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智取生辰纲虞嗔gn g s nn w d chng u ku q jin jin 国子监p p 朴素pio 姓朴二、重要词语1.端的:_2.干系:_3.尴尬去处:_4.吹嘘:_5.怨怅:_6.省(xn)得:_7.兀的:_8.兀自:_9.逞办:_10.呕:_真的,确实。责任。指容易出麻烦的地方。急促喘气。怨恨。懂得,知道。怎能。语气助词,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反问。还,仍然。显示(自己的)机智。使人生气。11.喏喏连声:_12.口浅:_13.劈手:_14.窥望:_15.勾当:_16.面面厮觑:_17.聒噪:_18.计较:_恭敬地连连答应。口快,有话搁不住。形容手的动作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暗中
2、观察。事情。互相望着发愣。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计策,办法。三、作者简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不详。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对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上至皇帝的昏庸无能,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四、写作背景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十万贯财宝送到东京,给他的丈人、当朝太师蔡
3、京祝寿。梁中书前一年就曾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半路被人打劫了去,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但消息早已走漏。刘唐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晁盖,随后联络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和白胜,决定劫取这不义之财,并由吴用谋划了智取策略。1.探究课文的结构特点。点拨: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健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健,老都管如何掣肘,虞候如何搬弄是非以及军健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内部不和,但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时,读者也
4、如坠入五里云雾,弄不明白酒在什么时候被下了蒙汗药。课文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保护生辰纲,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2.探究文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及处理方法。点拨:作者围绕生辰纲刻画了两大类矛盾。一是杨志与军健等人的内部矛盾。这内部矛盾具体表现在押送路上,杨志面临着时间紧、行程远、天气热、担子重、路难走、不太平等困难,这些困难引发了杨志和军健等人的矛盾,即走与歇、快与慢、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这些矛盾实际上是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杨志处理内部矛盾的办法是对军健打,对虞候骂,对都管驳。二是杨志与晁盖等人之间的外部矛盾。表现为杨志精明保护生辰纲,吴用等人技高一筹智取生辰纲。在这一矛盾中,杨志处处小心,谨慎提防,但终究失败,无可奈何。杨志的精细反衬出晁盖等人的智慧,杨志的失败反衬出晁盖等人的力量,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反衬出晁盖等人的团结一心、配合默契。3.核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