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2次周考试题、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很多经典文学作品最近被贴上了“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追忆似水年华被认为是“体弱多病的高富帅写了本无病呻吟的碎碎念”经过时代检验的经典作品怎么在一些读者眼中变成了“毁三观”的作品呢?标签可能是彰显特质,也可能是偏见障目。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作品是作家无声的申辩。包法利夫人自杀是时代的悲剧,福楼拜深刻揭露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各种因素,这种对个人、社会的批判
2、不是“爱慕虚荣”的标签所能囊括的。马克思的女儿在英文版包法利夫人导言中指出:福楼拜的这部作品的实质是道德的,健康的;我们见到了邪恶,但没有被它所感染。人需要审视自身的存在状况,而文学正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文学的世界里不是简单呈现好人与坏人的对立,那里只有人的棱镜,作家没有站在道德的彼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德行有亏就是“毁三观”?难道高大全就好?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文学以不同于科学的方式揭示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普遍性,披露生活本质的一棱一面,都是意义生成的基石。文学作品
3、对人性的剖析、对救赎的探索,对读者有着重要的警醒、借鉴意义。文学作品在时间的链条上点亮智慧,让读者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在心灵的对话中,用艺术形象去涵养、发展、健全人格,让世界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模糊,让读者心理成长。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正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文学的文献价值在于它是时代的纪念碑,红楼梦中的时代风云、追忆似水年华中的世态人情,都是作品得以成为世界经典文学的过硬理由。文学既再现生活,也造就生活;既照亮远方,也照亮深渊。文学中建基于大地的世界,经由读者得以呈现。当作者与读者的心境在碰撞中生成意境,
4、作品对读者敞开了,读者因简化而遮蔽的行为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读者的评判应该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质疑,从更高更广的维度审视作品、自我、生活、时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只顾贴“毁三观”的标签,却没有细想人性的复杂、生活的百态,确实有失偏颇。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关注人的生存困境:悖谬、失落、迷茫现实主义展现着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所呈现的正是从揭示社会谬误案例到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心路历程。在“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在时代现场秉笔直书。正如作家加缪所说,写作“是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如实地告诉人们他
5、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选自2018年10月26日中国文化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作品的动力,读者难免会给所读作品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B. 文学作品为了真实呈现人的生存状态,会描述人的个性、共性、复杂性甚至人的逾矩、背德、困境。C. 好的文学作品会巧妙地表现善恶对立,不回避对道德底线的触碰,能够用艺术形象涵养、发展、健全读者的人格。D. 肤浅、片面、标签式解读,缺乏理性质疑,这些问题存在于所有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中,影响读者理解作品价值。2. 关于原文论证
6、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层面,阐述了作品对读者的影响以及读者对作品准确解读应该具有的态度。B. 文章围绕文学的文献价值这一核心,结合经典作品论述脱离文献价值来评判文学作品是失之偏颇的。C. 文章引用马克思女儿和加缪的观点,意在强调准确把握作品的本质在文学作品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D. 文章由文学作品标签化现象切入,先揭其危害后析其原因。较之原因的分析,对危害的揭示更直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尽管有揭露和批判,但并不影响读者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B.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现实主义文学更应该真实的展
7、时代风云,绘社会百态,写人生悲喜。C. 如果忽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样,以道德审判者自居,作家就难以创造立体、丰满而真实的文学形象。D. 任何一部文学经典,无论怎样表现社会荒唐人性丑恶,其本质必定是美的善的,都体现文学的应有价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科学素质一般指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方面的素质,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低,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8、,为此,200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科学素质纲要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对中小学阶段科学课程课标进行修订,开展科学教师培训,开发科学课程,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快速发展,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影视、科普网站等不断出新,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等活动持续开展。10年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显著提高。上述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升。据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比2005年的1.6%提高近
9、三倍。科学素质是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推进力度。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研究表明,201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现代公民科学素质服务体系,并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的目标。(摘编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材料二:自2006年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
10、水平大幅提升,年平均增长由2005-2010年的0.33百分点发展到2010-2015年的0.59百分点,再提升到2015-2018年的0.76百分点,逐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10.38%增长到2018年的20.84%,在重点人群中居首位,保持了领先并快速增长的势头;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2.97%增长到2018年的10.14%;农民科学素质水平由2007年的0.97%增长到2018年的2.62%。(摘编自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材料三:
11、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2018年与2015年相比,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历次调查中首次出现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下降的状况。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也能同比例增长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已进入高位增长和缓慢提升阶段。(摘编自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主要调查结果)4下列对材料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15
12、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6.2%,是2005年的近四倍,超过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2015年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的一半。B2006年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年均增长百分点明显提高,按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2020年有望超过10%。C.2007-2018年,从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等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的比较来看: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的增长率最低,城镇劳动者增长率最高。D对于中国不同文化程度公民科学素质2018年与2015年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都有所下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均有所增长。5下列对材料相关
13、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2006年颁布的科学素质纲要,促进了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修订、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的开展,有效支撑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B科学素质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科学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国政府都很重视。C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我国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间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却越来越大。D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高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学素养进入缓慢提升阶段,他们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6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14、(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被打开的密函美爱尔斯爱辛格这个军人不该打开密函的封口有好长一段时间总部没有任何消息传来,看起来部队要在那里待上整个冬天了。附近的田野上最后的草莓都掉落下来腐烂了。哨兵们孤零零地坐在树干上看斑驳的树影。敌人在河的对岸没有发动攻击。有一天早上,部队派他带信到总部。他把信送到后,他们问了几个问题。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他们交给他一封封了口的信,规定他在天黑前要带回自己的部队去。他们指示他走捷径,并在地图上指给他看。但令他很不高兴的是,他们还派了一个人跟他一起回去。他们警告他要小心,然后就叫他出发了。司机常常有意无意地回头看身后
15、带着密函的男人,好像要确定他的“货物”是否安在。这使他很生气,更让他相信他的上司一点都不相信他。密函里到底装了什么?那天清晨他听到有人说河的对岸有动静,但这些谣言总是随时随地都可听到,而且很可能是上司故意说了要让部队静下来。同样地,派他送信也可能只是一个诡计。他告诉自己最好能知道信的内容是什么,因为他们现在走的路线是在敌人的监视范围内。如果他们问他为什么打开信封,只要以此为理由就可以了。他摸摸口袋里的信,并用手指碰一碰封口,想打开它的欲望就像发烧一样让他全身发热。有个地方却有一棵树干弯曲往下长,车子在紧急刹车后停在一堆泥上。引擎熄火了,鸟类的叫声使得丛林比以往更沉寂。司机开始试着找出车子的问题
16、,当他趴在车子下,这个男人不再迟疑,打开信封,很小心地还将封口保留原状。他靠在车上读这封信,上面竟然写着要把他射杀。在司机从车底爬出来并宣布一切妥当之前,他赶快把信放回他胸口的袋子。他相信司机是他们派来的杀手。司机突然转头说:“我们将有一个宁静的夜晚。”这听起来真是最讽刺的话。这个男人终于忍不住拿出他的左轮枪。当第一声枪声响起时,他以为自己提前开枪了。但假如他的同伴已经中弹,那他的灵魂一定又出现了,因为他加速继续开车。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才发现中弹的不是司机而是他自己。他的手臂松垂着,左轮枪也掉了下去。在他们到达树林之前,更多的枪声响起,幸好他们都躲过了。在前面的那个鬼转动他那高兴的脸面向他
17、。“能通过真幸运,”他说,“那块平原被敌人监视着。”“停车!”男人大喊。“不能在这里停车,”司机回答,“我们最好再进去一点。”“我受伤了。”男人绝望地说。司机往前开一点路然后停车。他先止住血,再把伤口包扎起来。他说了一句他惟一能想到的安慰话:“我们快到了。”“等一下!”他大声地说。“有什么要紧事吗?”司机不耐烦地说。“信”男人说。他把它从口袋拿出来。在他最难过的时刻,他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封信。命令里说要把带信者射杀,却没提到名字。“拿着它,”他说,“我的外套上都是血。”假如他的同伴拒绝拿的话,事情就明朗了。一阵沉寂后,他觉得信被拿走。“好吧!”司机说。最后的半个小时在安静中度过,时间和距离都变
18、成狼的叫声。他听到有个声音问:“他还醒着吗?”但他紧闭着眼睛。“你照顾他,”司机说,“我必须赶时间。”这个男人希望他们赶快来替他包扎伤口,但当他疲倦地睁开眼睛,却发现只有他一个人。房子里有很多来来去去的声音,说话声,走路声,还有关门的声音。他试着坐起来,但发现自己异常的虚弱。房子附近愈来愈吵了,一定有特殊事件发生了。当他醒过来时,他发现他的伤口已经包扎过了。司机正弯腰看他,一名军官站在床头,他才了解自己还没死。“信呢?”他说。“它被你的血弄脏了,但还看得清楚。”军官回答。“我该自己送的。”他说。“我们正好及时赶到,”司机打断说,“敌人展开一场大突击。”“这正是我们在等的消息。”军官在转身离开时
19、又评论道。在门口,他又转身补充说:“幸好你不知道信的内容。我们有特殊的密码代号!”(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篇一句颇有匠心,有一箭三雕的效果:既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也表明故事将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又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他”之所以最终选择打开密函,是因为上司不信任他,给他委派了一名司机同行,而他又感觉受到司机有意无意的监视,故而激发了好奇心。C小说的题目“被打开的密函”语带双关,一方面指的是“他”打开了那封军事上的密函,另一方面又暗指他打开了自己人性上猜疑的“密函”。D司机不断回头打量送信者,过敌人监视区前说“将有一个宁静
20、的夜晚”,可见其热情友善、诙谐乐观;他能及时将信转给军官,可见其恪尽职守。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他”带回密函过程中的具体心态。(6 分)9 小说最后以军官补充的两句话作结,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
21、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
22、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23、/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
24、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5分)(
25、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伏枕:指生病。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
26、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15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的离骚中_ ,_ 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与小人没有调和的余地。 (2)桃花源记中
27、_,_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两句,既点明送别之地,又指出杜少府宦游之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自卑的人经常为自己辩解,辩解通常显得_。因为他们并没有一定之规,没有坚定的信念,所以语气常常是犹豫不决,决定常常会在压力下_。他们通常活力不足而显得疲惫困倦,叫苦连天更是家常便饭。自卑的人,难以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人说“不”。说“不”这个能力,说难很难,有的人一辈子也说不出来,他们的一生,就是不独立自主的一生,选择被形形色色的潮流所_,行为被_的人所控制,时间被莫名其妙的事所分割,连感情也是禁锢混乱的。();他们的
28、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机。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除了迎合别人,就是表现出什么都不需要的麻木状态,远在生理的生命消亡之前,心理的生命已经被扼杀。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苍白化更改束缚七嘴八舌B懦弱化改变左右乱七八糟C苍白化更改左右七嘴八舌D懦弱化改变束缚乱七八糟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样的人,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B到了临死的那一天,这样的人,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
29、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C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D这样的人,到了临死的那一天,也许才会猝然发现,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批判我们的生命。B他们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C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肯定,却不知这世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D他们一生都在讨好别人,都希望能够得到肯定和承认,却不知这世
30、上并没有一个机构,负责评判我们的生命。20仿照下面示例,用所提供的两组词语,分别扩展为一句话。要求:逻辑合理,意思明确,句式可以不一致。(6 分)示例:成功 自信 热忱自信才能激发热忱,热忱才能铸就成功,成功首先需要的是自信。(1)立志 为学 恒心(2)行动 知识 信念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从2019年3月1日开始,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在影片放映前会看到一部名为家国与边关的短片。这部短片时长45秒,聚焦中国各地极端艰苦环境中的边防军人。与常见的军队宣传片风格不同,这部短片不“秀肌肉”,只“讲感情”。飞机大炮、刀光剑影等常规元素在此片中无处可寻,有的只是边防战士在
31、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等艰苦条件下巡逻的场景。在最具冲击力的自然环境中呈现人物遭遇危险时的困境,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说,国防部新闻发布和宣传一直努力破除高冷范、衙门腔。未来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国防部的举措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请简要分析点赞的原因,试拟出两点来。每点不超过35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绝不是个人的私事,他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
32、,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重礼节,容易让自己畏首畏脚,失去自己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注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实,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和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高2020届第2次周考语文答案1. CA项,强加因果,原文“标签会使人无视作品的内在价值,缺乏深入了解的动力”。B项,曲解原文,原文“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生动立体的人物、展现人的复杂性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道德的边界,对逾矩、背德、困境的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D项
33、,无中生有,“作者对此进行了尖锐批评”原文无据。故选C。2. BB项,混淆主次,“文章围绕文献价值这一核心”表述不妥,应该是“文章以文学作品的价值为核心展开论述”。故选B。3. A A项,张冠李戴,“但这并不影响读者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错,据原文“从俄狄浦斯王到背德者,其中的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引发读者共鸣、带来反思,最终产生心灵的净化”可知,“自我救赎、对善的呼唤,从而引发共鸣、反思”的是文学作品。故选A。4(3分)A(“超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2015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的一半”有误。)5(3分)B(A项,“有效支撑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误
34、,原文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项,“不同地区”有误,文中没有提到不同地区的公民科学素质差距拉大。D项,“他们的科学素养增长比例会自然下降”不当。)6(6分)制订计划:颁布科学素质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加强教育: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显著提升。做好重点人群的提升工作:将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与公务员作为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点人群,使他们的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7 B(并非上司不信任他,是他觉得上司不信任
35、他。)8 上司派司机与之同行,司机总打量他,可见他心怀不满;内心充满了打开密函的欲望,并最终打开密函,可见他好奇、猜疑;得知密函“真相”后,他掏出左轮枪,他防备心重;受伤后,他想嫁祸于司机,心阴狠;发现未被识破,他极力掩饰。(一点 2 分,二点 3 分,三点 5 分,四点 6 分)9 揭示真相,解开悬念,使情节完整;讽刺批判人性的阴暗,凸显主题;情节戛然而止,留下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增强了艺术效果。(每点 2 分,共 6 分)10D【解析】此题当断八处(不含句末划分处)。设两处错误,一处为“士”属上还是属下,一处为“出”属上还是属下。D项全对,C项全错,AB两项各错一处。11D【解析】文中的“庐
36、”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12A【解析】“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13(1)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5分,全句意思对,3分;“征”“并”翻译正确,2分)(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5分,全句意思对,3分;“能言语生”“轻骑”翻译正确,2分)参考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
37、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
38、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
39、。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14D【解析】D项,诗的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的理解有误。15(1
40、)示例: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三联分析,给出两联即可,每联分析2分)(2)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2分)(意思答对即可)16.(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17C(苍白化:缺乏活力和生机。懦弱化:软弱无能;柔弱。第一空根据语境,是
41、说自卑的人为自己辩解时缺乏说服力,不是说自卑的人软弱无能。因此,第一空应选“苍白化”。更改、改变,都有“改变”的意思,但“更改”书面色彩更浓,故,第二空应选“更改”。束缚:约束限制。左右:支配;操纵。第三空,是说有的人被潮流操控,不是说被潮流限制。所以,第三空应选“左右”。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其说不一。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乱七八糟,不能用于“人”,故选七嘴八舌。)18D(A.分句间逻辑不当;B.根据语境,括号内的句子应直接说主语“这样的人”;C.根据下文的分号及内容,“他们的头脑,不过是他人思维的跑马场”应紧接后文的“他们的手脚,不过是别人意志的复印机”)19C(A
42、“批判”与“生命”搭配不当;B前后两个分句逻辑不当;D“肯定和承认”,语序不当,应为“承认和肯定”)20示例:(1)为学须有恒心,恒心始于立志,立志是为学的第一步。(3 分)(2)知识可以催生信念,信念能够指导行动,行动可以检测知识的真伪。(3分)21.(6分) 短片弘扬社会主旋律(展现家园情怀),传递正能量,使观众受到深刻的国防教育。从普通边防军人的日常工作入手,以小见大,更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国防教育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一点3分,任答2点6分)(解析:先抓住材料阐述的内容,进行分条概括。结合这段材料具体内容可概括为深刻的国防教育,展现家国情怀/传递正能量;从效果上
43、令观者动容,产生尊崇之情可概括成以小见大,引起共鸣;从最后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的说法可概括为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22.(60分)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循礼而尊,方成大器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仪绝不仅关涉个人。而今对是否尊礼,却有许多分歧,对此我想提出:何不循礼而尊,成一大器? 循礼而尊在这里讲的绝对不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而是说,遵守礼节,敬重礼仪,把礼仪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个人若知礼行事,便如风浪中巍然不动的群峰,遇事毫不慌乱;便如傲节挺立的青松,自成正气;便如至性至柔的弱水,从容舒缓。何不以礼为之?循礼而尊,只因知礼不足,行礼不够。近
44、年来,交通信息技术的发达,促使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可无论是火车还是高铁,霸座男、泡面女 层出不穷,这又是为什么?难道不应该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知识教育也随之提升? 非也,究其根本是高度物质文明发展中,大众缺少了对礼的认识,弱化了礼仪的重要,昔日冠誉世界的东方古国尚礼之风却消逝在如今如滔滔江水般历史长河之中。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若再不将礼贯彻至心中,国焉存之?何以见中华五千年间那些圣人贤者,又怎么将这段不忍回首的史卷留后人“景仰”?韩愈曾于师说中感叹“师道不存”,王安石也曾惋惜古碑“其文漫灭”,我也不由得感到礼也将亡!循礼而尊,扬社会之正气,构和谐人际关系。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奔驰车拒赔事
45、件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闹得人尽皆知。如果4S 店经理能在发现车辆问题的第一时间以最诚恳真切的态度处理此事,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想必车主也不会大动干戈。由此观之,礼仪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难以开解的关系涣然冰释,将社会的正气扬起,贯彻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点礼仪,明天必将更美好。循礼而尊 ,不仅需要公民主动参与,还要有国家助一计为强心剂。2019年8月25日昆明市交通法颁布了关于乘坐高铁时乘客不可外放通信电子设备这一相关规定,得到网友大力支持,这样看来,遵守交通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高低问题,而且上升到了法律问题。给不愿守礼的人以压力,强制手段正好有效制止了那些“吃软怕硬”的无赖、泼皮。社会从
46、而自发形成一股守礼风潮,全民动员、国民参与,力定能断金,破重重叠障。 “我愿做那逆着洪流而上,第一个被淹没的人。”我想,若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此意,又怕什么礼仪会覆灭呢?是甘愿做以“礼”闻名的谦谦君子,还是做人人厌恶的“过街老鼠”,请诸君自取定夺,孰是孰非,定能知晓。愿为礼仪者“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故笔者愿为礼仪者。 我不否认封建礼仪对人的精神摧残,繁文缛节对等级的固化。但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仪礼。 礼仪是个人品德修养的标尺。就拿“中国式过马路”来说,遵守交通法规不仅是对规则的敬畏,亦是对礼仪的传承,不争不抢的优雅举止。“中国式”过马路难
47、道就不会让人失去个性吗?失去礼节吗?此外,常见的“高铁霸座”现象、不久前“万州公交车事故”不都是不注重礼节的后果吗?一人错过站点竟致使整车人无一生还,原因何在?试想一下,倘若重庆女能够讲礼节,凡事多为他人着想,便不会有因无理取闹导致的悲剧了。 礼仪是国家昌盛之要素。可以看到文明礼节不只是个人私事,它还关系到国家。从诸子百家兴起时,孔子就一直倡导“克己复礼”。究其根本,在于春秋战乱中,人们崇尚武力,粗鄙的行为语言成为了社会动荡的催化剂。由此看来,礼能安邦定国,礼能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能促进国家统一繁荣。这正如古人所言:“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家大”。于此看来,倡导礼节的风尚流传很久了。礼节不是
48、束缚,不是累赘。有很多人对于”您好、对不起、谢谢“这类文明用语难以启齿,甚至还认为说文明用语的人虚伪、不真实,笔者实不以为然。 文明用语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它只会让你的人格增光添彩、熠熠生辉。另外,讲礼节并不是让我们畏手畏脚,它只是让我们的举止言谈适度得体。过于突破礼节,标新立异是不可取的。反观而今,一些人对礼节置若罔闻。就拿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来说,如果人人都讲礼节,讲责任心,怎么会出现长江水面恶臭熏天的奇闻?如果有礼节之心的约束,怎么会有小伙求爱仪式逼停系列火车的闹剧?如果失去对礼节的推崇,是不是不再有“孔融让梨”的美谈? 这真令人悲哀。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曾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时代技术的飞跃,坏在礼仪文明的没落。于我们青年而言,当愿为礼仪者。以青年礼仪之风采来展国家之强大。林达说任何现象的出现其实都只露出了冰山一角,因此对于多数人对礼仪的态度,令我瞠目结舌。为了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国家不得不加强法律对礼仪的宣传,不仅在社会形成遵法守法的风尚,更要践行尊礼、护礼、守礼的价值观念,为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礼仪环境。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礼则国昌盛。故我少年中国人,理应愿为礼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