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导学案 【考点解读】考 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解 读: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弱的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初年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等措施加强了皇权。至此,专制统治达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的加强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汉初推行 ,并分封同姓子弟做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导致“ ”。(2)措施:实行“ ”,强干弱枝,监察地方。2北宋加强中
2、央集权(1)背景唐“ ”后,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局面。藩镇割据进一步发展,形成 的分裂局面。(2)措施收精兵:禁军归“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 ,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 控制军权。削实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 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自留一小部分,其余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 。(3)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的分裂局面。消极:造成了“ ”、“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丞相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废除: 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意义:标志着 发展到新的高度
3、。(2)设内阁前身:明太祖设立 ,不参与决策。设立: 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仅拥有 “ ”权。2清代设立军机处(1)设立: 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2)特点:军机大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 。军国大事皆由 一人裁决。(3)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 。是 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要点突破】要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历史影响突破提示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因此,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阻碍作用成为其影响的主要方面。突破归
4、纳1积极影响(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影响(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典例探究】1(2012高考文综
5、全国新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伴随着每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就更为完善,即C项所述。2. (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
6、,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选A项。【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央官制的变化(君权和相权的矛盾)3(2011年北京卷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周后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答案】:C。【解析】:西汉通过内、外朝制衡分化相权,A项不选;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B
7、项不选;军机处的设立不能消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项不选;仅C项表述正确。【备考指导】本考点属高效考点,2012年天津、海南省对明清的中央集权加强了考查,2011年高考除江苏单科第4题,还有海南单科第4题等也考查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备考复习中还应特别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1)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分析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异同,认识中央集权的特点,即权力的高度集中。(2)中央集权制的演变趋势:联系汉代、宋代、元朝的有关史实,纵向梳理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2能力角度: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是一个综合体,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人才选拔等制度。高考命题注重选取多
8、种材料,综合考查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能力。3区域历史角度: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山东大部分是刘邦长子刘肥的封国,即齐国。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2在高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在“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演化中,主要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3. 钱穆认为:“
9、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5. 元朝行省制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A.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为我国明清以来的行政划分奠定初步基础 D.拓展了疆土,使疆域变得空前广大6.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
10、贷。若将要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A 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 B 清初加强君主专政 C 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 D 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7.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8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
11、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9. 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10.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国并行制二、非选择题11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图一 图四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写出图
12、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1分)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1分)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1分)(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2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2分)(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1分)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1分)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2分)(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帝(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
13、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摘自明史卷8材料二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明会要卷29材料三在建制上,丞相历来均有定员,而明代阁臣却始终没有定员,其人数可多可少;丞相或宰相均为历代王朝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六部为其法定的下属。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不是它的法定下属;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综理政务,统率百僚”,对皇帝也有制衡的权力,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只备顾问,而票拟
14、所提意见能否实行,还需取决于批红。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仁宗为何让大学士杨士奇超越户部、工部之权,直接草拟诏书?(3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有哪些?(3分)(3)请简要概括材料三中内阁与丞相的不同之处。(4分)(4)有人认为明代内阁拥有了丞相之权,也有人认为内阁并无丞相之权,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5分)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导学案参考答案选择题:110 ADACA BDBAD11题答案12.【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由“仁宗”“大学士”、明史等信息要联系到
15、明朝成祖时内阁的设置。由材料中皇帝的结论及大学士的职责分析原因。第(2)问认真阅读并理解材料二内容。第(3)问考查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注意角度及条理性。第(4)问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都要言之有据,实际上是要分析内阁与丞相权力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答案】(1)遇事紧急或灾荒之时救济紧迫;从明废丞相,明成祖时开始设内阁,大学士参与草拟诏书。(2)票拟权使得内阁拥有直接参与决策的权力。(3)丞相有固定人数,内阁没有;丞相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内阁不是;丞相具有统领百官之法定权力,内阁没有。(4)观点理由拥有内阁直接参与最高决策;所做决策超越六部;因接近皇权而使其地位与过去的丞相相似没有内阁参与决策但只是顾问;内阁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不能统领百官;内阁并没有法定的凌驾于百官之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