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7.50KB ,
资源ID:23269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26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择性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1、第15单元 第43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铁器和马匹孕育出一个新兵种,人称骑兵。农民的土地遭到罚没,随即提供给这个新兴的军事权贵阶层使用。”材料描述的很可能是()A封邦建国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骑兵”出现于战国时期,因为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成为新兴的军事权贵阶层,故B项正确。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此时打仗用的是战车,故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时期骑兵已经广泛的使用,故C、D两项错误。2(2019河南高三月考)商鞅曾指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此观点认为()A农商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B农

2、商分别发挥着不同功能C农商官三者互为补充关系D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业有流通货物的作用,同农民开辟土地从事农耕以及官吏治理人民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商鞅认为农商官各有其功能,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农、商、官三者之间的关系,排除A、C、D三项。3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其在战国七雄中()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商鞅变法最有成效,这是秦国消灭六

3、国、完成统一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秦国地处西陲,地理位置不比六国优越,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的国家还有楚国、燕国等,故B项错误;秦朝没有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故C项错误。4(2019山东高二月考)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A遭到了普遍反对 B忽视了道德教化C最终必然会失败 D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苏轼均认为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约束人民,以厚利诱导人民,忽视道德、重利轻义,从治国层面上方式并不可取,故B项正确。A项错

4、在“普遍”,排除;材料未体现商鞅变法走向失败,且商鞅变法成功,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排除D项。5(2019河北高一期末)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牛一头授田三十亩,以四牛为限。露田禁买卖,老死还政府。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说法正确的是()A统一分配了全国的土地 B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D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均田制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是全国的土地,A项错误;只要存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无法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项错误;均田制的规定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C项正确;农业经营方式仍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D项错误。6

5、“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北魏政权实行的这一制度的重大影响在于()A增强了北魏基层政权的军事力量B不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征发C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D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可知,此制度是宗主督护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主督护制对维护基层治安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故B项正确。7(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

6、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C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B解析魏孝文帝改汉姓,学习汉族习俗,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封建化进程,故B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提倡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习俗,与提高军队战斗力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封建农耕经济发展,C项错误;北魏时期我国处于封建社会,尚未进入近代社会,所以不存在近代化问题,D项错误。8(2019山东枣庄高二期末)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说明孝文帝()A开创了

7、民族融合的新时代B意在为学习汉文化寻找历史依据C旨在进一步神化封建皇权D力图争取鲜卑贵族的拥护与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认为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意即黄帝的后代,这反映出孝文帝为改革姓氏寻找依据,进而学习汉族文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融合和神化皇权,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提出孝文帝与鲜卑贵族之间的关系,故排除D项。9(2019山西朔州高二月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王安石宦海浮沉的一生、其宏图大愿未了的遗憾、其官学皆优的智慧,都值得今时今日的人们去参悟。面对北宋贫弱现状,他认为解决的主要办法是

8、()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答案A解析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因此解决积贫积弱的现状要发展生产,A项正确。B、C、D三项内容是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具体措施,包括在A项中,或相对A项而言,A项更主要,均排除。10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募役(免役)法D青苗法、募役(免役)法答案A解析根

9、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商人的措施是均输法、市易法,故A项正确。B项涉及的是军事和农业,排除。C项涉及的是农业和农民,排除。D项涉及的是农民,排除。11(2019山东高二期末)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使学校教育与仕途的结合更加紧密,其目的是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A项正确。12(2019山

10、西朔州高二月考)面对新法,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在献上流民图的同时,又上书言:“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司马光也认为废除新法,“雨必沾洽”。这说明新法在实施过程中()A出现用人不当现象B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C群众强烈不满新法的推行D新法违背了自然规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天旱由王安石所致,若罢安石,天必雨”可知是保守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攻击,这主要是因为新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触犯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用人不当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群众不满新法的实施,反观变法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排除C项;新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而没有违背自然规律,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

11、3(2020山东等级考模拟)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材料二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答案(1)态度:荀子主张贵贤、敬贤,慎子主张尊君轻贤。目的:为君主治国提供用人建议。(2)墨子和李悝主张用人不论出身,以才能和功劳为用人

12、标准。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和军功爵的举措,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社会进步,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可知,荀子认为能使圣人尊贵的能统一天下,而能使贤者尊贵的能称霸诸侯,故荀子主张敬“贤” 、贵“贤”,则主尊下安; 据材料“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可知,慎子认为确立君主而尊贵贤人,会造成社会动乱,故慎子反对敬“贤” 、贵“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张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道。第(2)问,根据材料“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徳而尚贤”和材料“为国之道

13、,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可知,墨子和李悝都主张选贤任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的共同作用都有力的打击了当时的奴隶主贵族,强化了人才意识,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14(2020海南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武则天执政后,进士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形成重进士、轻明经的风气。武则天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即将考生的姓名用纸糊上,不让考官知道这是谁的考卷,誊录分数时再揭开纸条。载初元年(690年)二月,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初设武举”,其考试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

14、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武则天使“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不仅狄仁杰、魏元忠等名相为其所用,唐玄宗时代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等都是武则天时代发掘出的人才,可以说武则天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做了人才上的准备。摘编自叱骁峰、牛洪波勇于革新的武则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科举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科举改革的作用。答案(1)内容:提高进士科地位;改革试卷装订方式,采用“密封卷”做法;开创殿试和武举,扩大科举考试范围。(2)作用:创立殿试和武举,保证科举考试的严格性和多样性,推进科举制度的发展;选拔了一大批治国人才,扩大统治阶级基础,为开元盛世做了人才上的准备;社会形成重学风气,鼓舞贫寒士子努力读书,推动国家实力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进士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开创了殿试”“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可知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开创了殿试”“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做了人才上的准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