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3挑战教皇的权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D)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解析:“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使信徒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否定了罗马教皇和教会对宗教信仰的垄断地位,D项正确。2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
2、,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A)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 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个主张(B)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解析:西欧宗教改革是为了将人们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故B项正确。4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
3、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B)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解析:“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体现了“自上而下”,故B项正确。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C)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解析: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
4、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他们都主张信仰,排除B;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排除D。6“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B)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解析:马丁路德只是主张改革教会,并不是废除,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丁路德
5、通过思考,解决了苦恼,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针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提出解决方案,并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7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罗马”。加尔文的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D)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封建主的特权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主张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8“如果上帝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虔诚的基督徒要尽可能地利用这天赐良机;如果你拒绝它,那么你就会背离上帝赋予你的天职和使命,上帝的圣训是,
6、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C)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伏尔泰解析:据材料中“上帝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上帝赋予你的天职和使命”可知,反映的是加尔文“先定论”的思想,故选C项。9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能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D)A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B宗教改革首先在北欧地区发生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D宗教改革吸收人文主义大量的精神要旨解析:从材料中“北欧人文主
7、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很可能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人文主义是宗教改革的动力,同时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产物,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是论述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的关系;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意志,是西欧,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错误。10.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说明(A)A宗教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具B宗教取代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C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宗教职能的变革D宗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解析:材料中的“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体现了宗教改革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A项正确。宗教不能取代科学,排除B。材料未涉及宗教和科学的关系,排除C。“直接动力”说法不准确,排除D。1116世纪初,英王亨利八世刚刚即位时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曾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君主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金玫瑰”。但时隔不久,他就走上了公开对抗教廷和教皇的道路,英国国教替代了天主教在英国的地位。此举的深远影响是(C)A英国国教成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B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得到巩固C英国民族意识增强及民族国家发展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
9、命的旗帜是清教,不是国教,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加强王权,但是,这一影响不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即被推翻,不符合“深远影响”的限制条件,B项错误。英国国教改革增强了英国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英国的国教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利于人文主义在英国的发展,D项错误。12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B)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解析: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
10、封建专制制度,排除A;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均排除。13“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材料对圣经的认识体现了(A)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C信仰得救 D理性主义解析:依据材料“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14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
11、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D)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材料认为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所以是想说明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世俗的君主的政治斗争,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宗教改革的本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题18分,第16题26分,共44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虽说人文研究有别于神学研究,但并不意味着势不两立。新的世俗学问并非总与旧的神学相对立,在文艺复兴时期,两者依旧是共存的。佛罗伦萨农作食品减价,制造需求增大,城市扩展,财富从依赖土地的社会阶层转移到了产品制造主手中
12、,由此产生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商人阶级,改变了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结构。新的富裕阶层热衷于赞助艺术、支持对古代世界和现代的新发现。摘编自艺术与人文主义革命材料二: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摘编自基甸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世
13、俗学问与旧的神学二者“依旧是共存的”?(4分)(2)指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上所起的共同作用。(8分)答案:(1)理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往往借助宗教(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自己的主张。(4分)(2)观点: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2分)原因: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但仍受到天主教会黑暗统治的束缚。(4分)(3)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削弱了天主教的封建神学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控制,正确分析了“人”“神”关系,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8分)16无论
14、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
15、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10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0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6分)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等。(4分)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6分)(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
16、)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答“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也可);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10分)(3)相似之处:强调人的信仰的自由;敢于挑战正统(或“具有叛逆的思想”),敢于批判权威;促使社会的主流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王守仁的主要思想主张,解答此问,要逐字逐句阅读材料,注意抓取关键词语。材料一展示的是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材料二中体现了他的“良知”观,其他的思想如“致良知”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注意答题角度“儒学发展史上”。第(2)问,注意答题角度“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然后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回答。第(3)问,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从思想观点本身的共性、思想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