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1次周考文综历史24.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材料说明,殷商时代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25.诗经中有多篇诗歌描述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锋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反映了先秦A社会动荡民生凋敝B文史作品关注现实C政府关心民生问题D农民赋役负担沉重26.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
2、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27. 下表为古代中国治水事业历史发展及区域分布。对此表分析合理的是A汉代治水都集中在中原地区B魏晋南方经济遭到沉重打击C魏晋到隋四川经济发展滞后D唐朝长江流域得以较快开发28. 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上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肤甚优之”。这说明A人口压力增大,社
3、会局势开始动荡 B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29. 17世纪,郑成功所属的郑氏集团从葡萄牙控制的澳门购进丝织物运往日本,再从日本买进货物运到菲律宾转售给西班牙人;或从中国满载货物运往中南半岛和马六甲等地贸易。再换回苏木、胡椒等。这反映出当时A国际经济区域的互补性 B中国已经主宰远东贸易C中国海禁政策逐渐松弛 D地方割据促进经济发展30.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寻求鸦片战争
4、中中国失败的理由 B主张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3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32. 甲午战争后,日本出版了许多研究甲午战争的书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推动这类书籍在中国的发行。康、梁等人的主要意图在于A唤醒民众的危机意识B反思军事战略的失误C学习日本的建军策略D构建维新变法的理论33. 孙中山在制定
5、建国大纲宣言中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主要反映了A反革命势力旨在破坏临时约法 B国民宪政意识薄弱C临时约法未涉及人民权利 D民主平等现念缺失34.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A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反映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C适应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国社会性质
6、发生根本变化35.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 B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C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D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41. (25分)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
7、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1分)材料二 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据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做“传”,用马速递传称“驿”,传递文书
8、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时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梁,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朝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有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河入京,山东根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期,设京义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运到海河,运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2)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14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9、中国人传统上把他们的过去解释成一连串王朝的循环,每一个王朝重复着一个令人厌倦而多次出现的故事:一位英雄开创一个权势极盛的时期,然后长期衰落,最后总崩溃。中国人按王朝编纂历史就与这幅图景有关,他们有这样的观念,认为人们最希望的是再现古代的黄金时代。结果,中国文明的巨大发展就只不过隐藏在这种表面的人间诸事的循环运动之中,中国以后的历史成了一系列或多或少成功地重复西汉故事的努力。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进行判断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3年
10、,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1924年8月,中央银行成立,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宋子文任行长。宋子文上任后,强调即使是政府银行,也须遵循金融领域自身的运作规律,而不能任凭行政当局随意借垫和滥发纸币。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9月,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当年底,广东境内战事渐定,宋子文进而大力推进统一财政的改革。由于宋子文的执着坚定,也因为国民党中枢在这个问题上当机立断地采取相关措施,广东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归统于财政部之下了。在统一财政的过程中,宋子文同时整顿和健全了财政机构,并对各主要税项多次加以整理。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广东省的财政收入从1925年下半年的1
11、943.8万元,猛增到1926年上半年的5107.1万元,1926年全年则为10013.6万余元。据吴景平宋子文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成功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的意义。(5分)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
12、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左宗棠材料二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866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力保新疆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位列四大名臣的原因并加以评价。(9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
13、分。2428 BDCDD 2933 ABAAB 3435 CD二、非选择题:共52分。40.(25分)答案:(1)发展演变:商代已出现商人,商业贸易区域广泛;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秦汉时期,统一货币,促进了全国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并出现纸币;元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帮,商品经济繁荣。(5分) 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环境;政府的经济政策;交通运输等。(任答三点得6分)(2)基本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政府主导,设专门机构管理;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管理呈现专业化趋势;水陆并用。(任答四点得8分)积极作用:促进了
14、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为后世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任答三点得6分)41. (12分)示例一:材料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王朝不断循环的历史,我认同“王朝循环”说。首先,封建社会政权的性质从秦到清一直稳定。虽偶有国内农民战争甚至外敌入侵冲击,但封建王朝的性质从未发生质的改变。另一方面,封建时代的政权发展呈现了周期性。王朝的前期往往明君较多,促使国势向上发展,而王朝的后期则屡出昏君,最后导致政权的瓦解;再者,封建社会政局发展也呈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周期特点,春秋战国的战乱到秦汉归于统一,魏晋的分裂到隋唐归于统一,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历史总
15、是在一乱一治中前进。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循环”。总之,中国古代历史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是一些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共同推进了历史的发展进步。示例二:材料认为中国古代历史是王朝不断循环的历史我不认同,“循环”表象下的中国历史应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政治上,郡县制、科举制、行省制为代表的政治制度先后推出,体现了古代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经济上,在传统小农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出新的经济因素,体现出经济社会的变动进化;文化上,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科技文化成就不断产生、发展到走向世界;以儒家为中心的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儒家文化思想体系。民族关系上,经历了
16、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宋元时期大的民族融合以后,最终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并逐步确立了当今的民族交融的格局分布。所以,“循环”说只是表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发展,我们应客观全面辩证地来看待。44.(15分)(1)原因:改革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国民党中央的坚定支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宋子文自身优秀的素质。(10分)(2)意义:增加了广东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北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广东革命报据地构建了近代化财政体系,为后来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积累了经验。(5分)45.(15分)答案:(1)原因:新疆地理位置重要(保卫蒙古和京师);英俄在新疆扩张势力和影响,西北边疆出现危机;左宗棠对陆防的深刻认识。(6分)(2)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陕甘农民起义,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增强了清政府的实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收复新疆,打败外来势力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