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0谈中国诗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精髓(su)梵(fn)文颦蹙(pn c) 轻鸢(yun)剪掠B无垠(yn) 凑泊(cu b)蛾()眉 一蹴(ji)而至C唐璜(hung) 咻咻(xi)洋溢(y) 遥思远怅(chng)D犬吠(fi) 兽槛(jin)呜咽(y) 数(shu)见不鲜解析:“蹴”读“c”。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吞言咽理蛾嵋空中楼阁笔力轻淡B拔木转石芦管流毒无穷词气安和C尖刻斩截压韵穷边涯际凌风出尘D逍遥林下防碍不了了之回肠荡气解析:A项“嵋”应为“眉”,C项“压”应为“押”,D项“防”应为“妨”。答案:B3依次填
2、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而且作风也往往_。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2)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_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_;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3)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活,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_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解析:暗合: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契合:符合;合得
3、来,意气相投。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差异:差别,不相同的地方。差别: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除非:表示唯一的条件,相当于“只有”,常跟“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因为: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答案:A4下列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B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C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D每逢这
4、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解析:“等等”后的省略号改为逗号。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是领导干部放下那种居高临远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为人民谋利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根本点。B一个时期以来,郭明义群体的模范事迹在我们学校到处传颂,他的事迹中体现出的荡气回肠的精神,感动并激励了全校师生。C据说,王勃那篇著名的滕王阁序是他在醉酒之后一蹴而就的,文中所显露的才气震烁着古今,王勃也因之成为千古奇才。D美国习惯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习惯了世界宪兵
5、的角色,在他眼中,看不得别国发展,别国发展了,他就大叫威胁,大加打压,如此看来,他对中国的指手画脚,百般遏制也就不足为奇了。解析:A.居高临远:处在高处看得远,形容目光高远;B.荡气回肠:形容(音乐、言辞)十分动人;C.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用在此处不妥,应为一挥而就。D.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答案:D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使你走出陌生的境地。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
6、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D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逐渐腐化,而且缺乏变化。解析:A.主客颠倒,应将“比较文学”与“我们”调换。C.成分残缺,“使读者”前应加“此诗”。D.语序不当,“逐渐腐化”与“缺乏变化”位置互换。答案:B7钱钟书先生语言幽默、笔法灵动、善用比喻来说理。下面是对文本中几个句子的解说,对照文本,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A“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引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是说中国诗追求抒情性,并没有像西方诗一样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再有抒情诗,而是一蹴即至崇高的境界。B“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
7、韵里的轻鸢剪掠”句中用“轻鸢剪掠”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中国诗轻短的特征。C“假如鞋子成了脚,脚也便成了鞋”这里用“鞋子”比喻诗心,用“脚”比喻“诗体”,形象地说明“诗体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D“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用“蛛丝网”作比,说明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特征;用“钢丝网”作比,显现西洋诗的厚重。解析:C项“鞋子”喻诗体,“脚”喻诗心。答案:C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
8、作也是常见的现象。_,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语段两个层次,一是谈创作
9、活动与作品的关系,二是谈作品表现出的作者的个性特点,据此分析填入即可。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
10、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9“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这句话中的“特别中国
11、”是什么意思?答:_答案:“特别中国”是指独特的中国特色。10作者用“哈巴狗儿”作比,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的人”的什么特点?作者借此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答案:以“哈巴狗儿”作比,讽刺了“中西本位文化的人”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就充西洋的特点。借此说明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的”成分。11“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作者为什么说读外国的诗歌会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答:_答案:因为中国诗和西洋诗有许多相通的地方,我们读外国诗的时候会经常发现外国诗里有本国诗的成分,所以说有“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12既然中国诗与外国诗是相通的,没什么特
12、别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要研究外国诗呢?答:_答案:研究外国的诗会使我们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如到外地旅游能增加对家乡的爱恋一样。三、语言表达1320世纪80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该书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 汉学家:吃过。 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 汉学家:没有想过。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不超过40字。答:_答案:这
13、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14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中心内容。(不超过18字)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连接着确切。答:_答案:诗歌创作的形式和旨趣应和谐一致。第二课时能力拓展1以下四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哂笑(shn) 靓妆(lin)袅袅(nio) 殒灭(yn)B皈依(u) 濡染(r)甲胄(zhu) 积淀(din)C万籁(li) 诡谲(ju)渐染(jin) 冥顽(mn)D数落(luo)
14、趑趄(c)慵懒(yn) 缱绻(qun)解析:A.靓妆jn,C.渐染jin,D.趑趄z。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力能扛鼎唾手可得俗不可奈漠不关心B食不厌精突如奇来混为一谈天花乱坠C举止安洋方枘圆凿飞黄腾达迫在眉睫D好景不长毫无二致捍然不顾同仇敌忾解析:A项,奈耐;B项,奇其;D项,捍悍。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鲁迅一生记载了25篇书账(每本日记一篇),共计购书9 600册及古碑、刻石、画像等拓片6 900张,真是_!(2)古丝绸之路旷古胜迹_,民俗民风淳朴敦厚,时刻激荡着美术家们的心灵,为写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3)著名作家张
15、贤亮不远万里专程到香港,_写下长篇专访,并从纯审美的角度指出宫雪花所掀起的热潮。A洋洋大观蔚为大观洋洋洒洒B蔚为大观洋洋洒洒洋洋大观C洋洋洒洒洋洋大观蔚为大观D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洋洋大观解析:洋洋大观:形容事物复杂繁多,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等。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专家指出,不管美欧日WTO诉中国稀土案胜败如何,从保护稀有资源的角度出发,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应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限制国内稀土的消费和开采。B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7日表示,中方针对乌克兰问题上将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他希望在尊重
16、各方正当权益的基础上,实现克里米亚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C圣埃克絮佩里在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和令人感动的韵味,充满了诗意的忧郁和淡淡的哀伤。D镇江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的便捷化和清晰化,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团队依靠该系统顺利完成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资源整合。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将“消费”和“开采”互换位置。B项,句式杂糅。将“针对”改为“在”,或删去“乌克兰问题”后面的“上”。C项,中途易辙。可在“充满”前加“书中”。答案: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学创作的灵感会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
17、、突破和超越。_。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是对一切生命创造的发端与启动它是上天的赐予,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正如无上的爱总是属于对它苦苦追求的人们那么,人们只有束手等待它的降临吗?当然不是A BC D解析:由“它是,是,是”的句式可知排在一起;“那么”是从另一个角度转换话题,所以应排在的后面。答案:B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
18、,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于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
19、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里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
20、“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别文体的职能,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仿佛台阶或梯级,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
21、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话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略有改动)6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这句话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的是什么?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说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和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作品的态度。答案:“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是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
22、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7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一个关键字,可见“这两句话”是指上文中的。“水米无干”的“干”是“关系”,“水米”是比喻的喻体,找出它的本体即可。答案:“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时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8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答:_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针对新传统里的批评
23、家的偏见而展开议论的。据此回答即可。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批评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林而不见树的偏差。9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答:_解析:这是一个由课内牵引到课外的拓展型题目,回答时不必求全面,只要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地分析即可。答案:善于使用比喻,把深奥的道理解说得生动透彻,如文中以“水米”来比喻“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两种主张。用“清官判断家务事”比喻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旧传统的作品的批评,生动幽默。善于使用对比手法,将两者的观点表现得准确清楚,如将新传统的批评家和旧传统的批评家对比,将“文以载道”和“诗以
24、言志”的观点进行对比,从对比中阐述自己的主张。大量引用古典诗文,不仅使文章典雅丰富,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三、语言表达1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增加必要的词语) 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的尼采的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里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1)_(2)_(3)_答案:(1)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2)中国传统里有一个痛苦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的意见;(3)尼采这个家常而生动的比拟恰恰符合这个意见。11阅读下列语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
25、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1)苏格拉底要表达的观点是:_(2)钱钟书要表达的观点是: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该题实际上就是材料中人物的观点概括,关键是准确和简明。答案:(1)一个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要安于俭朴的生活,淡于物质的奢华。(2)书籍永远读不完,只有善于选择,精心研究,方能有所成就。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钱钟书笔名的妙处。中华笔名文化
26、源远流长,许多作家的笔名起得大有深意,值得再三玩味。学者陆文虎曾写过管锥编略解一文,通过考证,指出“管”与“锥”分别是“管城子”“毛锥子”的省略性叫法,而“管城子”“毛锥子”在古汉语中都是笔的意思。李洪岩先生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中华书局出版的谈艺录补订本第566页说,唐代文人韩愈曾经以“中书君”代指“笔”。笔在古代的雅称是“中书君”,而“中书君”正是钱钟书先生的笔名,这个笔名妙就妙在既以笔之名为笔名,又与“钟书”二字谐音。他认为,由于“中书君”与“管城子”“毛锥子”同义,所以,又可得出“管锥编”三字中隐含作者的名字,是“钱钟书集”的意思。妙处在于:_答案:示例:以笔之名为自己的笔名,且笔名与真名谐音,又在著作管锥编书名中隐藏作者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