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单元 第二十四讲课时跟踪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河北模拟)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解析:选D孔子主张使用礼乐制度使人的行为、道德达到规范。A项不符合孔子思想;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属于陆王心学的体现。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
2、:选B关键信息: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A项是墨家思想;B、C、D项都是儒家思想,但C项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D项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不属于为人处世方面,B项正确。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解析:选B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4(原创题)2013年7月22日上午7点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
3、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指示要求抓紧派出工作组和专业力量赴灾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这和我国古代先贤的某一施政主张相吻合。这位“先贤”应该是()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解析:选B材料凸显了当代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和孟子的“仁政”思想异曲同工。5(2013郑州模拟)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净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解析:选C材料意思是,如今各国的
4、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由此可见,作者主张实行仁政,故选C。6(2014杭州模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威势”,反映的是法家思想。A是道家思想,B强调教化,是儒家思想;C
5、强调君主权威,是法家思想,D是墨家思想。7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解析:选B材料中“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墨子。8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李克强作出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下列思想与关系最不密切的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6、,祸之所伏”D“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析:选C材料体现出当地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对民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这直接反映出D项;同时这种精神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先贤们的“民本”和“仁政”思想,故A、B项也与之关系密切;C项是道家思想,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与材料中的做法关系不是太密切。9(2014西安模拟)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
7、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选B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句话,再结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就会发现题干前半截就是为君权神授的提出做铺垫,而“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但与题干不符,所以排除A、C。10(2014成都毕业班摸底)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A加强集权B独尊儒术C推行教化D顺应天意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难于他,因此英明的统治者应
8、该“与天同”,顺应天意,故选D项。11(2014南通、泰州、扬州、宿迁模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选D材料反映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是为了适应加强汉武帝中央集权的需要,故答案为D。A材料没有体现;B是孔子的思想,C是宋明理学思想。12“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
9、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选C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据孟子等(1)
1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材料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4分)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3)据材料概括春秋战
11、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材料中可理解到民本思想强调君民和谐关系,君主应重视人民。政治理想指君主应用贤人,施行仁政。(2)根据材料二,围绕着财富与道德来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人之所欲,即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以其道得之,即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即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回忆教材知识,结合思想解放对政
12、治的影响回答“影响”。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每点2分,答2点即可)(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答“百家争鸣”可得2分)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任答两点4分)。14. (2014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
13、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是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14、。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4分)分析其作用。(4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痒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
15、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要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归纳材料三可得出“巩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是儒学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答案:(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儒家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