出超明显。各地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2)原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春秋: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废井田、开阡陌。魏晋南北朝:江南一些统治者,劝课农桑、安抚流民、轻徭薄赋。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保证了农民拥有一定的土
19、地和时间。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明清:“一条鞭法”“更名田”“摊丁入亩”调整生产关系,鼓励垦荒。2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1)“夹河而市”是江南市镇的共同特点。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市镇都是在河道畅通的地方。(2)市镇大多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区。(3)出现了一些带有行业特点的市镇。如: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4)工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特点。如苏州的盛泽,湖州的乌镇等地。(5)众多江南市镇的交易都有日市、早市、晚市和夜市之分,样式繁多。
20、素养培育家国情怀从家国情怀角度对“康乾盛世”的再思考: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时期,被称作“康乾盛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盛世?和少数民族统治全国有必然联系吗?这种盛世也被称作“日落前的辉煌”,其隐含的危机是什么?对点训练1(2019山西大学附中二模,27)明代常熟县志记载:“至于货布,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贸于齐鲁之境者常什六。”清朝时,河北等地的农民开始在地窖里织布,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A建立起跨区域商业网络B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生产地域
21、性分工的加强 D对全国性市场的依赖解析D据材料“以足够的湿度来防止断线之弊,因而减少向江南购买棉布的数量,松江的棉布业便显衰落”,由于北方减少对南方购买的数量,从而导致南方棉纺织中心的衰落,从而说明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商业市镇依赖全国市场,而未强调跨区域商业网络,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而未涉及到商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方的商业市镇依赖于全国市场,而未涉及到南北地区地域分工,排除C项。对点训练2(2020广安模拟,9)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
22、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解析B依据“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可知,流民沦为雇佣工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B项正确;依据“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可知,大量流民的出现不能说明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农业是以小农经营为主,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考向三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典例再现1(2018全国卷,27)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
23、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B明朝君臣对外国使臣的贡品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读。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绘画并非“新的类型”;材料反映的是官方贸易,“海禁”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麒麟”仍属于“传统观念”,观念未“更新”。故排除A、C、D三项。2(2019哈尔滨期中,16)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
24、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C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之下,中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故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和西班牙的贸易往来,所以谈不上贸易逆差,故排除B项;由于近代列强的入侵,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项;根据材料“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大量白银的涌入,
25、明清时期,实物地租开始向货币地租转变,推动农业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拉丁美洲各地,也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考向深化1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外贸政策逐渐由开放到闭关。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的地位。(2)成因处于出超地位的原因:中国传统经济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是一种内向型经济,表现在自给自足、排斥商品交换。因此对外基本没有依赖,使中国传统的优质物产如丝绸、茶叶、瓷器等体现出了巨大的出口优势。正是这种“封闭”的优势,却加深了它的封闭,使明清时
26、期的中国在近代科技崛起时迅速败落。先“陆”后“海”的原因:农耕经济下的古代中国,经济重心首先出现在北方,以陆地为主要的生产生活场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路优势得以体现。逐渐闭关锁国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政治制度不断走向反动,体现出其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面。2明清时期的白银流通(1)由民间流通到合法化明朝中期,一直流行于民间的白银,终于取代了明朝政府原来法定的“大明宝钞”,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市场上的商品,无论大小都以银两作为计价的标准。白银之所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远距离贩销的结果。反之当白银成为合法流通货币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
27、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明中叶以后出现了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就是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和计价标准的形式下发展起来的。(2)外国的白银流入中国16世纪下半叶,在新航路开辟的大背景下,美洲作物传入中国,与此同时,白银也流入中国,其主要渠道是中国与吕宋(菲律宾)之间的贸易。与此同时,产自日本的白银也开始输入中国。在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130年的时间里,从南洋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加上中日贸易而运入的日本白银,总数达到两亿两的规模,这必然促进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3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
28、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2)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4明清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答赠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2)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
29、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5比较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开始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维护封建统治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体制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素养培育唯物史观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在
30、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完整,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一种消极的抵抗政策。对点训练1(2020全国卷模拟,27)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下,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洋贸易。当时的福建巡抚徐学聚曾言:“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A自然经济加速瓦解B外贸经济有所发展C外来威胁趋于解除 D政府税收显著增加解析B据材料“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
31、机(西班牙)银钱之故”可见对外贸易发展,白银流入中国,故选B项;“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不能改变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形态,排除A项;“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在倭患基本平定的前提”西方的殖民势力已经到来,排除C项;“我贩吕宋(菲律宾),直以有佛郎机(西班牙)银钱之故”描述了商贸情况,并没有体现税收的多少,排除D项。对点训练2(2019江西九校联考)19世纪上半叶,受拉美独立运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1820年的白银产量比1800年减少48.5%,黄金产量1810年比1750年减少53%。世界金银大幅减产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A加剧了中国银贵钱贱现象B清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C
32、导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D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前的中外贸易,意在考查历史解释素养。19世纪上半叶世界白银和黄金的产量减少,这会影响到中国金银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中国银贵钱贱,A项正确;清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不是世界金银大幅减产的直接结果,B项错误;世界金银大幅减产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与世界金银大幅减产没有直接联系,D项错误。考向四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及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典例再现1(2018全国卷,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
33、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B题干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朝廷(政府)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故B项正确;药学发展源于社会生活而非“政治体制”;材料不能体现“药学”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宋代以前“理学”还未产生。故排除A、C、D三项。2(2020漳平模拟,18)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明清时期,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能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二者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B封建自然经济占
34、主导地位C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D中西方的交流完全断绝解析B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未出现彻底变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即封建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三项。考向深化1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及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实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程朱理学的禁锢和文化专制。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内容: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工商皆本;经世致用。(2)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
35、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政治:专制集权制度的压制。思想文化:纲常礼教、文化专制的束缚。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未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1)特点科技内容: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成就: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2)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
36、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1)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2)对书法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3)对绘画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因此,这
37、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4)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5)对文化教育: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素养培育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作用于经济基础。明清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但农耕经济并未实现向近代化的变革。其阻碍因素从上层建筑方面思考有以下几点: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是“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三是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对点训练(2019石家庄二模,27)明代后期,士
38、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解析D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和“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说明中国在引用西方科技时重实用轻理论,故选D项;材料说明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不是引用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是个例不是普及,排除B项;材料说明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
39、的目标,排除C项。(时间:3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毛坦厂中学联考,27)1367年,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年)始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置了六科给事中,下表中内容为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据表可知,明朝六科给事中的设置()吏科监督文官的选拔、任命、考核等事项户科监督国家钱粮收支、仓储等礼科监督各项祭祀、封增等兵科监督军事方略的制定、实施以及武官的考选、任命、赏功罚罪刑科对审判等进行监督工科监督各项建筑、水利工程的建造A.沿袭了唐朝三省六部制度B确立了直属六部的监察机关C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D改变了当时
40、的行政决策方式解析:C据材料中的“监督”说明六科给事中的具体职权监督六部的工作,利于维护封建秩序的稳定,故选C项;唐朝三省六部是行政权而不是监督权,排除A项;据所学,六科给事中直属皇帝,排除 B项;材料体现的检察权不是行政权,排除D项。2(2020漳州质检,27)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这一系列活动()A改变了明初实施的海禁政策B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新局面C彰显了明帝国的国际影响力D推动了明朝经济走向繁荣解析:C据材料“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皇帝接受当地君王的朝贡,并把大量礼品回赐当地的君王
41、”可知郑和下西洋增强了明帝国的影响力,故选C项;据所学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活动,而郑和下西洋是官方行为,不属于改变了海禁政策,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并非为了经济利益,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消耗了大量财富,另外,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难以推动明朝经济走向繁荣,排除D项。3(2019天一大联考六,27)据记载明初“风尚诚朴”,“中产之家,前房必土墙茅盖”。到明代后期,“鄙为寒酸,贫者必用绸娟色衣”“日用会社婚葬,皆以俭省为耻”。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宋明理学正统地位动摇C市民兴起瓦解等级秩序 D下层民众易染奢靡风气解析:A由材料明初和明后期
42、的对比,从“风尚诚朴”到“以俭省为耻”说明民众的尚俭传统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时间点明后期,可以判断变化的原因是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明时,宋明理学仍占正统地位,排除B项;市民兴起是在宋代,不是明后期,排除C项;民众消费得起绸娟色衣,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奢靡风气,排除D项。4(2019蚌埠三模,27)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解析:D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推动文学
43、作品世俗化发展,故选D项;民间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的改进主要是在宋代,明朝活字印刷术普及,排除B项;材料中“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是文学作品世俗化的表现,而且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佛教的影响不会逐渐增强,排除C项。5(2019郑州三模,27)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机构职能主要表现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
44、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这说明清朝()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解析:B据材料理藩院管理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保护皇帝及其家族,军机处控制军事、行政等核心权力,这说明清王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选B项;材料的三个机构创新没有体现满汉民族分治政策,排除A项;家国同构早在西周就已实施,体现不出“创新”,排除C项;理藩院的专门设置体现的是对边疆地区控制的严格,排除D项。6(2019赣州三模,27)康熙五十五年(1711年),热河行宫正式更名
45、为“避暑山庄”,每年四月开始避暑塞外,乾隆在位期间,“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据此推断,“避暑山庄”这一舞台有利于()A满族全国性统治地位确立B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的实现C长城对外防御功能的增强D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巩固解析:D题干中“避暑山庄还是重要的政治舞台,其重大政治活动、日常生活多方面体现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整合”,推知这有利于中原农耕地区与边疆游牧地区的融合,再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带来的积极影响,故选D项;满族在全国确立统治是在1644年,排除A项;皇帝避暑地点的变化与各民族平等关系不大,排除B项;长城主要防御游牧民族,明清
46、时期长城不需要防御游牧民族了,因为满族就是游牧民族的代表,排除C项。7(2020乐山模拟,5)乾隆以后,一些经营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获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雇佣的农民“同桌同吃,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表明()A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发展C在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货币地租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发展解析:A材料主旨是一些地主、富农雇佣无田农民种地,获取利润,二者没有人身依附关系,而是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8(201
47、9荣成二诊,8)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B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解析:B明末清初是海禁时期,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实际上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突破,故本题选B项;A项错误,当时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在台湾有势力;C项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D项与材料无关。9(2019南宁三模,27)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
48、宗法制()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 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解析:B西周和魏晋时期反映出宗法制具备政治功能,明清时期宗法制推动商帮的发展说明其还具备经济等社会功能,故选B项;材料说明宗法制在不同时代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未从社会进步的角度阐述,排除A项;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传承是宗法制继续发挥作用的关键,排除C项;材料中明清时期强调宗法制的经济功能,排除D项。10(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模,27)明清时期,湖州蚕农有一种独特的植桑技术。他们为了使桑树长得更好,在桑树长到七八尺时,便将桑树顶枝剪断,使桑树不再长高,而是横向发展,长出更好、更多的桑叶。材料可反映出当
49、时湖州()A纺织业生产的技术发达B发展丝织业的条件较优越C种桑养蚕技术全国领先D丝织业商品化的趋势明显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湖州的桑产业生产。材料中只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未提及纺织业的生产技术,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对于其他发展丝织业的条件则未提及,无法看出湖州发展丝织业的条件是否优越,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湖州地区的蚕农通过运用独特的植桑技术,让桑叶横向发展,长出了更好、更多的桑叶,说明湖州地区当时种桑养蚕技术的先进,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湖州的蚕农生产桑叶的先进技术,未提及丝织业商品化的情况,故D项错误。11(2019郑州二检,3) 冯友
50、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解析:C本题材料提到,“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C项。12(2019遵义二模,3)红楼梦中
51、,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解析:A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选A项;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
52、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福州质检,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与统治者意愿相反,朝贡贸易直接促生了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材料二葡萄牙是欧洲最早进行海外探险和殖民的国家,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帝国处于鼎盛
53、时期,以圣多美为中转站,通过好望角航线将大西洋贸易与印度洋贸易联系起来。巴西的烟草、黄金、白兰地酒和兽皮等商品经圣多美、好望角运往亚洲;亚洲的纺织品和香料运抵圣多美分销非洲、欧洲和美洲。这样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建立的贸易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明代的贸易体系,葡萄牙建立的贸易网络的不同及其原因。(15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
54、可知以中国为中心;根据材料一“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可知官府控制;根据材料一“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可知朝贡与贸易相连。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可知树立了中国的政治权威;根据材料一“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可知密切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根据材料一“朝贡贸易直接促生了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的私人的贸易网络”可知推动了私人贸易网络的产生;根据材料一“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可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第一
55、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和庞大的商业殖民帝国”与材料一“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对比,可知其不同点是范围更广阔;根据材料二“葡萄牙人通过扩张活动建立了”与材料一“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对比,可知其不同点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借助军事武力形成;其二,推行贸易垄断和掠夺政策;其三,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与明朝的贸易体系有以上几点不同,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世界各地建立大量殖民地;第二,自身商品生产能力不足;第三,重商主义
56、的影响;第四,出于维护本国贸易优势的需要。答案:(1)特点:以中国为中心;官府控制;朝贡与贸易密切相连。影响:树立了中国的政治权威;密切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推动了私人贸易网络的产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2)不同:范围更广阔;借助军事武力形成;推行贸易垄断和掠夺政策;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原因:在世界各地建立大量殖民地;自身商品生产能力不足;重商主义的影响;出于维护本国贸易优势的需要。14(2020眉山模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
57、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
58、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解析:据材料提到,“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找出两个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例如:科考结果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阐述:科考的主
59、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答案:示例一:科考事件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阐述: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
60、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示例二: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阐述: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较为发达;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