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讯是新闻的一种。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新闻可分为:广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消息新闻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4风貌通讯3工作通讯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新而重要事实的新闻体裁。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也可以有副标题。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新
2、闻的主要结构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景背: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新闻标题(消息),它是用以揭示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它通常被用来借代整篇消息。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主标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或最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的最主要的部分,主标题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大,居于最显著的位置,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副标题,位于主标题之后,主要是用事实对主标题作些补充和解释。副标题所作的解释,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灵活。补充也有两种:一是补
3、充主标题以外的次要事实;二是对主标题所写事实的续报。导语,就是 消息 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味,诱导读者进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概括性强是其特点。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因 何果何果六要素 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 等。其作用 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 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
4、文字。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别了,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男: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女:月而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合: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女: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合: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东方之珠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鸟瞰香港夜景香港红勘体育馆星光大道李小龙香港迪斯尼乐园香港地图 1841年:第
5、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是实行“
6、一国两制”。一方面,字面上看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场面一:时间:4:30 地点:港督府 主要事件:彭定康注视着香港旗帜降下旗杆降旗离府末任港督彭定康场面二 时间:4:40 地点:港督府 主要事件: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港督府资料图片展示场面三:时间:6:15。地点: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主要事件:举行告别仪式,查尔
7、斯王子宣读女王赠言。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皇家游轮场面四:时间:7:45地点: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主要事件: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场面五:时间:6月30日最后一分钟 地点: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主要事件: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场面六:时间: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 地点: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主要事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军营区升起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将至,英国旗徐徐降下米字旗徐徐降下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易帜交接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场面七:时间:零点40分 地点:中国南海 主要事件:“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景中19
8、97年7月1日盛世金莲1997年7月1日英军卷旗走人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00点点4040分,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幕中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1、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但又是在蒙蒙细雨中?“蒙蒙细雨”对“告别”的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
9、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陨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2、如何理解“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3、短新闻力求简短,但本新闻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作者竟在百忙之中用了较多的笔墨介绍港督府,写香港的历史,这样写有何作用?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
10、们,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句话平实的语言,对比的鲜明,其中之一饱含了中国人民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主要场景,准确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深刻历史意义。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中心总结: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天安门广场庆祝香港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