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图1、图2为某种生物的两种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和、和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C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D均涉及DNA链的断开和重接答案D解析图1中的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组,图2中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C说法错误;图1中的基因重组不会影响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B说法错误;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故图1、图2中都会发生DNA链的断开和重接,D说法正确。2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B甲、乙细胞中均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该过程中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中着丝点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为A、a,而乙中着丝点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为a、a,说明甲中的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A项错误,D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项错误。3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答案D解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
3、体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Y和XBXb,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最能说明是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故选D。4欲获得能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某生物育种小组用基因型为Dd的玉米用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育种试验,第一种育种方法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第二种育种方法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遵循的原理为基因重组B上述两种育种过程中,子代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C通过上述两种育种方法所得的F2中Dd的频率相等D第一种育种方法比第二种育种方法的育种效率更高答案D解析题中涉及一对等位基因,
4、遵循的原理是基因分离定律;两种育种过程都会淘汰隐性个体,因此隐性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显性基因频率逐渐上升;第一种育种方法中,F1中淘汰隐性个体后,DD占1/3,Dd占2/3,自交后F2中Dd占2/31/21/3,DD占1/32/31/41/2,淘汰dd,Dd占2/5,第二种育种方法中,F1中淘汰隐性个体后,DD占1/3,Dd占2/3,随机交配,F2中Dd占2/31/324/9,DD占2/32/34/9,淘汰dd,Dd占1/2;第一种育种方法显性纯合子随着交配代数的增加所占的比例要高于第二种育种方法,因此更有效。5由于种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这种变化属于()A基因
5、内部结构的改变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增添或缺失会引起染色体结构的变异。6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要研究某城市兔唇的发病概率,则需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B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病C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D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答案C解析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A项正确;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该遗传病,B项正确;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项错误;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如妊娠期一些外界因素导致胎儿患病,D
6、项正确,故选C。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生存斗争、种间互助等,A项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通过对个体的选择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项正确;桦尺蠖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说明发生了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D项错误。8在一个数量足够大的种群中,下列因
7、素不改变基因频率的是()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由于体型和正常人的差异很难找到配偶B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C豌豆通常自花传粉,不能自由交配D在一个大的种群中,发生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如aA、Aa答案C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很难找到配偶,其基因遗传下去的概率低,种群中该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雄羚羊之间为争夺雌羚羊发生争斗,弱者没有繁殖的机会,其基因遗传下去的概率小,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豌豆通常是纯合体,自花传粉不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一个大的种群,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若Aa比aA更易发生,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9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
8、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的答案A解析DNA分子中含有非基因序列,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若发生在非基因序列,不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不会引起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重组涉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等位基因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三倍体西瓜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可育配子,但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
9、的,属于可遗传变异,能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形成多肽,然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的,D错误。10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答案D解析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19501980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发生了进化,A项错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由图示不能确定1990年该生物已进化成两个物种,B项
10、错误。由于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故由1960年A、a的基因频率不能计算出该种群Aa的基因型频率,C项错误。生物生存的环境对变异进行选择,D项正确。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进化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关而与环境无关D捕食关系的存在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答案C解析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不对基因进行选择,因此不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A项正确。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环境对表现型进行选择,因此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互相选择,有利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项正确。12基因型为AaXB
11、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常染色体的XBXB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A BC D答案D解析产生的配子中不含常染色体,可能是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分离导致的,也可能是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分离导致的,正确;由题干所给基因型可知,出现含两个XB的配子,原因只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正确。13
12、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该培育过程中不可使用花药离体培养B过程必须使用秋水仙素C的亲本不是同一物种D过程得到的个体是四倍体答案C解析图中过程中可用花药离体培养,再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AA的个体,A错误;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均可导致染色体数加倍,B错误;的亲本中,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不是同一物种,C正确;过程为基因工程导入抗虫基因,获得的仍是三倍体,D错误。14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
13、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B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答案A解析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c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有多种方式,如多倍体育种不需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图中为突变、重组产生不同品系的过程,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频率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原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
14、频率也为50%,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25%,可设其分别为25只、50只、25只,则一年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30只、60只、20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50/1105/11,D正确。15人类有23对染色体,黑猩猩有24对染色体。人类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上独立的演化道路。下列关于人类与黑猩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完全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B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可能在约500600万年前出现生殖隔离C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一定是因地理隔离而导致的生殖隔离D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的
15、基因型频率没有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人类和黑猩猩进化的原材料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题干信息,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祖先在大约500600万年前分家,走向独立的演化道路,推测二者可能在500600万年前产生生殖隔离;从题干信息无法推测黑猩猩祖先与人类祖先的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导致的;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在进化的过程中当代的人类与自己祖先相比种群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16如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2)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遗传病。父、
16、母方第15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分别如图所示。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在神经组织中UBE3A基因表达才会被抑制,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性。由于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_,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患者TCAAGCAACGGAAA正常人TCAAGCAGCGGAAA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_,导致基因突变。(3)人类第7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相互易位(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未发生变化)如甲图所示,乙图为某痴呆患者的家族系谱图。
17、已知2、2为甲图所示染色体易位的携带者,后代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有三份),则表现为痴呆,如果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出现某一染色体某一片段的缺失),后代早期流产。3已出生且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含有A、B易位染色体)的概率是_。答案(1)成年人发病概率显著增加(2)选择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 (3)1/3解析(1)根据题图曲线,在成年时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概率明显增高。(2)同一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情况不一样,这说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
18、裂的后期能自由组合,而UBE3A基因和SNRPN基因都位于15号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正常人脑细胞中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不能合成UBE3A蛋白,而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一定能合成UBE3A蛋白,但患者体内UBE3A蛋白含量缺乏,根据图中患者和正常人UBE3A基因序列的比较,可知患者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了突变(一个碱基发生了替换)。(3)2是染色体易位携带者,故2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1与2婚配,后代有正常者(AABB、AABB)、流产儿(AABB)、痴呆患者(AABB),3已出生,故为7/9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3。17燕麦颖色有黑色、黄色和白
19、色三种颜色,由B、b和Y、y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要基因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为研究燕麦颖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分析回答:(1)图中亲本中黑颖的基因型为_,F2中白颖的基因型是_。(2)F1测交后代中黄颖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F2黑颖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然为黑颖,这样的个体占F2黑颖燕麦的比例为_。(3)现有两包标签遗失的黄颖燕麦种子,请设计杂交实验方案,确定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基因型的黑颖(BBYY)燕麦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F1种子长成植株后,_。结果预测: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bbYy。答案(1)
20、BByy bbyy (2)1/4 1/3(3)实验步骤:将待测种子分别单独种植并自交,得F1种子按颖色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全为黄颖既有黄颖又有白颖,且黄颖白颖31解析(1)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说明F1黑颖的基因型为BbYy,同时说明白颖的基因型只能为bbyy、黄颖的基因型为bbYY或bbYy。根据F1黑颖的基因型为BbYy,可知两亲本黑颖、黄颖的基因型分别为BByy、bbYY。(2)F1测交即BbYybbyy,后代的基因型为BbYy、Bbyy、bbYy、bbyy,比例为1111,其中bbYy为黄颖,占1/4。F2黑颖的基因型有6种:BBYY(1/12)、BBYy(2/12)、Bb
21、YY(2/12)、BbYy(4/12)、BByy(1/12)、Bbyy(2/12),其中基因型为BBYY(1/12)、BBYy(2/12)、BByy(1/12)的个体自交,后代都是黑颖,它们占F2黑颖的比例为1/3。(3)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为bbYY或bbYy,要确定黄颖燕麦种子的基因型,可以让该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其中bbYY的植株自交,后代全为黄颖,bbYy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黄颖(bbY_)白颖(bbyy)31。18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约10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图),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请分析回答:(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_次复制
22、。图中8个子代菌丝体都是_(填“单倍体”或“二倍体”)。(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如果第一个与第二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填选项前的字母);如果第二个与第三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填选项前的字母)。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变异(3)野生型脉胞菌能在只含水、无机盐、蔗糖和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脉孢菌孢子,经选择培养,获得了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如图)。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_。欲证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应让该突变型菌株与_杂交,根据_定律,预期其后代的8个孢子的表现型
23、是_,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说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答案(1)两 单倍体 (2)a、c a、b、c (3)精氨酸 野生型菌株 基因分离 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解析(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两次复制。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得到8个孢子,由8个孢子直接发育成的8个子代菌丝体均为单倍体。(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性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第二个与第三个来自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性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3)C突变型脉胞菌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酶3,不能将瓜氨酸转变为精氨酸,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则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精氨酸。若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让该突变型菌株与野生型杂交,获得杂合子,杂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孢子,再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后代中8个孢子有两种表现型: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