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辛亥革命基点盘查1条件(1)经济:“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3)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4)组织: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酝酿(1)武装起义:1911年黄花岗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2)广泛宣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3)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3爆发:1
2、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后占领武汉三镇。4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5辛亥革命的失败(1)袁世凯一面猛攻汉口、汉阳,一面提出南北议和。(2)列强对南京政府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3)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4)孙中山被迫妥协,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革命失败。6历史意义(1)政治:推翻
3、了清王朝及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概念阐释民国纪年法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1年。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至今仍用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公式是,用历史事件发生的公元时间减去1911年,所得的差即是民国多少年。轻巧识记辛亥革命重点理解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阶级的“新”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有了正规的
4、、统一的政党领导,改变了过去各革命团体各自为战的局面,便于领导全国革命。(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2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3)内容: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拥有自由权利,确立权力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5、4)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3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2)经济: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投资兴趣,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思想: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社会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
6、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4运用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提道:“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提示: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其偶然性,但辛亥革命的发生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经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政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军事:一系列武装起义。(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
7、、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提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3)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提示: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定了临时约法。虽然具有反对专制、维护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但体现出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应用贯通1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
8、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解析:选C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其在湖北创办洋务企业推动了湖北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2“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解析:选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指的是反对封建专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民主性”指的是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A项正确。3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共和观念风行B帝制基础尽除C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解析:选A材料中“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君主专制,但帝制基础并没有尽除,故B项错误;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近代社会,故C项错误;民权在辛亥革命后,普通民众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