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神奇的汉字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一、汉字的起源1结绳记事说。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离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3仓颉造字说。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
2、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4)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二、汉字的造字方法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2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3会意者,此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4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
3、也。三、汉字的演变过程在几千年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为了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在不断地改进着汉字的书写形体。从甲骨文到现在,字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七个阶段。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在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1甲骨文:字体象形程度高,笔画简单质朴,写法很不固定,笔道的多少、方向和偏旁位置多变。2金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上至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字形大小趋于一致,线条圆润凝练,排列整齐,古朴厚重。3小篆:起源于秦文字,通行于秦和西汉,规整匀称,象形程度降低,字形明显简化,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称而颀长,风格庄严美丽。4隶书:由篆书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由秦出现,汉代流行,方便书写和镌刻。5楷书:形成于汉魏,南北朝时取代隶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