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29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四川教考联盟诊断)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D)A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B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C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解析:依据材料,法国在二战后先后制定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
2、经济计划、意大利也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可知,这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故选D项;欧洲一体化指的是二战后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联合,与材料各国加强经济的计划指导无关,排除A项;西欧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推动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但并非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是通过“马歇尔计划”实施的,与各国加强对经济控制无关,排除C项。2(2020吉林实验中学调研)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根据呈现的内容,据此可知(D)国有经济的比重(%)行业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 英国1001001001
3、0075 加拿大100100私有7575 法国10010010010075 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 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 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 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解析:“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可见国家对经济干预强烈,故选D项;开始仿效的时间点不准确,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排除A项;“国有经济比重”没有体现发展快慢的信息,排除B项;“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明多数国家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没有
4、体现混合经济的作用,排除D项。3(2020新疆期初考试)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 508万人增加到5 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科技进步,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需求迅速增加,故选D项;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脑力劳动者增加无关,排除A项;“中产阶级出现”为材料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大众教育普及是直接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4(2020湖北武汉调研)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
5、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B)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解析:“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这属于福利政策的调整措施,故选B项;“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目的是服务的优化,排除A项;“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
6、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是福利制度建成之后的调整,不是建立的标志,排除C项;“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其实质是减少了行政干预,排除D项。5(2020湖南永州调研) 美国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据上表可知,战后美国(A)A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增强B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已丧失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在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解析:表格显示美国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就业比例逐渐下降,而服务部门即进行非物质生产的就业比例却逐渐上升,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再结合所学知识第三产业的兴起,可知美国的经济结构优化,故选A项;美国的世界经济
7、霸权地位在二战后确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动摇,但没有丧失,排除B项;美国的知识经济即新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排除C项;资本主义不灭亡,经济危机就不会消失,排除D项。6(2020河北唐山调研)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C)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解析:根据材料“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
8、可知,供给学派主张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7(2020河北保定调研)赫鲁晓夫上台之初对农业问题的基本评价是:“我国的粮食基本上是有保证的”,但农业的一系列重要部门还处于落后状态,这种落后阻碍着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影响集体农庄庄员收入增长的障碍。赫鲁晓夫这一认识(B)A是对斯大林体制的维护B正确指出苏联农业存在的问题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开创了苏联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解析:“还处于
9、落后状态”体现了当时苏联农业的落后,符合实际,故选B项;材料提出了集体农庄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排除C项;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先河从列宁时代就开始了,排除D项。8(2020山东潍坊模拟)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 这一讨论(D)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利,在一定程
10、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D项;1921年到1928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利,是苏联经济利用市场因素,排除B项;依据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利,是苏联经济利用市场因素,并未动摇公有制的地位,排除C项。9(2020河南中原名校考评)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俄罗斯有人认为“勃列日涅夫时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停滞时期”,有人认为是“黄金时代”,有人认为是“苏联
11、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有人认为是“隐含新危机的时代”。由此可见,关于“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认识(B)A代表了俄罗斯社会共同的认知B随着认识角度的拓展日趋全面C有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D缺少对俄罗斯历史的整体认识解析:据材料“苏联历史上的停滞时期,黄金时代,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隐含新危机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后期经济滑坡,因此是经济“停滞时期”,但与美国争霸中处于攻势地位,因此为“黄金时代”,这表明对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认识更加全面,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勃列日涅夫的多种认识,而非对俄罗斯社会共同的认知,排除A项;材料主要围绕不同角度谈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认识,而非对于勃列日涅夫的
12、评价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围绕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分析,而非对于俄罗斯历史的认识,排除D项。10(2020湖北武汉调研)19761980年间,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较19611965年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时期,苏联的改革(C)A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激活了集体农庄C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积极性D调整了所有制结构解析:根据材料“苏联的谷物年均产量增加57%”“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1981年,苏联的小麦、甜菜、土豆、牛奶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可知,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表明勃列日涅
13、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故选C项;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修正,排除A项;“激活了集体农庄”,不能涵盖“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4.4%”,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实行的是斯大林模式下单一的公有制,排除D项。11(2020四川泸州调研) 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上表数据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A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B解决重工业产品过剩问题C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D优化工业化中的资源配置解析:根据表格中对农业投入的增多体现了苏联希望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重工业的问题,故B项错误;C项表述仅仅是描述的表格内容表
14、明的现象,并未对原因进行分析,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工业的资源配置,故D项错误。12(2020福建厦门一模)苏联长期是谷物净出口国,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据此可知(B)A西方的滞胀危机迅速波及世界B苏联的发展模式亟需转型C苏联已无力维系社会主义阵营D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解析:“但自1972年起,除灾年从西方进口大量谷物外,正常年景也需进口相当数量的谷物,为此每年都要支付大量外汇和黄金。”这是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太落后,因此,苏联需要转变发展
15、模式,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滞胀”现象没有影响到当时的苏联,排除A项;“苏联继续向东欧和古巴、蒙古提供大量粮食援助”,表明苏联有力量维系社会主义阵营,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打击与苏联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福建漳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
16、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 %。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 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 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
17、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 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13分)答案:(1)大危机的冲击;凯恩斯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工党执政;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2
18、)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相同之处:都在经济遭遇重大困难的背景下进行;改革都按阶段分步推进;都注重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改革行为;都注意引进竞争机制;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改革目标不同:中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英国是完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可知,原因为大危机的冲击;“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可知,原因为工党执政;结合英国二战后的经济发展原因可得出,原因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二战后恢复经济的需要。(2)特
19、征:根据材料“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可知,特征为扩大企业自主权;根据材料“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可知,特征为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根据材料“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可知,特征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相同之处:需要结合两国进行改革的原因、政策方式、干预手段和结果进行分析。改革目标不同:结合两国的国家性质进行分析即可。14(2020河南天一大联考)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20、 195382.51957105.0 195485.61958141.2 1955106.81959124.7 1956127.61960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 1953166.831959169.68 1954169.521960143.85 1955183.941961136.50 1956192.751962154.41 1957195.051963170.00 1958197.651964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
21、炼1953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12分)答案:信息一:1953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原因: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信息二:1957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主要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当时的自然灾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