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269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单元 第43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铁器和马匹孕育出一个新兵种,人称骑兵。农民的土地遭到罚没,随即提供给这个新兴的军事权贵阶层使用。”材料描述的很可能是()A封邦建国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兵”出现于战国时期,因为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成为新兴的军事权贵阶层,故B项正确。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此时打仗用的是战车,故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时期骑兵已经广泛的使用,故C、D两项错误。2(2019河南高三月考)商鞅曾指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此观点认为()A农商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B农

2、商分别发挥着不同功能C农商官三者互为补充关系D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业有流通货物的作用,同农民开辟土地从事农耕以及官吏治理人民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商鞅认为农商官各有其功能,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农、商、官三者之间的关系,排除A、C、D三项。3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有成效,这是秦国消灭六

3、国、完成统一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秦国地处西陲,地理位置不比六国优越,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的国家还有楚国、燕国等,故B项错误;秦朝没有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故C项错误。4(2019山东高二月考)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 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 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苏轼均认为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约束人民,以厚利诱导人民,忽视道德、重利轻义,从治国层面上方式并不可取,故B项正确。A项错

4、在“普遍”,排除;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走向失败,且商鞅变法成功,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排除D项。5(2019河北高一期末)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均田制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是全国的土地,A项错误;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无法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项错误;均田制的规定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农业经营方式仍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项错误。6

5、“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北魏政权实行的这一制度的重大影响在于()A增强了北魏基层政权的军事力量B不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C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D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可知,此制度是宗主督护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基层治安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故B项正确。7(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

6、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C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B解析魏孝文帝改汉姓,学习汉族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封建化进程,故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提倡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习俗,与提高军队战斗力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封建农耕经济发展,C项错误;北魏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尚未进入近代社会,所以不存在近代化问题,D项错误。8(2019山东枣庄高二期末)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A开创了

7、民族融合的新时代B意在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认为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的后代,这反映出孝文帝为改革姓氏寻找依据,进而学习汉族文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融合和神化皇权,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提出孝文帝与鲜卑贵族之间的关系,故排除D项。9(2019山西朔州高二月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王安石宦海浮沉的一生、其宏图大愿未了的遗憾、其官学皆优的智慧,都值得今时今日的人们去参悟。面对北宋贫弱现状,他认为解决的主要办法是

8、()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答案A解析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因此解决积贫积弱的现状要发展生产,A项正确。B、C、D三项内容是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具体措施,包括在A项中,或相对A项而言,A项更主要,均排除。10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募役(免役)法D青苗法、募役(免役)法答案A解析根

9、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商人的措施是均输法、市易法,故A项正确。B项涉及的是军事和农业,排除。C项涉及的是农业和农民,排除。D项涉及的是农民,排除。11(2019山东高二期末)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使学校教育与仕途的结合更加紧密,其目的是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A项正确。12(2019山

10、西朔州高二月考)面对新法,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在献上流民图的同时,又上书言:“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司马光也认为废除新法,“雨必沾洽”。这说明新法在实施过程中()A出现用人不当现象B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C群众强烈不满新法的推行D新法违背了自然规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可知是保守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攻击,这主要是因为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用人不当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群众不满新法的实施,反观变法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排除C项;新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没有违背自然规律,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

11、3(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

12、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可知,荀子认为能使圣人尊贵的能统一天下,而能使贤者尊贵的能称霸诸侯,故荀子主张敬“贤” 、贵“贤”,则主尊下安; 据材料“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可知,慎子认为确立君主而尊贵贤人,会造成社会动乱,故慎子反对敬“贤” 、贵“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第(2)问,根据材料“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和材料“为国之道

13、,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墨子和李悝都主张选贤任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共同作用都有力的打击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强化了人才意识,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14(2020海南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武则天执政后,进士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形成重进士、轻明经的风气。武则天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即将考生的姓名用纸糊上,不让考官知道这是谁的考卷,誊录分数时再揭开纸条。载初元年(690年)二月,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初设武举”,其考试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

14、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武则天使“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不仅狄仁杰、魏元忠等名相为其所用,唐玄宗时代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等都是武则天时代发掘出的人才,可以说武则天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做了人才上的准备。摘编自叱骁峰、牛洪波勇于革新的武则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科举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科举改革的作用。答案(1)内容:提高进士科地位;改革试卷装订方式,采用“密封卷”做法;开创殿试和武举,扩大科举考试范围。(2)作用:创立殿试和武举,保证科举考试的严格性和多样性,推进科举制度的发展;选拔了一大批治国人才,扩大统治阶级基础,为开元盛世做了人才上的准备;社会形成重学风气,鼓舞贫寒士子努力读书,推动国家实力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进士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开创了殿试”“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可知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开创了殿试”“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做了人才上的准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