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361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作业:第19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解析:材料中,张曾扬受到舆论指责不是因为捕杀革命党人,而是因为他的捕杀“无供无证,欲杀则杀”,没有“按律”,侵犯了人权,这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A项正确。21902年,户部奏议说:“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办法就是

2、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结果导致1910年秋至1911年春“民变”此起彼伏。这些“民变”(A)A客观上造成革命形势的成熟B表明清朝财政危机逐步加深C刺激了清政府着手政治改革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解析:题干中的“民变”包括了辛亥革命前一系列武装起义,它们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故A项正确。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C)A镇南关起义 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 D皖浙起义解析:这是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联。1910年,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此联表达了死难烈士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和国内同胞对烈士的深切怀念。4武昌起义后,

3、旧官僚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都督。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在于(A)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起义士兵的幼稚与无知C革命党人借黎元洪的资历号召群众D在特定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解析: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不敢单独掌握自己取得的胜利果实,从而暴露了他们的软弱性和妥协性。5“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文中的“革命性”和“民主性”是指(A)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指的是反对封建

4、专制,体现“主权在民”的思想,“民主性”指的是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A项正确。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D)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解析: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情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因此,D项表述正确。7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A)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C国民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实行责任内阁制解析:首先理解

5、“约法本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然后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8“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D)A结束了被奴役的历史B动摇了儒家正统地位C建立了一个民主共和国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据材料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上、思想上的解放作用”可知从政治上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

6、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这反映了(B)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解析:据材料可知,农村里的“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B项正确。10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

7、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D)A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解析:材料围绕“社会风俗人心”,强调“民众的体格、品格提高了”,这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重大变化,D项正确。11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C)A未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D中国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解析:“购得假共和”说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

8、切愿望并没有实现,直接原因是C项。12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D)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解析:辛亥革命承担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

9、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謇全集追悼孙中山演说(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答案:(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

10、创造了条件)。(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信息及材料一的关键信息“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中“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变,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以及所学辛亥革命知识可分析答案。14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

11、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在1910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武昌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答案:(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2)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心配合革命。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作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清政府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各省立宪党人密谋革命”来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