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堂巩固 跟踪检测(45分钟100分)基础巩固组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 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项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项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体现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故C项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
2、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项错误。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和驼队,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1.A2.D(2020湖南重点中学联考)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腹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每年6月至7月集中产仔的主要地区。下面图甲示意19942014年可可西里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图乙示意19942014年卓乃湖水体面积年际变化。据此完成35题。图甲图乙319942010年卓乃湖水体面积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A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持续增加B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年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D年平均气温呈减少趋势,
3、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42012年卓乃湖水体面积比2011年大幅度减少,主要原因是()A冰川融水量的增加导致溃堤B持续强降水过程导致溃堤C极端低温导致冰川融水量大幅下降D上游修建大坝致使流入的水量减少5卓乃湖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少,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附近藏羚羊饮水更方便B湖岸附近土地沙化减少C下游水体面积短期内增加D湖泊环境调节作用增强解析:第3题,卓乃湖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图可知,19942010年卓乃湖水体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非持续增加)。第4题,卓乃湖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图可知,2012年平均气温比2011年略有降低,故冰川融水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出现极端
4、低温导致冰川融水量大幅下降的现象;由图可知2012年年降水量比2011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持续强降水过程导致水位猛涨,湖面迅速扩大,溃堤后水位降低,湖面迅速缩小;可可西里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不会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第5题,卓乃湖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少后,附近藏羚羊饮水需要走更远的路,更不方便;下游水体面积短期内会增加;水体面积减少会使湖岸附近土地沙化增加,湖泊环境调节作用减弱。答案:3.B4.B5.C(2020宁夏大学附中一模)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a、b两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6
5、图a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C土壤的总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D降水后形成的地表径流明显减少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阴坡缓坡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 D阳坡缓坡解析:第6题,读图a可知,坡度大,土壤含水量小,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地表径流下渗,所以坡度增加使得地表径流流速加快,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B正确;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处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A错误;坡度增加,土壤总的储水能力降低,C错误;坡度增加使得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说明降水后形成的地表径流增加,D错误。第7题,读图b可知,在100 cm以下深
6、度,同一深度处阴坡的含水量较大;由图a可知,同一深度处缓坡的含水量较大,因此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阴坡、缓坡。答案:6.B7.A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
7、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狐猴分布区为热带雨林区,该处热带雨林成因是“地形迎风坡暖流”。第(2)题,注意两个问题:丰富和独特。丰富可从环境多样角度分析,独特可从地域孤立而进化慢、人为干扰少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角度分析。答案:(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
8、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能力提升组(2020江西名校学术联盟教学质量检测)垫状驼绒藜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寒旱核心区域,其顶芽常受某种伤害,侧芽繁殖生长,年复一年,逐渐矮化成具有密集侧枝并呈紧贴地面生长的流线型垫状体。垫状体下多不定根,将枝冠牢牢固定于地面或下部的小土丘上。据此完成12题。1顶芽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A低温冻伤 B光照过强C冰川侵蚀 D沙尘掩埋2垫状
9、驼绒藜多不定根主要是为了适应该地()A气候高寒 B土壤盐碱化C常年多大风 D土壤较贫瘠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知,垫状驼绒藜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寒旱是其最主要的环境特征。顶芽受到的伤害必然是旱、寒中的一种,如果是旱,侧芽也会受到伤害,因此顶芽受到的伤害应是冻害,A正确;青藏高原光照强,对作物生长是有利的,B错误;冰川侵蚀不可能只伤顶芽,而是全部毁坏,C错误;沙尘掩埋是从下往上掩埋,D错误。第2题,材料中说垫状驼绒藜紧贴地面,而且垫状体有很多不定根,这些都说明该地多大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植被较少,以戈壁和草原为主,地面的比热容比较小,在白天升温快,夜间迅速散热,昼夜温差大,所以多
10、大风。答案:1.A2.C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暖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变化的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3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相对来说,下列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风速 B气温C降水 D土壤5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A属常绿阔叶林 B根系发达C不耐盐碱 D为地带性植被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可知,56月蒸腾速率迅速增大;风速远大于平均风速,胡杨蒸腾作用迅速增加,说明温度在升高,地表蒸发也越强,地表越发干燥,容易发生沙尘暴。夏季风速较小;1011月风速整体低于
11、5月,且蒸腾速率在逐渐降低,温度逐渐降低,蒸发慢慢减弱,不易发生沙尘暴。第4题,读图可知,夏季蒸腾速率大于春季和秋季,但夏季风速小于春秋季节,说明气温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比风速大。胡杨生长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壤季节变化不大,故降水和土壤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小。第5题,胡杨生长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夏热冬冷,为落叶乔木;为了获取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普遍根系发达,耐盐碱;胡杨生长在荒漠中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非地带性植被。答案:3.A4.B5.B(2019河北石家庄一中月考)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
12、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情况。据此完成67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厘米)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6265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注:积雪年开始于每年的7月1日,结束于次年的6月30日。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为标准。6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 B草地C农田 D建设用地7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积雪增强地
13、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积雪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第6题,积雪厚度越大,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所以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第7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了土壤温度,A对;积雪的反射率高,会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B、C错;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形成地表径流,D错。答案:6.C7.A8(2020广东广州天河综合测试)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几乎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
14、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3)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由纬度可判断该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生长特征主要体现在快慢方面,注意材料中“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的表述。第(2)题,土壤贫瘠的表现为土壤中养分少,可从养分消耗快、不易保存或难以保存角度分析;注意火山能提供矿物质,而该岛几乎无活火山则难以补给矿物质。第(3)题,可从“气候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反过来理解大
15、陆桥成因:气候变冷,大陆冰盖形成,入海径流减少,大陆桥显现。注意要结合水循环环节进行描述。第(4)题,连续进化说明环境稳定;体型变小可能与食物、生存空间变化有关。注意比较原生存环境与该岛的差异,来分析食物、生存空间变化。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高大稠密。(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南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