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2264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目的: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2、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链接:1.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军国主义长驱直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伟大的爱国者鲁迅先生痛斥、分析和批判悲观失望的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力和战斗力。他认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不是帝王将相、状元宰相,而是被压迫的人民,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值得我们学习。2、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

2、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阅读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反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大意。2、给加点字注音。慨( )叹 省( )悟 诳( )骗 诬( )蔑脂( )粉脊( )梁 抹( )杀抹( )布拐弯抹( )角前仆( )后继 状元宰( )相搽( )3、解释词语,选其中一个词语造句。埋头苦干: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舍身求法:怀古伤今:为民请命:造句: 4、细读课文,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

3、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5、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同学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把你的修改意见在讲学稿上直接写(标注)下来。内容二:小组朗读课文,可集体朗读,可个人朗读,至少读一遍,注意读出作者的感情。内容三:请组长组织,小组共同研讨: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组长带领组员反复朗诵课文。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1找出课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其“中国人”的含义。同学讨论后明确:A、于是有人慨叹

4、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B、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C、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 )D、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E、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F、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模块四:当堂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渺茫(mio) 搽(ch) 诓骗(kung) B玄虚(xun) 脂粉(z) 拜佛(f)C宰相(zhi) 麻醉(zhu) 慨叹(ki) D省悟(xng) 脊梁(j) 倘若(tng)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5、是( )A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渺茫:离的很远,视觉模糊,看不清楚。)B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为人民保全自己,接触困苦。)C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D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3.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这句中“他信力”加上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C表示特殊称谓 D表示讽刺否定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他们在前仆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 前仆后继: (2)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不足为据: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我们以前还学过该作者的散文 ,小说 。 本文运用 的论证方式,采取 和 相结合的批驳方法驳倒对方的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