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贾府 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宝黛初逢阅读古典小说鉴赏人物的方法 1沿着人物的生活轨迹走 2注意作家的创作意图 3掌握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各种方法 3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学习重点欣赏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人物
2、形象学习难点v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概括性格特点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中国三门“显
3、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现作前80回为曹作,后40 回为乾隆时进士高鹗所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第二回贾府人物上下关系 第三回黛玉进府典型环境 第四回贾史王薛社会背景 第五回太虚梦游隐喻结局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第一回女祸补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
4、性格有隐喻作用。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第二回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 敷贾 敬贾珍 贾蓉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贾 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 姐贾迎春贾 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 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敏(林如海)林黛玉第三回第三回是介绍小说
5、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穿堂抄手游廊抄手游廊贾母前院厢房厢房五间正房贾母后院西角门贾赦院东角门荣国府穿堂荣禧堂贾政院夹道 抱厦厅影壁凤姐屋后廊穿堂耳房厢房厢房厢庑游廊厢庑游廊北南大厅第四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贾史王薛第五回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
6、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画册判词歌词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 李纨王熙凤 巧姐秦可卿 妙玉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葬 花 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
7、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如也。”金陵十二衩正册判词二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
8、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 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聪明累课文情节介绍第一部分(开端)林黛玉到荣国府。第二部分(发展)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环境和人物。第三部分(结尾)安排林黛玉住处。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以林黛玉行径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条理清楚。堂禧荣书赐荣国公贾源翰座上珠玑昭日月敬贺荣国公堂前黼黻焕烟霞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典型环境贾府特点1、宏观的外观2、讲究的布局3、华贵的陈设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特点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绘的。林黛玉虽然对贾府的情况略有耳闻,但并未亲见,所以在描
9、写中有林黛玉初次观察的惊奇。恰当的描写角度,更突出了贾府的与众不同。环境描写作用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课堂讨论人物形象和性格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宝玉黛玉王熙凤王熙凤形象:分几个层次写的?1出场 2外貌 3见黛玉的系列表现 4回王夫人话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说明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通过贾母的介绍也证明这一点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肖像:服饰容貌集珍宝珠玉于一身三角眼吊梢眉粉面 丹唇贪婪与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美丽的外表,刁钻狡黠的本性见黛玉表现:入木
10、三分的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也是得宠的原因回王夫人话进一步强调善于逢迎的本领,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形象总结:精明能干,善于玩弄权术,外表美丽,为人刁钻狡黠,阿谀奉承,见风驶舵宝玉形象分析 在人物出场前作者是怎样从两方面对宝玉进行侧面描写的?体现他怎样的性格?从王夫人口中黛玉听母亲说这是世俗人眼里的宝玉,对他的态度是贬斥的,这正反映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出场后怎样从正面写宝玉的?表现怎样的性格?外貌西江月词摔玉事件黛玉眼里宝玉,是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明贬暗褒,表面是嘲讽批判,实际是歌颂,也是作者的态度,进一步揭示宝玉叛逆的性格表现
11、其对封建思想的不满,是一种反抗的形式,再一次反映他叛逆性格宝玉形象总结:虽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其反封建还是不彻底的人物形象分析林黛玉 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林黛玉?外貌行为语言心理林黛玉外貌描写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只作初步的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描写近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度的不凡两次铺垫后,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了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表现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风流俊逸病美人图,也只有宝玉能看出,别人无法发现明确:
12、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良种方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行动描写: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在那些地方?和贾母见面和三姐妹见面和王熙凤见面听贾赦贾政的带话对位子的思忖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知书达礼有教养语言描写婉言谢绝大舅母的留饭两次关于读书的回答言谈举止非同一般,心思细腻小结:对黛玉语言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黛玉形象:美貌多情 体弱多病 多愁善感 知书达礼 有强烈的自尊心 又
13、有很大的自卑感。现今人们不喜欢林黛玉可能是因为她的清高自许、目下无尘,不现实,也不会做人,人家一俗你就不理人家。但请试想自己俗难道就不允许人家清高?林黛玉才华横溢,出口成章,魁夺菊花诗,技压柳絮词;忠诚专一,惟情至上,为了心爱的人可以连命都豁上;从不懂勾心斗角,永远倾心相待;绝不会逼着你起觅什么金封什么侯,只要两情相悦、心新相印就足够了。这样的女性是“水做的”,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打出字幕)这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有人还把林黛玉与红楼梦中众多的女性进行了比较:宝钗有其艳而不能得其娇,探春有其香而不能得其清,湘云有其俊而不能得其韵,宝琴有其美而不能得其幽,可卿有其媚而不能得其秀,香菱有其幽而不能得其文,凤姐有其丽而不能得其雅。她是美丽的象征,她是智慧的化身,她是一株绛珠仙草除以上三位人物,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填写下表,分析好处详写略写实写虚写单独写集体介绍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贾母王夫人 贾氏三姐妹等宝玉黛玉出场人物贾政贾赦王,宝黛邢夫人等,三姐妹课文总结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 2、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间用 3、运用多种描写任务的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作 业作 文话 说“凤 辣 子”我 看 林 黛 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