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3547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1【文章内容简析】: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

2、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设计思路】: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结

3、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学习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

4、达感情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磁带。制作教学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课时(一) 导入(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

5、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二)整体感知全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

6、落叶石头阵雨在依次找朋友的时候,对照相应的段落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内容,在读时纠正字音,将重点字词读正确并理解词语意思。栀(zh)子 湛(zhn)蓝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

7、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三)研读与赏析师:李汉荣

8、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我们的好朋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一句话。(要求学生先将有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遍,然后再回答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精读段落: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

9、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

10、一读。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

11、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_”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四)仿写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A

12、、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五)、体验与反思体验:学生活动:讲述自己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问题:1、文章体现

13、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六)、作业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利用课余时间来“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选做)(七)板书设计1、山中访友山中观景(事)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热爱自然(情)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2教学目标:1。会

14、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学重难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揭题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本第1页的单元导语,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1。(1)谁第一个说说,你从单元导语中知

15、道了什么。A 我知道了这个单元都是介绍大自然的说得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感受大自然。2。还知道了什么师:了不起,你关注到了学习要求,一起来读一读。总结:学习本组课文就是要体会作者有哪些(贴:独特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贴:联想和想象)3。揭题:(1)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要求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师:一起读。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2)访的意思是(拜访)友指的就是(朋友)你怎么理解课题(到山中去拜访朋友)再读题。二、初读课文(一)初读课文1。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

16、示要求)(二)检查词语过渡:来,我们来读一读词语第一组: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1。谁见过栀子花读句子【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2。汩汩一般用来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读句子【你好,汩汩的溪流!】3。犬吠就是狗叫。嗅就是闻的意思。第二组:树冠、唱和1。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冠本义是帽子,皇帝戴的帽子叫皇冠。也表示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树的顶端叫树冠,鸡头上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叫 鸡冠。2。唱和的意思是和谐的跟着唱。总结: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字义,用法也不同。第三组:邀请、身躯(先驱)、津津乐道这三个词中含着三个要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写。1。“邀”字先写“敫”,写得紧凑

17、一些,再写走之儿,平捺要写的舒展。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约定的地方去叫邀请。2。“躯”先写“身”字,根据偏旁我们知道它与身体有关,再写“区”。3。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津津的意思:形容有滋味;有趣味。有一个词叫津津有味。(三)交流问题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你觉得这

18、个课题怎么样生交流(拟人)3。师总结:把山中的一切都当做了人来写,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独特感受。三、学习第3自然段,悟“德高望重”(一)悟“德高望重”过渡:一个早晨,他又来到了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作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生1:德高望重的老人。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师:德是什么望是什么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请你读一读生2:“弓着腰,俯身凝望”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 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总结: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

19、这份独特感受。生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生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二)指导朗读、背诵1。指导朗读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生1读,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尊敬。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生2:怀念。师:还有吗生3:老桥是他的朋友(朋友之情)。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师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2。指导背诵

20、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成3部分把它记住。【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生自由背诵,请2生背。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四、比较阅读,体会写法1。师: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写过一篇名为桥的文章(投影)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一种表达【 桥一条流得很急很急的河,切断了土地,是桥又把它连接了起来。因

21、为有了桥,我每天早晨,才能走向学校。我在假日里,才能去河对岸的山上才来野花,送给我生病的老师。我在中秋节,才能带上糕点去看望我的外祖母。我记得我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是怎样买着不稳的步子走过这座桥的;爸爸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第进城的;爷爷也记得他是怎样走过这座桥,去山上砍柴的。】相同点:都对桥有很深厚的感情,都进行了联想。师:他们有没有写桥的外形,样子只写了自己与桥之间的感情。都是他们的独特感受不同点:第一人称,文章中用了第二人称,把桥当成了朋友。师:有了一个字反复了3次你。从这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2。师:你能学着李汉荣的样子,跟桥说说心里话吗用上这样的句式,可以改写这段文字,也可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桥啊!你_!你_!生自由写3。学生交流师评价:我感受到了你对老桥的那份情谊。你的联想很独特。你用了疑问句表达自己的感受。五、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他的老朋友古桥。体会了作者运用拟人、比喻、联想与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还运用第二人称来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他的脚步,去山中访友。六、板书设计散文 山中访友古桥 老朋友 独特感受树林 联想、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